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5)
2023(9275)
2022(7930)
2021(7330)
2020(6299)
2019(14430)
2018(13962)
2017(27523)
2016(14410)
2015(15956)
2014(15489)
2013(15009)
2012(13520)
2011(11660)
2010(11168)
2009(9978)
2008(9403)
2007(7713)
2006(6241)
2005(5026)
作者
(36296)
(30296)
(30249)
(28970)
(19415)
(14465)
(13783)
(11965)
(11605)
(10513)
(10428)
(10250)
(9577)
(9228)
(9222)
(9036)
(8998)
(8821)
(8817)
(8702)
(7304)
(7202)
(7153)
(6988)
(6936)
(6803)
(6511)
(6286)
(6014)
(5945)
学科
(63725)
经济(63664)
管理(42435)
(42122)
方法(37851)
数学(35107)
数学方法(34754)
(33717)
企业(33717)
(16367)
(15402)
中国(15084)
业经(12861)
(11051)
财务(11019)
农业(11006)
财务管理(10996)
(10621)
贸易(10619)
企业财务(10550)
(10344)
地方(9817)
技术(9380)
(8765)
环境(8410)
(8383)
(8105)
金融(8104)
(8021)
理论(7898)
机构
大学(194402)
学院(192680)
(86753)
经济(85475)
管理(83835)
理学(74586)
理学院(73972)
管理学(72865)
管理学院(72497)
研究(55360)
中国(42502)
(37951)
(37672)
财经(32228)
科学(30476)
(29837)
经济学(28669)
中心(27796)
经济学院(26286)
业大(26203)
(25576)
财经大学(24653)
(23981)
(23618)
商学(22540)
经济管理(22524)
北京(22492)
商学院(22349)
(22261)
师范(22044)
基金
项目(142977)
科学(116158)
基金(109025)
研究(105330)
(93510)
国家(92803)
科学基金(82869)
社会(71244)
社会科(67899)
社会科学(67886)
基金项目(57575)
(53311)
自然(52931)
自然科(51841)
自然科学(51831)
自然科学基金(50913)
教育(49084)
(45285)
资助(44892)
编号(41154)
(33179)
重点(31548)
成果(31487)
国家社会(31101)
(30490)
教育部(29871)
(29541)
人文(29214)
创新(28519)
科研(28106)
期刊
(77874)
经济(77874)
研究(49571)
中国(29866)
管理(29727)
(29403)
学报(24357)
科学(24246)
大学(20546)
学学(19546)
(19189)
技术(18156)
财经(16075)
(15418)
金融(15418)
教育(14238)
(13720)
经济研究(13315)
农业(13272)
业经(12640)
统计(11397)
问题(10736)
(10244)
技术经济(9835)
理论(9602)
决策(9200)
商业(8728)
实践(8660)
(8660)
财会(8357)
共检索到25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丹丹  周世军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机器换人"令人担忧。本文经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工资与"人机替代弹性"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后,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降低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总体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并未造成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下降,该结论与我国整体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现实相吻合。"机器换人"现象在一些行业已经发生,因此需要科学预判、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冲击,赋能劳动力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亚光   何瑛   金振   田马飞  
“用数赋智”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在供应链层面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且亟待探讨的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显著提高企业客户稳定性;从影响机制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风险治理效应”增进客户稳定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资本密集型、数字化转型程度低、非国有企业和客户年龄较低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强化客户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经济赋能与企业客户治理的相关文献,对推动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伴随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生产任务分析框架,构建机器人技术与劳动力需求的静态均衡模型,采用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减少了劳动力就业规模,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均有显著的负向替代效应、正向的生产率效应和新任务恢复效应(连锁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部地区及民营企业,机器人应用减少劳动力就业规模和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增加了研发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就业规模下降但比重增加。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微观影响,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顾丽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分工和竞争格局,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各国寻求出口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之一。文章将智能制造视作一种技术拓展了引力模型,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1993~2015年71个国家安装工业机器人的数据探究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出口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机器人功能和不同产品上智能制造对出口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出口。文章认为一国应当利用智能制造培育出口竞争力,但是需要关注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差异化影响,制定适应本国的智能制造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高良   施诺   刘晓丰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在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各界对于其经济后果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的人工替代和就业创造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供给和产业结构现状,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劳动力的依赖,企业在业绩下降时裁撤了更多低教育水平冗余劳动力资源,通过减少员工数量而非降低员工薪酬待遇的方式调整劳动力成本。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在劳动力被替代可行性较高、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民营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客户集中度较低时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机器人换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证据,也为如何规避“机器人换人”的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太义  
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数据,尤其是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世界管理调查"(WMS)所形成的覆盖考核监控、目标规划与绩效激励等维度的管理得分指标,运用OLS、一阶差分法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针对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稳健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管理提升1个标准差,产品质量将上升0. 150~0. 250个标准差。进一步的路径考察与异质性分析表明,管理有助于拉动质量投入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但主要通过拉动质量投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这些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低、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在其他企业中则相对较弱,同时,在考核监控维度上最为显著,其次是绩效激励,最后是目标规划。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章露  王林辉  赵贺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技术革命正不断渗透我国劳动力市场,微观劳动力个体面临地区智能化技术冲击时的迁出决策是关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现实性问题。利用网络爬虫方法获取的城市层面人工智能专利数据,结合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迁出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显著提高劳动力迁出决策的概率。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通过减少就业机会和降低工资收入水平两种传导路径引发劳动力迁出决策。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偏向引致中低技能、从事常规性职业、过往迁移时间较短、农业户口和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迁出。因此,政府应着力加强劳动力权益保护和再就业,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培训,减少技术性失业诱发的劳动力外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蒙大斌  杨振兵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指数,通过可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发现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要比现有研究结论严重得多,工资扭曲程度呈加重态势;西北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重,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轻;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加剧工资扭曲程度。因此,逐步消除各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可有效缓解中国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孝武  焦骜  
与一般性投资相比,企业智能化投资往往面临更高风险。以我国省际机器人进口数量作为企业智能化投资的代理变量,利用不确定性增长期权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显著扩大。异质性研究表明,在创新环境更优越(财政科技支出更高、专利申请授权数更多、发明型专利占比更高)、产业结构中汽车和计算机产出占比更高、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度更低的地区,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通过替换主要变量、考虑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转换成本降低,增长期权价值提高,企业投资工业机器人的动机增强。因此,智能化投资是企业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企业增加智能化投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杰  
提高流动劳动力工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效应,会影响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结合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及其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出口贸易规模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且2011—2017年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的边际效应不断上升。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不同分位点影响模式存在差异,且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从有利于低收入群体逐渐转向有利于高收入群体。第二,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从缩小流动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转变为拉大流动劳动力内部工资差距。第三,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女性流动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制造业部门和贸易部门流动劳动力工资受出口贸易影响更大。第四,出口贸易对不同流入时长的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均有正向效应,且随着时长的增加,该效应在不断增加。出口贸易对市内跨县流动劳动力工资效益最大,其次为省内跨市,最后为跨省流动。基于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工资差异分解表明: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劳动力特征差异是其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歧视性因素则是次要原因;出口贸易可以解释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劳动力工资差距缩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欣燕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从中短期与长期来看,智能机器人对未来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中短期来看,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其产品还没有对人力形成广泛挤压时,将对就业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机器人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业人数的增减上,而且体现在就业结构的变化上。数量影响体现在增加三种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而结构变化方面,智能机器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将造成就业结构的极化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