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3)
2023(6004)
2022(4854)
2021(4777)
2020(3663)
2019(8124)
2018(7698)
2017(13752)
2016(7424)
2015(8234)
2014(7923)
2013(7670)
2012(7250)
2011(6586)
2010(6814)
2009(6605)
2008(6614)
2007(6221)
2006(5876)
2005(5608)
作者
(22903)
(19083)
(18896)
(18482)
(12284)
(9243)
(8452)
(7314)
(7259)
(6927)
(6660)
(6377)
(6309)
(6182)
(6177)
(5926)
(5632)
(5589)
(5540)
(5462)
(5057)
(4779)
(4761)
(4472)
(4355)
(4282)
(4259)
(4231)
(4100)
(3835)
学科
(28267)
经济(28228)
管理(17123)
(15529)
(12502)
企业(12502)
(12173)
中国(9591)
(9293)
业经(7375)
(6925)
(6800)
教育(6788)
理论(6471)
方法(6445)
农业(6097)
地方(5691)
(5099)
银行(5070)
(4988)
贸易(4982)
(4848)
(4804)
(4622)
金融(4617)
(4547)
(4501)
数学(4470)
关系(4437)
数学方法(4257)
机构
大学(107590)
学院(106315)
研究(42559)
(38521)
经济(37496)
管理(32259)
中国(32247)
科学(27609)
理学(25907)
理学院(25517)
管理学(24826)
管理学院(24612)
(24092)
(23293)
研究所(20793)
(20616)
(20574)
(18650)
中心(18379)
(16917)
师范(16723)
北京(16138)
业大(16066)
(15888)
农业(15822)
财经(15206)
(14862)
(14852)
技术(13646)
(13577)
基金
项目(64821)
研究(48828)
科学(48558)
基金(43459)
(39181)
国家(38815)
科学基金(30643)
社会(28594)
社会科(26640)
社会科学(26630)
(26085)
教育(22891)
(22355)
基金项目(21359)
编号(20292)
成果(19224)
自然(18651)
自然科(18177)
自然科学(18172)
自然科学基金(17791)
资助(17646)
课题(15933)
重点(15571)
(14700)
(13629)
(13283)
(13170)
(13134)
项目编号(12490)
科研(12356)
期刊
(53050)
经济(53050)
研究(36775)
中国(25964)
学报(22246)
(20773)
教育(19392)
科学(17849)
(16742)
大学(16380)
学学(14964)
管理(13956)
农业(13412)
(11147)
金融(11147)
技术(9013)
业经(8586)
经济研究(8241)
财经(8106)
(7123)
图书(7012)
问题(6612)
(6450)
(6306)
(6298)
业大(5622)
林业(5546)
书馆(5362)
图书馆(5362)
科技(5168)
共检索到182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恩荣  阮凡  郭喨  
本文力图在《资本论》视域中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问题,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和介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路径。从《资本论》"劳动能力"思想角度看,机器换人争论双方的矛盾根源是,在"人机对立"预设下,思考机器是否以及如何单向度地替换人的劳动能力。但是基于"人机互补"角度从"劳动时间"概念看,"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机器运行时间替换人类劳动时间"而非"以机器(生产力)替换人类本身的劳动能力"。那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要批判"机器替换人本身",更要考虑如何确保"人"在各种智力劳动时间之间平滑转换。这为重构"人类-人工智能机器"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丽美  
鉴于当代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或遗留的消极制度、政治、观念上层建筑问题。当前,需要剥离户籍权益,消除城市(工业)偏向的二元制度上层建筑;需要构建促使农村政治上层建筑——乡镇政府"服务"农民的体制上层建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上层建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也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管理哲学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春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独家本领""优势本领""制胜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就是要深切体悟和用心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天基  
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好象过河必须有桥一样。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我们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辅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辅导材料之八)中详细择发了学习方法一节,供参加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学习的读者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秉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是高校哲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哲学专业必修课。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先达  
真正的哲学问题就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之中,脱离人民与脱离实践是一回事。从时代问题中凝练出哲学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为它的解决提供哲学思维。在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我们决不能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个原则适用于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尤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秀红  张梦辰  
美丽中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生态美,既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建议从主体维度和整体维度两方面入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实现乡村生态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姣平  任阿娟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研究呈现出一定特色和新意。依笔者浅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把握时代精神、科学解答时代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及宣传普及;挖掘马克思生活哲学观点,回归生活、关注现实。本文即试图对此做出某种盘点与梳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唐少杰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体系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这种教科书及其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这种教科书及其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郎珺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对世界文化环境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全球文化环境变得混乱、复杂,身处其中部分意志力与自控力较为薄弱的人将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下缺失精神理想信念与民族自信,进而开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一切皆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情感逐渐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