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9)
- 2023(2639)
- 2022(2160)
- 2021(1980)
- 2020(1757)
- 2019(3909)
- 2018(3582)
- 2017(7318)
- 2016(3942)
- 2015(4297)
- 2014(4209)
- 2013(4245)
- 2012(3981)
- 2011(3368)
- 2010(3459)
- 2009(3409)
- 2008(3598)
- 2007(3416)
- 2006(3072)
- 2005(2894)
- 学科
- 济(20249)
- 经济(20237)
- 业(16790)
- 管理(15186)
- 企(13000)
- 企业(13000)
- 方法(10251)
- 数学(9488)
- 数学方法(9445)
- 财(7793)
- 务(6391)
- 财务(6388)
- 财务管理(6387)
- 企业财务(6286)
- 中国(6089)
- 劳(6085)
- 劳动(6068)
- 农(5239)
- 农业(4604)
- 人事(3636)
- 人事管理(3636)
- 业经(3504)
- 融(3348)
- 金融(3348)
- 动(3245)
- 关系(3190)
- 人口(3120)
- 动力(3049)
- 制(2985)
- 劳动力(2920)
- 机构
- 大学(61614)
- 学院(59793)
- 济(29832)
- 经济(29376)
- 管理(25019)
- 理学(21680)
- 理学院(21524)
- 管理学(21251)
- 管理学院(21141)
- 研究(18681)
- 中国(14671)
- 财(14385)
- 京(12278)
- 财经(11821)
- 经(10779)
- 经济学(9965)
- 所(9078)
- 科学(9071)
- 经济学院(9022)
- 财经大学(8910)
- 研究所(8089)
- 江(7985)
- 北京(7937)
- 中心(7909)
- 商学(7700)
- 商学院(7637)
- 业大(6971)
- 院(6969)
- 经济管理(6614)
- 农(6451)
- 基金
- 项目(38051)
- 科学(30778)
- 基金(29585)
- 研究(27573)
- 家(25416)
- 国家(25214)
- 科学基金(22208)
- 社会(19327)
- 社会科(18369)
- 社会科学(18365)
- 基金项目(15309)
- 自然(14065)
- 自然科(13784)
- 自然科学(13782)
- 自然科学基金(13555)
- 资助(13104)
- 省(12949)
- 教育(12800)
- 划(11436)
- 编号(10200)
- 部(9089)
- 国家社会(8459)
- 教育部(8317)
- 成果(8225)
- 重点(8210)
- 人文(8127)
- 创(7763)
- 大学(7542)
- 科研(7375)
- 发(7257)
共检索到89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甲楠 邢春冰
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工具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如何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低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分别产生了替代和互补效应;工业机器人使用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冲击进一步对个体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其对低技能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替代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大学本科入学概率,对高技能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促进显著提高了个体的高中和大学本科入学概率,二者都抑制了个体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人工智能普及有助于促进个体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人口质量和缓解人口负增长的消极影响。建议完善职普融通的教育结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美莎 曾钰桐 冯涛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广泛应用,物化于机器人中的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选取2012—2018年中国省级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中国人口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机器人应用引起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下降效应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这种效应在中、低技能群体中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为政府加大低技能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及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就业 就业结构 差异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茂章 旷爱萍
女性劳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多种,而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是影响她们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状况,促进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斌 徐彩群
在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浙江、安徽、陕西三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及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年限的增加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作用很小,而后义务教育的这一作用相对较大;职业技术培训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和提高非农就业者收入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纯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却能给混合就业和纯非农就业劳动力带来显著的经济回报。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非农就业 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文章利用行业面板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检验人工智能涟漪效应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以及其对本行业和上下游行业异质性劳动就业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人工智能对高技能、中等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就业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人工智能对前向关联行业中高技能劳动就业产生拉动作用,对后向关联行业中高技能劳动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且对关联行业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创造大于就业抑制作用。人工智能通过岗位更迭效应,对中高技能劳动产生显著的就业拉动作用,但并未对低技能劳动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前向关联行业中高技能劳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实现,而中间品替代和市场竞争机制对就业产生抑制效应,通过技术溢出促进了上游行业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形成对中高技能劳动的拉动效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 行业关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屠年松 郑雅哲 官波
人工智能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深刻影响着劳动力要素的空间流向与配置机制。采用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迁出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低学历水平劳动力的影响最大。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均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但东北部地区则获得了由人工智能挤出的劳动力流动入。机制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及医疗保险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调节效应,能够抑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迁出的影响。最后,在对人工智能投资扩张的背景下,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中的“索洛悖论”,发现新技术需发展至一定水平才能破解悖论,实现人力资本的空间优化配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空间流动 索洛悖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喜良 邱玥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人力资本计量是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的三种主要计量方法普遍存在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来自美国的经验表明:劳动力构成指数方法或许是增长核算中人力资本计量的一种较好途径。文章认为,相关统计事业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自身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机制的不够完善是中国人力资本计量研究面临的潜在障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构成指数 增长核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茂 刘俊
文章以经济结构转型为研究背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量。研究表明,行业、户籍、企业性质等制度性因素及劳动者收入、学习经历等主观性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本存量极其增量投资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公共政策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太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不是由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源的多寡来决定,而是由人力资本所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农村人力投资及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挤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了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随着耕地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将持续下去,并将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将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微巍 廉永生 刘聪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伴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传统的以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根据劳动力供给需求相关理论,从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角度,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助推高质量就业,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端产业劳动力供求缺口矛盾突出等问题,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培训投资偏低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功能、强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加强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有效劳动力供给 高质量就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文波 李睿 施炳展
近年来,高技能劳动力大量涌入公共部门和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非生产性国有企业,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部门却出现人才短缺问题。这种人力资本错配值得重点关注,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报酬和行业垄断等角度展开,而文章主要考察基于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劳动力职业选择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在理论上运用模型证明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会扩大公共部门规模,并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吸引劳动力进入。“学历门槛”和薪酬考核的非市场化会导致公共部门对高技能劳动力形成“虹吸”效应,并引致人力资本错配。其次,在实证上,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规模扩大,高技能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相对于实体部门会形成工资差距,导致人力资本错配;进一步将所有行业区分为公共部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速会吸引更多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导致人力资本过剩。实证中还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可以有效抑制上述影响。该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劳动力职业选择倾向公共部门的原因,为规范和控制地方政府举债,逐步摆脱土地财政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拓展了解决人力资本错配问题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翔 敖荣军
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可以获得递增收益。客观存在的技能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迁移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之间内生性的累积循环,这个循环的动态结果是劳动力持续向人力资本集中地区流动,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差异随之扩大。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迁移的人力资本地区集中效应的确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