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8)
- 2023(10533)
- 2022(8599)
- 2021(7920)
- 2020(6718)
- 2019(14783)
- 2018(14694)
- 2017(27175)
- 2016(14778)
- 2015(16643)
- 2014(16151)
- 2013(15905)
- 2012(14153)
- 2011(12278)
- 2010(12764)
- 2009(12127)
- 2008(12621)
- 2007(12052)
- 2006(10674)
- 2005(9932)
- 学科
- 业(83015)
- 企(79618)
- 企业(79618)
- 管理(71469)
- 济(58413)
- 经济(58336)
- 业经(27565)
- 财(26038)
- 方法(22519)
- 务(21410)
- 财务(21380)
- 财务管理(21343)
- 农(20971)
- 企业财务(20214)
- 技术(19965)
- 制(16224)
- 农业(15573)
- 理论(15381)
- 中国(14771)
- 策(14766)
- 划(14254)
- 数学(13937)
- 数学方法(13810)
- 技术管理(13524)
- 和(13098)
- 经营(13013)
- 企业经济(12571)
- 体(11879)
- 决策(10553)
- 银(10528)
- 机构
- 学院(207365)
- 大学(198181)
- 管理(89147)
- 济(83930)
- 经济(82036)
- 理学(73664)
- 理学院(73021)
- 管理学(72292)
- 管理学院(71859)
- 研究(58210)
- 中国(52183)
- 财(44138)
- 京(42058)
- 江(36088)
- 财经(32864)
- 科学(32604)
- 农(29676)
- 经(29558)
- 州(28766)
- 中心(28468)
- 所(28357)
- 北京(26566)
- 业大(25904)
- 商学(25783)
- 商学院(25543)
- 研究所(24517)
- 财经大学(23723)
- 经济学(23372)
- 技术(23311)
- 经济管理(22728)
- 基金
- 项目(123047)
- 科学(98590)
- 研究(97395)
- 基金(87004)
- 家(72976)
- 国家(72174)
- 科学基金(65034)
- 社会(61255)
- 社会科(58028)
- 社会科学(58013)
- 省(51863)
- 基金项目(46018)
- 教育(44052)
- 编号(40618)
- 自然(40389)
- 划(40304)
- 自然科(39497)
- 自然科学(39491)
- 自然科学基金(38890)
- 资助(33841)
- 创(33108)
- 业(32217)
- 成果(32013)
- 创新(29671)
- 课题(28069)
- 重点(26924)
- 发(26860)
- 制(26307)
- 部(25929)
- 项目编号(25803)
- 期刊
- 济(107459)
- 经济(107459)
- 研究(63137)
- 中国(49528)
- 管理(43933)
- 财(42385)
- 农(28433)
- 教育(25351)
- 科学(24396)
- 技术(23973)
- 融(22345)
- 金融(22345)
- 学报(22000)
- 业经(20627)
- 农业(19095)
- 大学(18462)
- 学学(17101)
- 财经(16873)
- 经济研究(15255)
- 财会(14890)
- 经(14739)
- 业(14548)
- 技术经济(13864)
- 会计(13182)
- 问题(12517)
- 现代(12318)
- 科技(11599)
- 商业(11297)
- 通讯(10329)
- 经济管理(10292)
共检索到336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印州 李丹琪 龚思颖
本文概述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态势,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分布状况;基于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会计管理中已有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分析人工智能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和战略决策领域的应用机制,展望人工智能为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新变化,并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珩 葛新权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地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获得走向世界,平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这种机遇不仅表现在有利于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加快进入经济全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毫无疑问,我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还面临着体制衔接、员工素质制约和产业冲击等挑战。 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呢?我们认为,由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复杂、不确定、快变,所以过去那种以经验和历史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已经落后、不适应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婉昕
当前,人工智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DID 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对先导区内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政策显著降低了先导区内制造业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政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抑制了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人力资本较为优质或资产专用性较低时,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政策对制造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效应更强。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政策可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为此,要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创景,非先导区地区要积极学习先导区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金融资产配置 制造业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纳敏 王华祥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与全国同行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结合云南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本文分析了云药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云药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云南医药产业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国琴 张玮琳 熊艳
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感知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产出。机制检验表明,气候风险感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调节分析表明,提高组织韧性能够强化气候风险感知与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产出之间的正向关系,而较高的媒体监督压力则会抑制这一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国有企业与非高科技企业中,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应对气候风险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填补了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加快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婷婷 周兵 梁博
基于微观视角检验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企业碳绩效具有先减后增的正U型曲线关系,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政府环境治理对人工智能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创新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对人工智能、绿色创新与企业碳绩效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小规模企业和非“两高”企业的人工智能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但大规模企业和非“两高”企业的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明显;非“两高”企业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均强于“两高”企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工智能、绿色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距。据此,应通过系统和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做好人工智能和绿色创新的顶层设计,根据企业类型因地因时施策,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钰 唐要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促进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能显著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融资约束小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更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成功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滞后则会制约企业拓展创新宽度。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潜力的政策重点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企业创新宽度的创新生态,形成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增强企业技术迭代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金军 邹必颖
<正>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飞速发展之年,以OpenAI公司ChatGPT为代表的AIGC大模型迅速火爆全球,迭代版本GPT-4更是以精准的逻辑推理能力冠绝群模。一时间,各家大厂竞相发布能力更强的AIGC模型,资本纷纷高调追捧,国内几个月时间便形成“千模大战”,大佬们纷纷下场,“厂均一模”成为常态,似乎没有自己的AIGC模型,都不好意思自称大厂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云玲
文章以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点,对知识管理及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实现途径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技术创新,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其知识管理及知识创新价值。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关系分析 实现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冠平 王琨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推进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同时,势必也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发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企业绿色专利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作用机制表明,成本节约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在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关系在东、中部地区、非重污染和低财政激励企业组表现的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微观层面人工智能的绿色创新效应的文献,也能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改善绿色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茂祥 卢锐
文章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市场需求及新技术的推动因素,构建了基于发展战略指导的企业创新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创意收集及其审核流程,制定清晰的创新方案,加强创新实施过程的控制,构建创新成果应用推广机制等方面,对企业创新过程的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加强企业创新过程管理与战略管理的结合,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推动各项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将有助于企业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东闻 周志勇 黄生权
随着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字化的下一步,智能化转型开始备受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创新如何促进物流企业成长有待研究。本文根据资源基础观,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对2015-2022年102家A股上市物流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工智能创新对物流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积极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成长性;市场竞争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积极调节了人工智能创新对物流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影响。参考该结论,政府可以适度放宽竞争限制政策,激励物流企业进行人工智能创新,物流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人工智能创新,并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人工智能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成长性,以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喜良 邱玥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泽明 张光宇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