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3)
2023(18762)
2022(16233)
2021(15043)
2020(12810)
2019(29121)
2018(28566)
2017(54737)
2016(29723)
2015(33121)
2014(33067)
2013(32073)
2012(29161)
2011(26165)
2010(25818)
2009(23646)
2008(22953)
2007(19942)
2006(17208)
2005(14526)
作者
(85971)
(71438)
(71083)
(67592)
(45137)
(34396)
(32347)
(28199)
(27203)
(25037)
(24098)
(24063)
(22695)
(22199)
(22023)
(21909)
(21685)
(21231)
(20455)
(20452)
(17827)
(17433)
(17361)
(16368)
(16125)
(15776)
(15699)
(15684)
(14372)
(14224)
学科
(110732)
经济(110517)
管理(85061)
(80010)
(65544)
企业(65544)
方法(53688)
数学(46226)
数学方法(45598)
(34170)
(30234)
中国(29807)
(26494)
业经(25649)
(22848)
农业(21588)
(21412)
贸易(21404)
地方(20966)
(20838)
理论(20109)
(18829)
财务(18738)
财务管理(18698)
(18269)
技术(17944)
企业财务(17698)
(17549)
银行(17474)
环境(17286)
机构
大学(414566)
学院(412978)
管理(161828)
(159060)
经济(155624)
理学(141431)
理学院(139848)
管理学(137101)
研究(136788)
管理学院(136371)
中国(99967)
科学(88157)
(87008)
(75712)
(73362)
(68586)
业大(68136)
研究所(63075)
中心(63006)
农业(59840)
财经(59320)
(59078)
(54266)
(54083)
北京(53974)
师范(53588)
(50132)
经济学(47808)
(47529)
技术(44567)
基金
项目(294521)
科学(230091)
基金(213448)
研究(209524)
(189008)
国家(187464)
科学基金(159757)
社会(132299)
社会科(124679)
社会科学(124642)
(115249)
基金项目(113315)
自然(106124)
自然科(103659)
自然科学(103628)
自然科学基金(101749)
(97973)
教育(97049)
资助(87334)
编号(84632)
成果(67637)
重点(66306)
(64314)
(61548)
(61190)
课题(58396)
科研(57306)
创新(57174)
计划(54987)
教育部(54689)
期刊
(165756)
经济(165756)
研究(114167)
中国(76277)
学报(74588)
(68503)
科学(64772)
管理(56631)
大学(56099)
(55932)
学学(53150)
农业(46653)
教育(45608)
技术(34670)
(31413)
金融(31413)
业经(29115)
财经(28200)
经济研究(26860)
(24140)
(23760)
(21950)
问题(21930)
科技(21126)
图书(20066)
业大(20033)
理论(18464)
统计(18293)
技术经济(18238)
商业(18117)
共检索到584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庆  雷韶辉  郭昱琅  
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消费者期望人工智能产品能精准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人工智能产品一定能提升用户体验吗?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分为认知型技术和情感型技术,从准社会互动视角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类型匹配度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类型与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准社会互动在三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实用品情境下,相比于情感型技术,认知型技术可以产生更高的用户体验;在享乐品情境下,相比于认知型技术,情感型技术可以产生更高的用户体验。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强顾客与智能产品/应用之间的人机互动提升功能或享乐体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辉  毛一然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登上了消费者们生活的舞台。区别于传统的非智能产品,人工智能产品以其独特的智能性特征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但也有些消费者对其智能性特征抱有迟疑观望的态度。通过对近几年以来关于人工智能领域内消费者体验研究进行综述性研究,解释了人工智能产品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学者们在该领域研究的不同视角,分别为恐怖谷理论视角、技术接受模型视角、拟人视角和集群理论视角,建立了四种视角对于消费者体验研究的基本框架。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产品消费者体验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闵庆飞  张克亮  
基于可用性研究和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用手机微博系统的可用性替代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中的技术特征,构建了任务-技术匹配度影响用户手机微博使用意向的模型,并实证检验了影响手机微博技术-任务匹配度的因素,以及这种匹配对用户的手机微博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手机微博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自身的个人特征都对任务-技术匹配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也对手机用户的微博使用意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莹  
本文基于SOR理论,从互动性、信任感和情绪性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客服量表,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客服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客服能够有效增强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其中互动性和情绪性维度的影响较强,信任感维度的驱动效果较弱;消费体验是人工智能客服影响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重要中介路径,其中介效应占比为37.70%;人工智能客服的互动性、信任感和情绪性维度均能够提升消费体验,进而对在线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庆  雷韶辉  
新零售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叠加应用于商业领域而形成的商业服务新模式、新体系和新形态,是智慧零售、智慧物流与智慧支付三重体系的融合,其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实体零售店和各类体验店中,重构零售系统中"人、货、场"三要素结构关系,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人工智能对消费及购物的体验尤其突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顾客体验的影响主要有: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场景体验;契合情感需要;更好地满足基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场景营销中消费者互动和愉悦,提升顾客购物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增强消费欲望和扩大消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志远  吴泗宗  翟庆华  
基于移动网购全过程,从移动端消费者与系统使用者的双重角度出发,探索移动网购用户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APP质量、交易中质量、交易后质量以及移动互联网渠道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移动网购用户体验质量。此外,APP质量、交易中质量和交易后质量的约束效应检验结果表明,APP质量和交易中质量作为约束因素和非约束因素都显著影响移动网购用户体验质量,而交易后质量仅在作为约束因素时显著影响移动网购用户体验质量。研究结论基于用户移动购物的全过程,有效地解释了影响移动网购用户体验质量的因素,同时揭示了APP质量、交易中质量和交易后质量三者之间的约束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辉  毛一然  
场景营销与其他营销模式不同的点在于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多感官购物体验。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场景营销正在越来越精准化,用户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用户洞察在场景营销中被催生,媒介的延伸也使得场景营销拥有了差异性,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场景营销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消费者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这无疑不在推动着品牌营销的蓬勃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丹丹  周世军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机器换人"令人担忧。本文经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工资与"人机替代弹性"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后,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降低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总体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并未造成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下降,该结论与我国整体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现实相吻合。"机器换人"现象在一些行业已经发生,因此需要科学预判、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冲击,赋能劳动力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季  张帅  周静  
本文利用某移动通信公司的客户消费数据和个性化营销实验,分析了客户在使用运营商的服务过程中,服务与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客户投入行为与客户流失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和客户的投入行为影响着客户的流失。企业与客户签订服务合约,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有效地降低客户流失率,在客户合约到期后,流失情况虽有所增加,但仍比无合约情况下的客户流失低。而且,通过实验发现,结合匹配度的个性化营销可以显著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企业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客户流失分析、客户保留决策的制定以及个性化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炼  牛庆银  
针对传统数字图书馆数据智能查询技术一直存在响应时间长、效率低且查询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用户体验视角下数字图书馆数据智能查询优化研究。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数据智能查询技术的进展及存在意义;其次,在用户体验视角下采用数据关联规则方法对数字图书馆数据进行挖掘与提取,并依据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思想对关联规则提取计算进行描述;最后,按照权重值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出查询结果,从而实现智能查询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查询效率高,查询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翠翠  高瞩  
文章梳理了梳篦形态的演变,从微设计的视角,基于用户体验分析了现代梳篦设计要点及常用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对梳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设计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一翁  丁梦悦  纪雪洪  
"用户企业"蔚来汽车通过用户体验提升品牌资产的经验表明,用户体验与品牌资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机理。现有文献缺乏综合分析用户体验多种因素和不同类型对品牌资产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笔者基于相关理论,尝试将产品设计、服务设计、数字触点设计引入功能体验影响因素,将服务设计、数字触点设计、品牌价值观引入情感体验影响因素,从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维度构建用户体验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研究模型。在上述基础上,对来自"用户企业"蔚来汽车车主用户体验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分析,检验用户体验因素和类型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口碑推荐→品牌资产提升的路径,主要机理于产品、服务和数字触点设计正向影响功能体验;品牌价值观正向影响情感体验;功能与情感体验均正向影响品牌资产;用户满意度与口碑推荐对用户体验和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本研究以来自"用户企业"蔚来汽车用户体验的数据揭示了企业用户体验因素和类型影响品牌资产的机理,丰富了用户体验和品牌资产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为企业通过用户体验提升品牌资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魏瑞斌  郭一娴  
[目的 /意义]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对百度学术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为用户使用百度学术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将百度学术的功能分为检索功能、检索结果展示和个性化服务3部分;然后选择不同的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百度学术提供的相关搜索词,从用户检索角度,对17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百度学术可以满足用户基本的学术信息检索需求;2百度学术为用户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筛选功能,便于用户从检索结果中查找所需要的学术信息,同时为用户提供了与检索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蒋国银  胡斌  
利用多智能体模拟方法对角色-任务匹配和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基于Agent的角色-任务匹配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并设计最小匹配度和最大匹配度两种匹配度算法,基于Repast,在Eclipse上用Java实现角色-任务互动模拟系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最大匹配度算法相比,最小匹配度算法能减少任务接口通讯费,有效提高员工能力利用率,最大化完成任务。该算法能较好地用于协同工作环境下角色任务分配,增加学习率,有助于员工能力增长;在一定的协同学习率下,任务量越饱和,员工各项能力提高程度越大;任务的能力需求期望变化小于方差变化时体现的动态性与能力增长负相关,而任务的能力需求期望变化大于方差变化时体现的动态性与...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烽权  江积海  王若瑾  
人工智能重构了商业模式匹配性,但其过程机理仍不甚清晰。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在零售电商个性化推荐的具体应用情境,从人货匹配的研究视角出发,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基础,依据商业模式画布和零售业本质构造出针对零售电商企业“人”、“货”、“场”的模块划分,并通过对新电商拼多多的案例研究,归纳出人工智能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的机理。研究表明,伴随匹配逻辑由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变,人工智能通过对“人”中心化、社群化和场景化的协同性重构刻画用户特征,通过对“货”在线化、精准化和情感化的协同性重构丰富产品属性,基于人工智能对“人”和“货”的重构,“场”突出了多元化场景下用户特征和产品属性的精准对接,使得人货匹配路径由“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其特征差异表现为匹配方式由“物以类聚”转变为“人以群分”,匹配程度由“千人一面”转变为“一人千面”。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人工智能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的“黑箱”,为零售电商企业进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层面的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