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5)
- 2023(9344)
- 2022(7562)
- 2021(6844)
- 2020(5849)
- 2019(13253)
- 2018(13169)
- 2017(24278)
- 2016(12917)
- 2015(14309)
- 2014(14314)
- 2013(14002)
- 2012(12586)
- 2011(10967)
- 2010(11422)
- 2009(10892)
- 2008(11212)
- 2007(9921)
- 2006(9088)
- 2005(8681)
- 学科
- 业(73869)
- 企(70389)
- 企业(70389)
- 济(61748)
- 经济(61670)
- 管理(55641)
- 方法(26421)
- 业经(26018)
- 财(24612)
- 贸(23986)
- 贸易(23975)
- 易(23402)
- 农(21200)
- 技术(19802)
- 数学(18089)
- 数学方法(17991)
- 务(17676)
- 财务(17664)
- 财务管理(17646)
- 企业财务(16619)
- 农业(15310)
- 制(15059)
- 出(13986)
- 中国(13708)
- 策(13086)
- 体(12724)
- 理论(12688)
- 技术管理(12250)
- 划(12227)
- 企业经济(11939)
- 机构
- 学院(190993)
- 大学(183671)
- 济(90957)
- 经济(89587)
- 管理(78859)
- 理学(66930)
- 理学院(66416)
- 管理学(65866)
- 管理学院(65506)
- 研究(60366)
- 中国(48885)
- 财(42657)
- 京(38134)
- 财经(32753)
- 科学(32018)
- 江(30904)
- 农(29888)
- 所(29752)
- 经(29736)
- 经济学(27325)
- 中心(26539)
- 研究所(26232)
- 经济学院(24940)
- 业大(24813)
- 北京(24003)
- 商学(23968)
- 商学院(23759)
- 财经大学(23732)
- 州(23421)
- 农业(23192)
- 基金
- 项目(117652)
- 科学(94248)
- 研究(91131)
- 基金(86010)
- 家(73123)
- 国家(72420)
- 科学基金(63867)
- 社会(59821)
- 社会科(57037)
- 社会科学(57024)
- 省(46685)
- 基金项目(45006)
- 教育(40765)
- 自然(38881)
- 自然科(38045)
- 自然科学(38039)
- 自然科学基金(37438)
- 划(37021)
- 编号(36187)
- 资助(34411)
- 业(31735)
- 创(29016)
- 成果(27672)
- 部(26808)
- 发(26271)
- 重点(26202)
- 创新(26185)
- 制(25329)
- 国家社会(25317)
- 课题(24670)
- 期刊
- 济(105528)
- 经济(105528)
- 研究(59944)
- 中国(38711)
- 财(37427)
- 管理(36008)
- 农(28330)
- 科学(22809)
- 技术(22014)
- 学报(21218)
- 农业(19680)
- 业经(19085)
- 贸(18421)
- 教育(17962)
- 大学(17953)
- 融(17785)
- 金融(17785)
- 经济研究(17272)
- 学学(17059)
- 财经(16872)
- 国际(15836)
- 问题(14842)
- 经(14767)
- 技术经济(13780)
- 业(13545)
- 世界(12207)
- 财会(10772)
- 商业(10532)
- 现代(10428)
- 科技(9433)
共检索到30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随着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人工智能凭借智能处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特征,逐渐融入中国对外贸易,成为中国新时期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此,本文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机器人数据和中国企业出口数据,就人工智能发展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了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出口规模更大的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产生“机器代人”的现象,并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进而对不同企业出口带来异质性影响。同时,机制检验显示,用工成本节约效应和管理效率提升效应是人工智能作用于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此外,本文在考虑核心指标衡量方式、零贸易问题、城市经济体量和发展政策、行业样本选取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的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稳健存在。本研究为支持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并为培育中国企业出口增长新势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叫婷婷 赵永亮
基于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口贸易二元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异质性理论对微观企业二元边际的分解模式,创新性地将企业集聚因素纳入基础模型;运用30个制造业出口企业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不同集聚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对贸易二元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集聚总体上有利于贸易二元扩张,而集聚专业化经济具有促进内延边际扩张的作用,多样化经济则更加促进外延边际扩张;同时还发现内资出口企业集聚促进外延边际扩张,而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更有利于内延边际扩张。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强对出口集聚区的产业引导,发挥集聚经济的地方特色,通过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的双重"集聚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希伟 金祥荣 罗德明
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和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反向关系引入Melitz(2003)的模型,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都首选进入国外市场。这似乎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其实是严重的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企业无法依托巨大的国内需求、发挥规模经济而被迫出口的扭曲现象。
关键词:
国内市场分割 出口贸易 转型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昭玲 高晓彤
通过构建不确定性下的动态出口决策模型,本文揭示了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机制。随后,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BACI数据库,本文构建了企业自身和邻近企业贸易网络与社群网络强度的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企业自身与邻近企业的贸易网络可以有效促进新贸易关系的实现;第二,贸易网络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出口中的不确定性发挥作用;第三,企业更倾向于在已出口的目的地社群实现新贸易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加强现有贸易网络的维护和共享,提升出口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企业贸易网络 不确定性 出口扩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 李湘黔 廖进中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3年海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行业扩展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业边际变动体现了企业在原有出口经验下追逐政策优惠与巩固市场优势的行为。当主营出口业务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市场优势时,企业会更专注于主营行业,反之则更倾向于扩张行业范围。从行业边际变动方向看,企业更倾向进入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退出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进一步,政策支持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会受出口经验的制约;只有同企业出口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政策支持才能吸引企业进入和减少企业退出;企业更倾向进入关联度较低的优势行业,寻找差异化产品优势。此外,"政策迎合"行为主要发生在非外商独资出口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利平 邱穆青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层面,基于出口特征考察了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着出口目的地距离的增加以及空运出口比例的降低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未被银行融资所替代,且不受供应商来源、贸易形式以及供应商决策结算方式的影响,与目的地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及市场规模也不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于能有效地为出口扩张提供更多的营运资本融资。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企业出口 信贷约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加。所以,在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鼓励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鼓励企业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进行一般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陈楠
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可能受到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劳动成本攀升将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岗位结构与年龄构成错配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叠加,可能在中短期内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创新:归纳提炼出新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增长、就业的作用机制,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推演预判。研究价值:及早警示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制、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