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2536)
- 2022(10111)
- 2021(9250)
- 2020(7639)
- 2019(16489)
- 2018(16117)
- 2017(30570)
- 2016(15997)
- 2015(17741)
- 2014(16877)
- 2013(16424)
- 2012(14010)
- 2011(12023)
- 2010(12198)
- 2009(11863)
- 2008(11596)
- 2007(10373)
- 2006(9020)
- 2005(8146)
- 学科
- 业(83254)
- 企(78646)
- 企业(78646)
- 管理(68512)
- 济(66758)
- 经济(66668)
- 业经(29748)
- 方法(25880)
- 财(24508)
- 农(24388)
- 技术(19944)
- 务(19806)
- 财务(19763)
- 财务管理(19750)
- 企业财务(18528)
- 中国(17899)
- 农业(17428)
- 数学(17406)
- 数学方法(17248)
- 理论(14818)
- 制(14699)
- 策(14351)
- 划(14128)
- 技术管理(13719)
- 和(13361)
- 企业经济(12701)
- 经营(12637)
- 体(12243)
- 贸(11764)
- 贸易(11752)
- 机构
- 学院(223971)
- 大学(212724)
- 管理(95807)
- 济(93838)
- 经济(92256)
- 理学(82339)
- 理学院(81671)
- 管理学(80777)
- 管理学院(80345)
- 研究(62848)
- 中国(51771)
- 财(44554)
- 京(42640)
- 科学(35191)
- 财经(35123)
- 江(34484)
- 农(32413)
- 经(31867)
- 中心(29591)
- 所(29030)
- 业大(28956)
- 商学(28007)
- 商学院(27745)
- 州(27387)
- 经济学(27269)
- 北京(26038)
- 研究所(25784)
- 财经大学(25718)
- 经济管理(25364)
- 农业(25141)
- 基金
- 项目(146022)
- 科学(118827)
- 研究(113155)
- 基金(106475)
- 家(89970)
- 国家(89092)
- 科学基金(80464)
- 社会(74640)
- 社会科(70906)
- 社会科学(70892)
- 省(60425)
- 基金项目(56297)
- 教育(50958)
- 自然(49891)
- 自然科(48847)
- 自然科学(48839)
- 自然科学基金(48024)
- 划(47728)
- 编号(45507)
- 资助(40690)
- 创(37980)
- 业(35752)
- 成果(34786)
- 创新(34304)
- 发(32544)
- 重点(32028)
- 部(31279)
- 制(31047)
- 课题(30873)
- 国家社会(30665)
- 期刊
- 济(110369)
- 经济(110369)
- 研究(63143)
- 管理(43273)
- 中国(43122)
- 财(38931)
- 农(31928)
- 科学(27369)
- 技术(25424)
- 学报(24574)
- 业经(22992)
- 农业(22071)
- 教育(21869)
- 大学(20377)
- 融(19720)
- 金融(19720)
- 学学(19454)
- 财经(17527)
- 经济研究(17366)
- 经(15342)
- 业(14400)
- 技术经济(13976)
- 问题(13439)
- 商业(12888)
- 财会(12727)
- 现代(12445)
- 科技(12178)
- 会计(10854)
- 贸(10789)
- 世界(10222)
共检索到332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东闻 周志勇 黄生权
随着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字化的下一步,智能化转型开始备受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创新如何促进物流企业成长有待研究。本文根据资源基础观,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对2015-2022年102家A股上市物流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工智能创新对物流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积极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成长性;市场竞争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积极调节了人工智能创新对物流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影响。参考该结论,政府可以适度放宽竞争限制政策,激励物流企业进行人工智能创新,物流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人工智能创新,并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人工智能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成长性,以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勤
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员工收入已成为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2013—2018年87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怎样影响员工收入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左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引发技能结构错配从而对员工收入产生抑制效应;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右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加速技能结构适配,对员工收入产生促进效应。(2)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通过开发产品价值、提高员工技能适配度影响员工收入。(3)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类型、不同治理水平以及不同企业类型呈现出差异性结果。因此,企业要完善支持长期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技能结构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动态适配度,使员工分享到提升知识技能的工资溢价增长,为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奠定物质基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喜良 邱玥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伟 邓堯 杨柏 陈银忠
为探究人工智能是否对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具有赋能效应,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赋能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环境在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人工智能有助于优化创新环境,聚集人才并吸引投资,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技术越密集的地区,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作用越明显,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对于3种不同创新类型,人工智能均表现出显著促进效应,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促进作用呈现由低到高的特点。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创新整体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技术赋能 创新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国琴 张玮琳 熊艳
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感知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产出。机制检验表明,气候风险感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调节分析表明,提高组织韧性能够强化气候风险感知与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产出之间的正向关系,而较高的媒体监督压力则会抑制这一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国有企业与非高科技企业中,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应对气候风险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填补了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加快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婷婷 周兵 梁博
基于微观视角检验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企业碳绩效具有先减后增的正U型曲线关系,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政府环境治理对人工智能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创新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对人工智能、绿色创新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小规模企业和非“两高”企业的人工智能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但大规模企业和非“两高”企业的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明显;非“两高”企业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均强于“两高”企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距。据此,应通过系统和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做好人工智能和绿色创新的顶层设计,根据企业类型因地因时施策,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钰 唐要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促进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能显著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融资约束小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更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成功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滞后则会制约企业拓展创新宽度。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潜力的政策重点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企业创新宽度的创新生态,形成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增强企业技术迭代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印州 李丹琪 龚思颖
本文概述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态势,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分布状况;基于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会计管理中已有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分析人工智能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和战略决策领域的应用机制,展望人工智能为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新变化,并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攀登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时代,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念变革入手,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将更加突出教师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强调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融合。在实践创新上,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基于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基于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和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在推进策略上,建议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形成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教、研、训"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破教育教学数据孤岛,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内外数据链相融合的数据生态;培养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炜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持续、全面、系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热情被激发,个性化学习与评测路径得以搭建。外语教育应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制定行动逻辑,加快人机协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如何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本文综合使用大数据方法和计量方法,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的全样本数据构造了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度量指标,并从制造业产业层面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在不断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工智能融合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人工智能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合的增速快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也体现在创新质量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越强,其与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与低技术产业相比,人工智能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效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 制造业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课堂 智慧生成 生成性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金凤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后,全国范围内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培育蓬勃兴起。在以数据和智能算法为特点的智能时代,因智能嵌入,行业重塑,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因此,探究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实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大学电子与信息学专业的黄彦辉博士撰写的《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一书,在丰富的项目案例解析中首次明确定义了“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和“核心创新能力”,并提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方法。此外,其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研制三大“画布”,帮助读者提升创新能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意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方式及路径进行了细致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砚羽 苏欣 谢伟
本文以零售企业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智能+"商业模式采纳的驱动要素以及采纳后产生的融合与冲突。通过分析和对比三家不同技术嵌入模式(外包、合作、自建)的零售企业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采纳受到内外因素共同的驱动作用,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管理因素(企业管理者的推动、专门IT研发部门的设立、知识员工离职带给企业的风险)和充分的数据准备;外部因素包括新零售对企业的冲击、人工智能本身的系统效能、以及市场上其他企业采纳后的扩散和传播。(2)采纳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之后,企业将会面临着来自组织和员工的阻力、项目交付阶段的信任危机。同时本文识别出了两种外部知识管理模式,探索型知识管理和应用型知识管理。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论及在实践中的启示,并扩展讨论了其他行业人工智能商业模式采纳和融合的特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商业模式 零售业 多案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