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7)
2023(7397)
2022(5584)
2021(4894)
2020(4090)
2019(8970)
2018(8923)
2017(17338)
2016(9415)
2015(10569)
2014(10667)
2013(10046)
2012(8407)
2011(7554)
2010(7661)
2009(7405)
2008(7060)
2007(6132)
2006(5349)
2005(4948)
作者
(26522)
(22031)
(21964)
(20843)
(13965)
(10412)
(10112)
(8591)
(8366)
(7781)
(7388)
(7325)
(7134)
(6954)
(6819)
(6772)
(6654)
(6402)
(6353)
(6278)
(5513)
(5441)
(5331)
(5064)
(4990)
(4963)
(4840)
(4773)
(4529)
(4321)
学科
(42615)
经济(42583)
管理(30952)
(30815)
(25224)
企业(25224)
方法(20364)
数学(18201)
数学方法(17858)
(14738)
中国(11329)
业经(10535)
(9367)
贸易(9364)
(9183)
(7990)
(7716)
供销(7714)
(7661)
农业(7627)
理论(6901)
地方(6786)
(6312)
产业(6278)
(6247)
(5931)
银行(5923)
产品(5691)
技术(5688)
(5641)
机构
学院(133817)
大学(131010)
(55370)
经济(54437)
管理(53707)
理学(47217)
理学院(46774)
管理学(45628)
管理学院(45395)
研究(42236)
中国(31650)
(27279)
科学(26183)
(22363)
(22231)
(20931)
业大(20581)
中心(19303)
研究所(19218)
(19142)
财经(18421)
农业(17451)
北京(16912)
(16738)
(16692)
经济学(16680)
师范(16558)
(15694)
(15539)
经济学院(14951)
基金
项目(93199)
科学(74379)
基金(68537)
研究(66722)
(60085)
国家(59647)
科学基金(51945)
社会(43318)
社会科(41179)
社会科学(41169)
(37032)
基金项目(34903)
自然(34145)
自然科(33482)
自然科学(33479)
自然科学基金(32880)
教育(31039)
(30630)
资助(28662)
编号(26837)
重点(21093)
成果(20341)
(20096)
(19831)
(19391)
课题(18453)
国家社会(18171)
创新(18066)
科研(17895)
教育部(17099)
期刊
(57447)
经济(57447)
研究(35652)
中国(22877)
(20979)
管理(20664)
学报(19849)
科学(18911)
(16912)
大学(15582)
学学(14743)
农业(14665)
技术(13697)
教育(13646)
业经(11372)
(10527)
金融(10527)
经济研究(10301)
财经(8743)
(8589)
统计(8302)
问题(8093)
(7774)
(7494)
技术经济(7254)
商业(7138)
决策(6930)
科技(6235)
(6193)
世界(6044)
共检索到189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杨小钢  
本文基于2007~2021年的ADB-MRIO数据库系统考察了人工智能、中间产品内向化对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在引致中间产品内向化的基础上,还能与其共同发挥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构建效应。这一促进效应是通过提高出口中间品质量、延长生产步长以及促进产业集聚的机制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中间产品内向化的价值链构建效应越强。同时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人工智能和中间产品内向化的构建效应亦是显著;(3)拓展分析发现国内服务要素投入能够赋能人工智能发挥“稳链”效应,技术势差能够助推中间产品内向化发挥“建链”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推进智能制造、探索中间产品国产化路径是培育“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体系的重要支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正使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传统优势逐步丧失。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使劳动力的“体能型”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下降;另一方面,随年龄增值的“技能型”要素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和全球价值链攀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弱化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负面影响,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体能型”要素密集型行业和“技能型”要素密集型行业,研究表明,对于密集使用“体能型”要素的行业来说,人口老龄化会倒逼相关企业更大程度地应用人工智能,从而有利于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对于密集使用“技能型”要素的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劳动力的年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促进相关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上述研究从人工智能角度评估了人口老龄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对辩证认识人口老龄化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从而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传统优势丧失,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宇  陈珍珍  张建华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变革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作用机制,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会造成怎样的差异化影响,鲜有文献对此研究。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纳入多国—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竞争模型中,使用全球16个主要经济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后,发展中国家不仅更加难以在全球价值链上游阶段实现升级,甚至在其原本具有全球价值链分工比较优势的下游阶段也受到发达国家产业回流的不利冲击;但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创新资本投资,以及通过专业化技术培训促进劳动与智能化技术适配,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提升中国产业链发展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谷玮  尉亚宁  包群  
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实现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的重要依托。本文基于Melitz(2003)和Bai等(2019),在异质性企业出口决策模型中引入人工智能,将企业出口模型拓展至企业增加值出口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发展对GVC网络深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能显著促进GVC网络的深化。人工智能对GVC网络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替代和缓解资源错配实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对深化发展中国家GVC网络的促进效应更强;相比于高出口依赖型国家,对低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积极效应更加突出。人工智能除了影响各国GVC网络的深化外,还能延长GVC长度,增强GVC竞争力,以及推动各国向GVC上游攀升。这一发现对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谷玮  包群  
人工智能是各国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块,更是关乎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主要抓手。本文使用International Robot Federation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成了研究使用的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在实证层面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数据跨度为2000—2013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显著。②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人工智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的促进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④人工智能对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替代从事低端环节生产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⑤针对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会显著促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助力中国企业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中国基于出口导向战略的全球价值链依附性嵌入模式是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双弱"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但这却造成了内需和出口之间的结构性背离,从而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化解这种结构性背离的关键机制,是以动态比较优势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即依靠强大的国内有效需求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组织机制。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自生能力、强调动态竞争、重视大国优势和较长的产业链延伸四个方面。中国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需要从微观层面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中观层面维护产业平等竞争,从宏观层面优化政府的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武  张海洋  詹淼华  
基于附加值贸易的引致原因识别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内需主导化水平,利用2000—2021年42国行业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GVC分工有明显内需主导化趋势,该趋势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GVC分工以及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GVC分工中更为突出;第二,GVC分工内需主导化可显著抑制产出波动,这一作用发挥的渠道在于减少国外贸易保护、增强国内需求动力与提升生产效率;第三,在深度融入价值链时,上述产出波动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中国在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可借助GVC分工内需主导化而稳定经济;第四,推动与发达国家间GVC分工实现内需主导化能更有效地减少产出波动,同时,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比,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内需主导化的产出波动抑制作用更强。因此,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契机加速GVC分工内需主导化进程,是提高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抓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惠芳   袁佳煜  
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全球价值链(GVC),以此为契机推动GVC分工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是畅通双循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辨析增加值来源识别数字技术渗透水平,研究了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可有效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其作用机制在于激发国内需求、强化核心环节优势与降低贸易成本。第二,相对而言,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在国际分工参与水平高的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更大。第三,与外需主导型GVC分工相比,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更大。以上结论对中国凭借数字技术优化国际分工模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文武  黄海蓉  袁佳煜  
本文基于价值环流特征识别内需主导型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深化程度,考察其对国际经济协动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一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将通过转换增加值创造的动力结构,为宏观经济带来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利益及滞后于国外经济繁荣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可助力经济平稳运行;二是依靠外包中间品环节构建内需主导型GVC将抑制上述经济独立利益,尤其当向发达国家外包该环节时,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内需主导型GVC并不能使其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则相反;三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可通过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方式加速一国经济增长,进而弥补以上弊端,但该作用随着内需主导型GVC分工深化而递减。上述结论可为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维稳政策制定与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文涛   王岚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帮助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是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抵御全球冲击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探究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可有效促使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经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依然显著。该影响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企业所有制、不同行业及区域间具有显著异质性,表现为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对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中高技术行业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效应更为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人工智能出口主要通过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研发创新促使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跃升。拓展性分析显示,企业人工智能出口可显著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主要体现在稳定已有链条、增强其韧性和安全性上。文章立足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和韧性提高视角,为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稳定高效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秋慧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步应用到保险业的具体经营环节中,并将进一步深刻地重塑保险价值链,对传统保险业生态形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从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客户服务五大环节具体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保险价值链的重塑路径,认为大数据基础尚不完善、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跨行业资源整合困难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价值链中发挥创新性作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建立完善的行业大数据基础平台、实施创新复合型技术人才战略、制定并实施跨行业合作策略等,助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最终实现保险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根本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借助上市公司年报构建度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指标,并基于价值链视角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整体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环节的智能化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全要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相比,市场营销的智能化发展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从创新、资金、人才、治理等方面完善推动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