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1)
2023(8860)
2022(7318)
2021(6437)
2020(4990)
2019(11200)
2018(10956)
2017(20110)
2016(10683)
2015(11870)
2014(11977)
2013(12007)
2012(11781)
2011(11101)
2010(11425)
2009(10644)
2008(10264)
2007(9299)
2006(8775)
2005(8405)
作者
(33231)
(27640)
(27612)
(26327)
(17862)
(13191)
(12401)
(10691)
(10585)
(9957)
(9787)
(9170)
(9110)
(9079)
(8702)
(8614)
(8226)
(8020)
(7981)
(7592)
(7336)
(6869)
(6788)
(6497)
(6313)
(6271)
(6126)
(6035)
(5704)
(5504)
学科
(72171)
经济(72123)
管理(28628)
(26053)
地方(23627)
中国(20535)
(18835)
企业(18835)
方法(17560)
(15402)
地方经济(15219)
业经(15204)
数学(14911)
数学方法(14833)
(12373)
(11265)
农业(11179)
(10694)
金融(10694)
(9924)
银行(9912)
(9781)
环境(9727)
(9598)
(9570)
(9362)
贸易(9351)
(8890)
产业(8750)
发展(8286)
机构
学院(164902)
大学(162786)
(79874)
经济(78334)
研究(66829)
管理(57652)
中国(50438)
理学(47715)
理学院(47100)
管理学(46493)
管理学院(46171)
科学(37792)
(35880)
(34466)
(34310)
研究所(30772)
中心(28655)
(26764)
财经(26230)
(25951)
经济学(25625)
(24171)
北京(23877)
(23563)
(23511)
师范(23304)
经济学院(22578)
(21595)
业大(20990)
(20379)
基金
项目(99882)
科学(78531)
研究(75878)
基金(70341)
(61048)
国家(60515)
科学基金(50986)
社会(49912)
社会科(47466)
社会科学(47457)
(39799)
基金项目(36176)
教育(33569)
(32837)
编号(30021)
自然(29479)
(29022)
自然科(28742)
自然科学(28738)
资助(28706)
自然科学基金(28200)
成果(25052)
发展(24001)
(23599)
重点(23195)
课题(22640)
(21429)
国家社会(21071)
(20256)
创新(19012)
期刊
(104669)
经济(104669)
研究(59403)
中国(39918)
(25442)
(25021)
管理(24563)
学报(22512)
科学(22433)
教育(19781)
(19012)
金融(19012)
经济研究(17926)
大学(17686)
农业(17479)
学学(16616)
业经(16286)
技术(16036)
财经(14042)
问题(13036)
(12324)
世界(10098)
技术经济(10018)
(9827)
国际(9063)
(9033)
商业(8806)
经济问题(8500)
经济管理(8182)
统计(8118)
共检索到27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师博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外溢、培育高端生产要素、革新生产模式,在生产环节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借助影响分配结构、提升分配效率,在分配环节深化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数字平台经济优化交换模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交换环节践行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通过催生和加速绿色消费与智能消费、改进教育和医疗消费质量,在消费环节贯彻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人工智能与社会再生产相融合,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翠妮  葛晶  赵沙俊一  
技术进步是中国新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否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探究。从理论上揭示了人工智能、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2007—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静态与动态模型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能有效缓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且该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和西部区域显著,中部区域不显著。门限模型检验发现,人工智能、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能有效缓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技术创新效率、资本形成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要素升级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德志   于水  
让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塑造新模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为新动能、新产业和新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研究以“宏观—中观—微观”为分析框架,从提高生产效率、传统产业转型和变革商业模式等角度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从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及其政策规划等方面考察了大模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础。最后从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加快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融资市场支撑环境及其发挥数字政府平台优势等方面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烽  
产城融合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乏力、发展动能不足、收支失衡、人口与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债务风险偏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缺乏良好的产城融合。为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新区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求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推动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新区城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钦   杨明萱  
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三重转型过程中,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应对三重转型压力叠加的主要途径。当前,在消费互联网拉动效应趋缓的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刚性需求,对形成新的增长点,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字政府建设不仅直接体现为数据治理、数据价值化等领域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间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从供给端而言,数字政府建设既能直接提供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制度基础设施,也可以通过公共数据价值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外部性,供给端推进效应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制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价值的效能内嵌于政府的数字化运行过程;从需求端而言,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规模化和结构化的特定需求拉动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以构建适宜于数字技术创新规律的政府采购体系更好地发挥这种拉动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蹇令香  郭姝璇  宋雪亚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加快商品流通、打破贸易界限、促进现代流通业新业态产生的重要助力。本文通过“VHSD-EM”模型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偏效应分析等方法,研究现代流通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时空差异,发现各省份人工智能发展和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对水平总体是一致的,且前者的发展要快于后者。人工智能与就业、金融发展、政策等其它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流通业发展,但影响路径存在空间差异。人工智能利用场景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推动数字技术下沉、扩大人工智能要素的投入依然是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董志强  
党的二十大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发展和就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的代际交替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发展和就业的影响。数值模拟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非对称改变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要素边际产出,诱导要素跨部门流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人工智能将替代低技能劳动力,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同一行业之间,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促进智能企业转型升级。不同行业中,人工智能通过价格效应、岗位更迭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关联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替代效应以激烈的方式从外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而创造效应以温和的方式从内部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势必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并将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结构纳入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绿色低碳水平,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从理论机制来看,缩减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可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技能劳动力会强化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而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抑制高质量发展,低技能劳动力会加剧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就业结构等客观实际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旭   洪美玲  
文章对比了传统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的不同影响,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文章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微笑曲线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生态系统的三位一体递进分析框架,系统地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在微观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中观层面上,通过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端的竞争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多元主体形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崛起,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新引擎。同时,文章对比了中美两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的区别,强调了美国的开放创新和中国的政府引导。最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路径,旨在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核心竞争力,占据有利地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诚颖  陈锐  郦金梁  史占中  
第四次科技革命背景下形成的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影响持续加深。基于对经济学视角的辨析,工业智能化本身并不能扮演“垄断趋势”的终结者,无法自发促成市场竞争。因此,分析工业智能化的机制特征,针对采用智能化技术的决策进行经济分析。通过经济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具有赋能属性,并对相关产业的赋能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增强,从而具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潜力。基于典型事实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性,不难预见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具有自我强化的垄断趋势。本研究为政府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解释,中国与美国均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大国竞争合作中拥有相匹配的战略能力,将引领和主导全球工业智能化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智  
国内消费市场发展至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夯实双循环发展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在生产端和流通端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新的助力。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的消费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有显著的消费升级效应,在城市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最为明显。人工智能能够改善流通效率,促进物流业更高质量发展,从而赋能消费升级。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并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和流通领域的应用,坚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消费升级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娇宁   马晓钰   张思思  
人力资本配置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测度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错配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人力资本错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错配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错配阻碍了地区及其空间相邻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的运用能够显著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对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后,人力资本配置过度协同人工智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配置不足则阻碍高质量发展。研究拓展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本适配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领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文  
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内生化,构建了一个通用目的技术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模型,揭示了"索洛悖论"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经济机制,并进行了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模型模拟结合基于中国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用研发投入与SG&A费用,还是以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溢价所衡量的无形资本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都呈现出短期抑制作用,但在长期将有效提升生产率。此外,由于生产网络中的上游产业传导效应并不显著,提高下游产业传导效应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提高短期和长期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志君   庄馨予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具有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丰富的数据资源、广阔的市场需求、稳定的技术基础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也面临高质量数据匮乏、基础技术积累滞后、高层次人才短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创新落地难等现实问题。推进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一个全覆盖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强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工智能立法和执法体系提高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能力,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