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6)
- 2023(13504)
- 2022(11695)
- 2021(11235)
- 2020(9358)
- 2019(21718)
- 2018(21747)
- 2017(42512)
- 2016(23119)
- 2015(26098)
- 2014(26366)
- 2013(25693)
- 2012(23209)
- 2011(21056)
- 2010(21368)
- 2009(19566)
- 2008(18883)
- 2007(16513)
- 2006(14574)
- 2005(12842)
- 学科
- 济(89385)
- 经济(89290)
- 管理(68465)
- 业(62474)
- 企(52423)
- 企业(52423)
- 方法(43507)
- 数学(37991)
- 数学方法(37271)
- 农(24730)
- 中国(23011)
- 财(21984)
- 学(20418)
- 业经(19910)
- 地方(17975)
- 理论(16886)
- 环境(16779)
- 农业(16222)
- 贸(15931)
- 贸易(15923)
- 制(15509)
- 易(15482)
- 和(15275)
- 技术(14277)
- 策(14249)
- 划(13818)
- 务(13707)
- 财务(13625)
- 财务管理(13600)
- 银(13293)
- 机构
- 学院(325319)
- 大学(324601)
- 管理(132174)
- 济(124570)
- 经济(121599)
- 理学(114787)
- 理学院(113556)
- 管理学(111255)
- 管理学院(110685)
- 研究(106124)
- 中国(78917)
- 京(69650)
- 科学(67586)
- 财(57187)
- 所(52786)
- 农(50199)
- 业大(49004)
- 中心(48610)
- 研究所(48295)
- 江(47369)
- 财经(45715)
- 北京(44419)
- 范(43693)
- 师范(43306)
- 经(41501)
- 院(39369)
- 农业(39061)
- 州(38898)
- 经济学(35671)
- 技术(35609)
- 基金
- 项目(224701)
- 科学(176175)
- 研究(164838)
- 基金(161332)
- 家(140121)
- 国家(138969)
- 科学基金(119741)
- 社会(100827)
- 社会科(95473)
- 社会科学(95447)
- 省(88212)
- 基金项目(85063)
- 自然(79510)
- 自然科(77598)
- 自然科学(77582)
- 教育(76716)
- 自然科学基金(76130)
- 划(74535)
- 编号(68569)
- 资助(68221)
- 成果(55505)
- 重点(50038)
- 部(48853)
- 课题(47449)
- 发(47343)
- 创(46172)
- 创新(42932)
- 科研(42704)
- 项目编号(41996)
- 大学(41778)
- 期刊
- 济(135540)
- 经济(135540)
- 研究(93503)
- 中国(59090)
- 学报(49712)
- 管理(48574)
- 科学(46550)
- 农(44902)
- 财(41552)
- 教育(39524)
- 大学(37957)
- 学学(35564)
- 农业(31640)
- 技术(30654)
- 融(26975)
- 金融(26975)
- 业经(23335)
- 经济研究(21096)
- 财经(20903)
- 图书(18028)
- 经(17712)
- 问题(17071)
- 科技(16299)
- 业(16102)
- 理论(15922)
- 技术经济(15899)
- 统计(15002)
- 资源(14891)
- 实践(14797)
- 践(14797)
共检索到468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丹 郭清玥 刘静
[目的/意义]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明确性别公平视角下人工智能决策研究现状,发掘该主题未来研究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决策迈向性别公平。[研究设计/方法]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从国内外8个数据库检索2000年至今的相关主题文献,共计3,869篇,经过初筛与复筛,最终将50篇高相关文献列入分析,识别当前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公平研究的主题、构件与模式,并引入信息生态理论构建研究生态系统。[结论/发现]社会技术视角下,当前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公平研究聚焦于四大主题,分别涉及宏观层面的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偏见现象剖析、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偏见问题、人工智能决策对性别公平的促进作用以及人类对决策性别公平的感知主题;研究构件涉及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以及信息技术4个维度;研究模式则包含价值观辐射的传统模式、技术驱动的探索模式以及多维交织的协同模式。[创新/价值]系统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公平的研究,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起一个全方位、重协同的人工智能决策性别公平信息生态系统,从信息循环交互机制、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以及人智交互协同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刘健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把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规律。本文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量分为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行业12家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识别了枢纽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流主导演化模式和平台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流转换演化模式。本文为研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也为企业生态化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施锦诚 王迎春
全球人工智能的角逐已从先进技术的单点竞争上升到创新生态的全面竞争。本文选取美国、日本、英国、欧盟为典型案例,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对人工智能特征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启示。研究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的目标导向、运行逻辑、投入方式以及环境塑造对人工智能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2)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美国、日本、英国、欧盟分别代表“技术-经济”“技术-社会”“规则-经济”“规则-社会”4类模式。鉴于此,研究从人工智能目标导向、运行逻辑以及环境塑造获得研究启示,希望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解决人工智能原创性理论基础薄弱、重大产品和系统缺失等问题的重要抓手。首先从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内涵、特征和要素属性视角出发归纳八大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对科技部公布的15家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的技术布局进行对比;其次借助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厘清系统要素,构建包含生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框架,运用系统耗散理论、熵值变化系数和适用分析等方法诠释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具备正外部性、技术创新可循环、开放需求高、技术转化附加值高、多学科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特征,不同企业涉猎的技术范畴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也存在差异,现阶段已形成主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4类创新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数据、人才、资金、知识流动等引起系统熵值变化并不断突破临界值向更高级系统演化,但仍存在创新主体丰富度较低、互动方式多样性差等问题。最后,从创新主体丰富度、系统治理、系统开放性、动态能力等维度出发,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西明 苏雅欣 陈泰伦 陈劲 李纪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新一代AI浪潮席卷全球,已然成为产业革命新机遇、国际竞争新焦点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如何把握数智化新机遇,加速推动AI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建构的关键。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AI的治理及其使能价值,鲜有学者针对实践困境,探索适用于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创新体系新模式。本文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扎根中国AI产业实践,论述场景驱动型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架构和特征,提出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创新飞轮构建与生态培育的逻辑和进路,为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AI创新生态,加速AI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进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晓旭 苏竣 Philip Shapira 谢其军
本文在提出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案例,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分析框架,以研究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并使用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的区域分布,核心区域创新集群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并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参与者在集群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集群已经广泛出现,受科技资源分布影响明显,地理邻近性仅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创新发展政策有助于帮助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区域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本文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根据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和社会技术地景特征,把系统演化分为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探究该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并验证模型的科学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已经跨越技术生态位和市场生态位,并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社会技术范式加速形成;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技术地景正向迁移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紧密合作与相互协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人工智能在迈向产业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但同时也会引发风险危机和治理挑战,给创新生态系统稳健发展带来极大隐患,亟需对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进行深入探讨。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治理议题,根据风险诱发属性,将其归结为内生性风险(数据风险、算法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算法歧视、算法滥用),并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原则和治理路径3个方面建立风险治理体系,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主体构成以及形成的多层次群落结构,分析和归纳出风险治理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并详细揭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的具体治理路径,旨在为降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昆 房超
加快人工智能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现代化,是复杂形势下对外赢得全球科技竞争、对内提升治理水平和规制重大风险的要求,多元决策是决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实现途径。基于多元决策视角,从时间维度分析其引导突破性创新和规制重大风险的作用,从空间维度开展中美战略决策体系的多元化对比分析,提出人工智能科技战略领域完善中国特色多元决策机制的建议。一是在启动阶段的议程设置中丰富建议渠道、突出多领域问题导向和国际视野,二是在研究制定阶段提升跨学科、多领域的多元决策智力支持水平,三是在反馈深入阶段加强对重点区域/领域决策的多元引导和对重大风险的预判控制,以更好地支撑科技战略领域的决策现代化进程,提升人工智能这一全球必争领域的战略决策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建国 陈长青 柳建国 陆建飞
建立了面向行政首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地、县级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A)。系统实现“四库一体化”结构,提出全新的方法库概念和适合于大体量知识库的产生式规则法、框架法、关系数据库法结合的知识表达体系。采取回旋阶梯式和缩进式结合的方法,通过推理、人机交互,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决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驱动为知识—数据的共轭驱动和用户驱动结合的模式。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幼蒂 李新春
人工智能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被誉为现代科学技术在应用领域的三大重要标志之一。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近20年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主要分支在工程领域中应用成效显著者有: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进化算法等。适应复杂的大系统工程要求,人工智能方法正在向综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人工智能方法在矿业中的应用做了综述,提出了综合智能优化方法,并以矿山工艺系统及开采设备优化选择为例,介绍了其在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人工智能方法及其综合集成化的潜力巨大,尚待在软科学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钠
根据信息生态学理论,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在充分发挥信息功能、实现信息价值的同时,更有利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本文在阐述国内外信息组织研究概况及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并导出模式特征。
关键词:
信息生态系统 图书馆 信息组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靖继鹏 张向先
界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信息链结构和层次结构,认为信息生态系统存在三大典型信息群落,群落中具备五大信息种群,信息种群的信息活动构成各具特色的信息链。提出三大典型信息群落的信息组织模式,并提炼出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组织的一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