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4)
2023(3071)
2022(2565)
2021(2310)
2020(1845)
2019(4012)
2018(3784)
2017(7117)
2016(3340)
2015(3865)
2014(3725)
2013(3642)
2012(2893)
2011(2612)
2010(2564)
2009(2704)
2008(2488)
2007(2183)
2006(1824)
2005(1731)
作者
(10036)
(8266)
(8109)
(7714)
(5253)
(3950)
(3772)
(3233)
(3056)
(2900)
(2783)
(2660)
(2615)
(2568)
(2558)
(2553)
(2511)
(2455)
(2408)
(2365)
(2005)
(1984)
(1888)
(1873)
(1838)
(1815)
(1811)
(1690)
(1617)
(1611)
学科
管理(15450)
(15214)
(14665)
企业(14665)
(14300)
经济(14286)
(6466)
供销(6464)
方法(5715)
业经(4948)
数学(4400)
数学方法(4343)
(3551)
贸易(3550)
(3510)
(3501)
理论(3305)
(3118)
中国(3071)
信息(2988)
(2883)
产业(2882)
财务(2869)
财务管理(2866)
(2839)
(2750)
企业财务(2686)
(2579)
技术(2524)
总论(2517)
机构
学院(51197)
大学(50950)
管理(22735)
理学(19931)
(19744)
理学院(19736)
管理学(19476)
经济(19378)
管理学院(19352)
研究(15158)
中国(11179)
(10754)
科学(9175)
(8412)
(7095)
(6960)
中心(6921)
师范(6913)
(6894)
财经(6847)
北京(6783)
业大(6436)
研究所(6358)
(6181)
(6028)
商学(6001)
商学院(5935)
(5842)
师范大学(5620)
技术(5464)
基金
项目(36077)
科学(29476)
基金(27269)
研究(26294)
(23853)
国家(23698)
科学基金(21314)
社会(17583)
社会科(16669)
社会科学(16667)
自然(14285)
自然科(14013)
自然科学(14012)
基金项目(13799)
自然科学基金(13788)
(13646)
教育(12095)
(11564)
资助(10937)
编号(10573)
成果(8070)
(7916)
重点(7824)
(7544)
国家社会(7377)
项目编号(7323)
创新(7260)
(7182)
人文(6913)
科研(6876)
期刊
(20532)
经济(20532)
研究(13319)
中国(9111)
管理(9108)
(6901)
科学(6729)
学报(6638)
教育(6169)
技术(5375)
大学(5264)
学学(4822)
业经(4315)
经济研究(3981)
图书(3970)
(3738)
(3497)
金融(3497)
商业(3383)
财经(3115)
情报(2993)
科技(2821)
书馆(2698)
图书馆(2698)
(2659)
农业(2553)
技术经济(2454)
理论(2454)
财会(2357)
实践(2294)
共检索到72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谷玮  尉亚宁  包群  
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实现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的重要依托。本文基于Melitz(2003)和Bai等(2019),在异质性企业出口决策模型中引入人工智能,将企业出口模型拓展至企业增加值出口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发展对GVC网络深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能显著促进GVC网络的深化。人工智能对GVC网络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替代和缓解资源错配实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对深化发展中国家GVC网络的促进效应更强;相比于高出口依赖型国家,对低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积极效应更加突出。人工智能除了影响各国GVC网络的深化外,还能延长GVC长度,增强GVC竞争力,以及推动各国向GVC上游攀升。这一发现对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谷玮  包群  
人工智能是各国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块,更是关乎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主要抓手。本文使用International Robot Federation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成了研究使用的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在实证层面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数据跨度为2000—2013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显著。②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人工智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的促进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④人工智能对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替代从事低端环节生产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⑤针对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会显著促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助力中国企业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宇  陈珍珍  张建华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变革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作用机制,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会造成怎样的差异化影响,鲜有文献对此研究。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纳入多国—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竞争模型中,使用全球16个主要经济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后,发展中国家不仅更加难以在全球价值链上游阶段实现升级,甚至在其原本具有全球价值链分工比较优势的下游阶段也受到发达国家产业回流的不利冲击;但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创新资本投资,以及通过专业化技术培训促进劳动与智能化技术适配,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提升中国产业链发展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杨小钢  
本文基于2007~2021年的ADB-MRIO数据库系统考察了人工智能、中间产品内向化对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在引致中间产品内向化的基础上,还能与其共同发挥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构建效应。这一促进效应是通过提高出口中间品质量、延长生产步长以及促进产业集聚的机制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中间产品内向化的价值链构建效应越强。同时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人工智能和中间产品内向化的构建效应亦是显著;(3)拓展分析发现国内服务要素投入能够赋能人工智能发挥“稳链”效应,技术势差能够助推中间产品内向化发挥“建链”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推进智能制造、探索中间产品国产化路径是培育“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体系的重要支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正使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传统优势逐步丧失。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使劳动力的“体能型”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下降;另一方面,随年龄增值的“技能型”要素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和全球价值链攀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弱化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负面影响,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体能型”要素密集型行业和“技能型”要素密集型行业,研究表明,对于密集使用“体能型”要素的行业来说,人口老龄化会倒逼相关企业更大程度地应用人工智能,从而有利于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对于密集使用“技能型”要素的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劳动力的年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促进相关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上述研究从人工智能角度评估了人口老龄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对辩证认识人口老龄化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从而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传统优势丧失,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文涛   王岚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帮助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是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抵御全球冲击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探究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可有效促使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经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依然显著。该影响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企业所有制、不同行业及区域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表现为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中高技术行业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效应更为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人工智能出口主要通过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研发创新促使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跃升。拓展性分析显示,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可显著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主要体现在稳定已有链条、增强其韧性和安全性上。文章立足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和韧性提高视角,为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稳定高效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淘宝推出Buy+和AlphA Go战胜李世石,进一步催热了VR和AI市场。本文的分析表明,VR和AI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样,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不仅依赖个体对于符号(数字、文字)的准确解读,而且还需要对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比较、评判和确认。人工智能虽然是模拟人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但是,反过来也让我们对于人的智能,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敏中  王满林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华晓红  周晋竹  宫毓雯  
一、全球价值链与东亚生产网络的关系(一)全球价值链推动东亚生产网络的产生价值链(value chain)是源自商业管理的一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生产的分散化,价值链的概念被拓展到了国家与区域的层面,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的新概念,即一条价值链上所有的增值环节都可被分离开来,从产品创意到其生产和商业化的全部过程都被散布到世界各地。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吴建中  
文章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以及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活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杰  廖捷  董海云  
人工智能起源于人类自我解放的内在冲动。随着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审计的劳动形态将发生演变,人机协同劳动将成为未来审计作业的基本形态,对审计行业形成巨大冲击。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劳动形态演变;其次,围绕人机协同劳动形态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审计工作;再次,提出了审计对人工智能的适应,即人机协同的审计作业模式"人工智能+审计";最后,剖析了人工智能对审计职业的挑战,以及审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尧   张璟   刘晓辉  
本文将人工智能变量以生产任务方式引入Balassa-Samuelson模型(巴萨模型),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导致实际汇率贬值。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安装存量表示智能化程度,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Peen World Table 10.0和世界发展指标等数据库构建1993—2019年72个国家和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且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的结论在统计上不稳健。拓展分析发现: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第二,分行业而言,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建筑业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第三,OECD成员国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不可贸易品部门智能化程度提高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而非OECD成员国智能化程度改变对实际汇率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