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0)
- 2023(13922)
- 2022(11996)
- 2021(11618)
- 2020(9636)
- 2019(22122)
- 2018(22218)
- 2017(40932)
- 2016(23010)
- 2015(26099)
- 2014(25776)
- 2013(24647)
- 2012(22689)
- 2011(20504)
- 2010(20767)
- 2009(18662)
- 2008(18038)
- 2007(15684)
- 2006(13572)
- 2005(11849)
- 学科
- 济(77899)
- 经济(77813)
- 管理(63754)
- 业(59939)
- 企(51707)
- 企业(51707)
- 方法(36044)
- 数学(30293)
- 数学方法(29810)
- 中国(26264)
- 教育(23187)
- 技术(20747)
- 农(19799)
- 财(19714)
- 学(19577)
- 理论(18767)
- 业经(18635)
- 地方(15531)
- 贸(15282)
- 贸易(15272)
- 易(14843)
- 制(13986)
- 和(13475)
- 融(13290)
- 金融(13288)
- 农业(13240)
- 技术管理(13141)
- 银(12978)
- 银行(12938)
- 行(12321)
- 机构
- 大学(311582)
- 学院(305911)
- 管理(119948)
- 济(113396)
- 经济(110626)
- 研究(105259)
- 理学(103765)
- 理学院(102521)
- 管理学(100680)
- 管理学院(100072)
- 中国(73858)
- 京(68789)
- 科学(64343)
- 所(52441)
- 财(51540)
- 范(49576)
- 师范(49248)
- 研究所(47677)
- 中心(46520)
- 江(44808)
- 北京(44752)
- 业大(43018)
- 农(42571)
- 财经(41042)
- 师范大学(40411)
- 教育(40105)
- 院(38887)
- 经(37377)
- 州(36863)
- 技术(36422)
- 基金
- 项目(208085)
- 科学(164610)
- 研究(160277)
- 基金(146919)
- 家(126739)
- 国家(125529)
- 科学基金(107652)
- 社会(97016)
- 社会科(91728)
- 社会科学(91705)
- 省(82425)
- 教育(79541)
- 基金项目(77736)
- 划(71080)
- 自然(68734)
- 编号(67719)
- 自然科(67152)
- 自然科学(67137)
- 自然科学基金(65913)
- 资助(59802)
- 成果(57412)
- 课题(49224)
- 重点(47314)
- 创(46901)
- 部(46789)
- 发(44974)
- 创新(42920)
- 项目编号(42462)
- 教育部(40783)
- 年(39989)
- 期刊
- 济(122190)
- 经济(122190)
- 研究(98701)
- 中国(67098)
- 教育(66377)
- 管理(45190)
- 学报(44519)
- 科学(41620)
- 财(37716)
- 农(37633)
- 大学(34977)
- 技术(31513)
- 学学(30991)
- 农业(27118)
- 融(24458)
- 金融(24458)
- 业经(19295)
- 经济研究(19106)
- 图书(19002)
- 财经(18575)
- 科技(16632)
- 职业(16258)
- 经(15816)
- 坛(15297)
- 论坛(15297)
- 业(15245)
- 问题(15030)
- 理论(14772)
- 技术经济(14573)
- 实践(13726)
共检索到459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小清 李世瑾 李睿
前瞻性视野是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抓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非国防联邦资助者,在支持基础研究、推动创新智力资源、培育人工智能专项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文试图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18个人工智能研究所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明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国际视野与前瞻规划。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并规整其2020年以来资助的人工智能研究所,发现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社会新产业、人工智能农业新治理、人工智能数字新生活和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四个重点领域。本文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图景,详尽阐释人工智能助力下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多模态增强的学习力、教育公平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战略现状提出人工智能前瞻性研究的相关建议:立足社会生态,定位人工智能教育驱动下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回归学习本质,挖掘人工智能使能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变革;瞄准教育创新,探索知识创造和教育创新变革的智能方式;面向教育现状,寻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重构的技术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小清 李世瑾 李睿
前瞻性视野是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抓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非国防联邦资助者,在支持基础研究、推动创新智力资源、培育人工智能专项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文试图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18个人工智能研究所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明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国际视野与前瞻规划。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并规整其2020年以来资助的人工智能研究所,发现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社会新产业、人工智能农业新治理、人工智能数字新生活和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四个重点领域。本文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图景,详尽阐释人工智能助力下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多模态增强的学习力、教育公平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战略现状提出人工智能前瞻性研究的相关建议:立足社会生态,定位人工智能教育驱动下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回归学习本质,挖掘人工智能使能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变革;瞄准教育创新,探索知识创造和教育创新变革的智能方式;面向教育现状,寻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重构的技术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曦 刘鑫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将对创新本身带来深刻变革。在回顾人工智能创新管理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技术、制度、组织和法律理论视角入手,分别对人工智能视角下技术创新路径、创新政策、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并界定"机器创新"这一新的技术创新模式,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结合人工智能视角下的创新管理研究现状,针对系统视角下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空白,绘制出人工智能视角下未来创新管理研究的4条路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管理 机器创新 知识产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勇 余洁 王尚纯 张超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审计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明晰人工智能概念本质内涵及其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并从国际"四大"的AI应用状况、审计领域AI应用面临的商业伦理困境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模式变革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系统探究了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审计应用的策略与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 李永智
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最大变量。调研发现,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政策、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应用等维度发生转向。各国政府、相关组织相继出台政策,全球很多院校从禁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转向指导性应用;国内外学界日益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潜在风险;市场应用在教育类型、学科覆盖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产业组织形态、用工模式、用工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形态、赋能科学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幻觉”问题,潜在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风险,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不容忽视。我国应以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应用前提,以跨学科、有组织的国产研发破解应用难点,以更严格的政策约束确保应用安全。同时,为避免造成新的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公平,应建立统一研发标准,降低应用成本,通过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最终实现全体师生共享普惠优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来的发展红利。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国际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匡时
模拟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开启了人口研究的新时代,不仅丰富了人口的内涵,将人口研究对象由人类人口拓展到智能人口,而且人工智能对人类人口、劳动力、低生育率、老龄化、健康、人口流动、贫困人口、人口治理、人口安全和人口学研究方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时代要大力发展智能人口学,推动智能人口在数字经济、人口治理、人口监测、人口普查、健康管理、应急管理、战争模拟、疫情防控、智能城市建设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与人口发展的协同治理,探索人机协同发展对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要加强智能伦理建设,确保人工智能与人口发展在可控范围,避免重大人口安全风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口学 数字人口学 智能人口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春雷 王者婧
<正>技术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单纯讨论AI本身的能力而忽略应用场景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技术嵌入业务流程的AI原生应用才能真正让AI发挥更大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企业带来数据驱动的洞察力,这不仅优化了决策制定流程、增强了运营效率、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还促进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蜕变为数智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云 宋保林
生活世界中人工情感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能比及人类情感真挚、真切,语境残破和缺身涉入是两个重要原因。人工情感的增强不能单纯依靠赋予其丰富的语境以及增强其虚拟身体的自我感受能力,而应该通过建构语境与虚拟身体的协同创新来增强人工情感的逼真度;在教育、客服、营销、制造、安防等领域应用人工情感将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的有效性、体验性和真实性。随着人工情感的增强,既要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也要做好应对相应技术风险、人际情感危机以及技术伦理等问题的防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钰 唐要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促进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能显著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融资约束小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更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成功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滞后则会制约企业拓展创新宽度。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潜力的政策重点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企业创新宽度的创新生态,形成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增强企业技术迭代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创新。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郭宇晨 张国宏
中国移动将内部审计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选取多个重点方向,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图文识别、机器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开展人工智能审计产品的创新应用,显著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审计 智能建模 流程自动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况玉书 刘永泽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并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仅靠知识和程序性的会计岗位将被计算机或机器人代替,而保留的由人执行的会计工作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突显。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压力:一是会计教育体系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较高期望;二是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善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三女牙 郝晓晗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人类带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教育者认识、改造教育世界的重要伙伴,有望助力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为新知识、新动能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阐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教育本质的新思考、人智协同的新图景、教育基础设施的新要求、教育伦理的新风险、教育公平的新鸿沟。最后,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方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的未来进路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
AIGC 教育大模型 人智协同 未来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峰 吴跃东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以其内容生成的高效性、多模态性、交互性和沉浸感体验,以及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智能性,正成为驱动教育理念、形态、模式、路径等全方位变革的“新引擎”,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本文聚焦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首先阐释了AIGC与教育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二者的多维契合点,并从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等视角诠释了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支撑、主体素养、伦理安全、生态培育、要素耦合”是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五大核心要素。结合国内外AIGC教育应用的最新进展,提炼了推动AIGC教育创新的实践启示,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
AIGC 教育创新 核心要素 作用机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近几年,随着微电子学及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运算、存储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助力了人工智能的腾飞;大数据技术的突破与广泛应用驱动了人工智能的实质进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及其典型案例,论述了人类该以何种态度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势态,并具体阐述了人工智能教师在未来可能承担的十二个角色: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素质提升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个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