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3)
2023(9720)
2022(8037)
2021(7037)
2020(5625)
2019(12869)
2018(12404)
2017(23862)
2016(12510)
2015(14004)
2014(14162)
2013(14342)
2012(13870)
2011(12890)
2010(13029)
2009(12009)
2008(11829)
2007(10548)
2006(9493)
2005(8909)
作者
(37032)
(31048)
(31010)
(29152)
(20170)
(14946)
(13905)
(11947)
(11929)
(11152)
(10840)
(10561)
(9959)
(9941)
(9823)
(9769)
(9167)
(9158)
(8928)
(8682)
(7973)
(7648)
(7584)
(7132)
(6988)
(6970)
(6947)
(6683)
(6279)
(6057)
学科
(71159)
经济(71088)
(37600)
管理(35480)
方法(28898)
(27923)
企业(27923)
数学(25408)
数学方法(25274)
中国(21076)
地方(20152)
(18602)
(17755)
业经(15592)
农业(13730)
(11857)
金融(11857)
地方经济(11622)
(11545)
贸易(11533)
(11187)
银行(11167)
(11068)
(11033)
(10828)
(10804)
(10778)
技术(9674)
收入(9667)
环境(9528)
机构
学院(192089)
大学(191942)
(89231)
经济(87680)
管理(73186)
研究(68207)
理学(62679)
理学院(61978)
管理学(61269)
管理学院(60900)
中国(52251)
(42412)
(40862)
科学(37679)
(33519)
财经(33207)
中心(30391)
(30384)
研究所(29927)
经济学(29449)
(29215)
(28532)
经济学院(26692)
北京(26446)
(26158)
师范(25924)
(24883)
财经大学(24792)
业大(24178)
(23711)
基金
项目(122598)
科学(98529)
研究(93050)
基金(90253)
(77407)
国家(76708)
科学基金(66607)
社会(62502)
社会科(59486)
社会科学(59478)
(47050)
基金项目(46723)
教育(42606)
自然(39717)
(39446)
自然科(38864)
自然科学(38856)
自然科学基金(38206)
资助(37448)
编号(36409)
(32103)
成果(30162)
(28184)
重点(27802)
国家社会(26750)
发展(26619)
(26178)
课题(26156)
(25657)
教育部(24951)
期刊
(102634)
经济(102634)
研究(63778)
中国(39845)
(31461)
管理(28515)
(26558)
学报(25811)
科学(25117)
(22302)
金融(22302)
教育(22204)
大学(20901)
学学(19589)
农业(18030)
财经(17881)
经济研究(17444)
业经(16893)
技术(16464)
(15437)
问题(13792)
(11088)
商业(10087)
技术经济(10047)
世界(9686)
(9521)
统计(9041)
国际(8948)
经济问题(8838)
经济管理(8534)
共检索到300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英  朱琪  
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偏向性视角,理论诠释了人工智能的数据偏向、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性对行业之间、要素之间和异质性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但会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提高劳动者技能溢价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人工智能发展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和时期异质性,中西部人工智能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与全国样本一致,但东部人工智能发展对行业收入差距、东部整体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份额影响不显著,人工智能对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阶段。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生产率在人工智能与收入差距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或遮掩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东  姚笛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在提高企业平均工资的同时,扩大了应用企业与未应用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影响愈加彰显,并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中呈现异质性。在现阶段,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和产出规模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利润分享工资的提升效应高于技能组成工资的降低效应,是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因此,加大企业间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引导工人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新技能,是增加劳动者工资和抑制企业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席艳乐  张一诺  曹亮  
本文以外资管制放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库样本,采用三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受外资进入影响较小的地区及正规就业,外资进入政策对受其影响较大地区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显著扩大了二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外资进入对该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因地理区位、非正规就业类型及企业规模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通过人力资本及以家庭背景、户籍类型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该工资收入差距。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外资进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改革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乾  江鑫  向国成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整体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内生扩大,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趋势。以中国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计量检验,证实了上述倒"U"理论假说。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对样本数据分东、中和西部区域组进行检验,实证进一步发现:(1)东部区域,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2)中、西部区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红芳  何金丽  
基于中国1981—2011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以及其他主要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分位点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最强,劳动生产率差异次之,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最弱。因此,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并不是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城乡差异才是其主要成因。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分位点时,金融规模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均不显著;当处于中间分位点时,金融效率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负影响;当处于低分位点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培  高连水  魏下海  
文章将人力资本结构因素纳入到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考察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机制、条件与力度。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不但与其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类型有关,还与该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人才供给)结构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速度慢于贸易产品结构升级速度,是贸易尤其是出口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条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市、区)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来衡量污染,分别从全国及地区角度考察了收入增长及分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诸如人均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变量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人均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拐点处的人均收入遥不可及,而碳排放强度则不然。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环境质量改善不利。按地理标准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与否与所选区域以及污染物指标息息相关,且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进一步按人均收入高低及资源禀赋标准进行分类的估计结果支持了以上结论,且对于人均收入高或资本丰裕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对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坤木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呈现继续扩大趋势。这种差距扩大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而产生 ,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呈现加快趋势。为了避免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 ,中国政府应从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角度 ,从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出发 ,正确有效地处理好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磊  韩雷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不均衡。发展电商经济是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种重要新生手段,当前应更加注重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参与度,夯实农村电商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磊  韩雷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涛  
本文试图从搜寻匹配的视角,解释婚姻推迟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实际上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过程受阻。模型引申含义表明:在男性异质、女性同质的条件下,男性平均差距扩大,使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但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在女性异质、男性同质的条件下,女性平均差距上升,导致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而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使用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后,本文发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是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工资差距分别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比例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缩小收入差距是遏制婚姻推迟现象的必经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叶  韩先锋  冯根福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入世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2)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效应虽已开始弱化,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依然存在;(3)若能充分注重城市化与研发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政府财政支出等因素综合效应的发挥,则能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难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志强  陈习定  张顺明  
已有的实证分析普遍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长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最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不相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黄志  
基于Acemoglu的任务模型和2003~2016年我国行业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人工智能与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在导入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使行业收入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且对工作重复性高、创造性低的行业冲击更大。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除了通过劳动力就业对行业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行业生产效率传导影响行业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