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7)
2023(6197)
2022(5156)
2021(4525)
2020(3541)
2019(7924)
2018(7765)
2017(14035)
2016(7778)
2015(8541)
2014(8706)
2013(8771)
2012(8709)
2011(8118)
2010(8335)
2009(7631)
2008(7462)
2007(6721)
2006(6259)
2005(6027)
作者
(25918)
(21618)
(21572)
(20238)
(14170)
(10588)
(9600)
(8481)
(8460)
(8074)
(7760)
(7284)
(7215)
(7154)
(7104)
(6698)
(6412)
(6381)
(6370)
(6252)
(5649)
(5556)
(5480)
(5016)
(4974)
(4973)
(4967)
(4795)
(4613)
(4425)
学科
(40229)
经济(40197)
(18631)
管理(17372)
地方(16653)
中国(15072)
(12560)
企业(12560)
(12297)
业经(10329)
地方经济(9530)
方法(9486)
(8889)
农业(8680)
(8061)
金融(8059)
(7958)
数学(7860)
数学方法(7782)
(7597)
银行(7581)
(7504)
环境(6851)
(6638)
贸易(6627)
发展(6590)
(6570)
技术(6314)
(6306)
(6240)
机构
学院(115764)
大学(112876)
研究(50072)
(47256)
经济(46175)
管理(38029)
中国(36928)
科学(32175)
理学(31168)
理学院(30695)
管理学(30095)
管理学院(29876)
(28064)
(27592)
(26609)
研究所(25408)
农业(21776)
中心(21436)
(20983)
业大(20152)
(20116)
(18651)
(18004)
北京(17325)
(17170)
师范(16957)
(16455)
科学院(16304)
财经(15441)
技术(14563)
基金
项目(73994)
科学(56731)
研究(52707)
基金(50347)
(45835)
国家(45424)
科学基金(36801)
社会(32191)
(31523)
社会科(30517)
社会科学(30513)
(26164)
基金项目(26134)
(23281)
自然(23258)
教育(23139)
自然科(22674)
自然科学(22672)
自然科学基金(22214)
编号(21058)
资助(20738)
发展(18353)
(18015)
重点(17706)
成果(17234)
课题(16571)
(15377)
(14941)
计划(14771)
创新(14474)
期刊
(62609)
经济(62609)
研究(38683)
中国(31108)
(28056)
学报(22840)
农业(20268)
科学(19872)
大学(16674)
管理(16102)
学学(15800)
教育(15480)
(14282)
(14246)
金融(14246)
业经(12083)
技术(10519)
(10404)
经济研究(10008)
问题(7964)
财经(7407)
业大(7138)
(6458)
科技(6348)
世界(6298)
农业大学(6067)
商业(6067)
(5821)
(5817)
资源(5804)
共检索到197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维红  林茂松  李红梅  孙敏洁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步勇  王峰  李丹蕾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为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水稻干尖线虫氨基肽酶基因特征,并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基于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并通过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得到了一氨基肽酶基因AbAmpep。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分析,原位杂交实验进行表达定位分析。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 787 bp,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最长开放阅读框(ORF)大小2 661 bp,可编码88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01.74 k Da,理论等电点(PI)为5.78。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具有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Pep N保守结构域,有特征信号序列TISHELAHFW,属于谷氨酸锌蛋白(Glu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妹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芳  谢家廉  潘存红  季红娟  李少军  彭云良  姬红丽  
【目的】本文研究了减少水稻种子繁殖和生产过程传播干尖线虫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室内试验3种常用杀线剂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的杀灭作用,并通过大田试验评价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干热处理等种子处理方法对下代百粒种子带虫量的影响。【结果】噻唑膦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杀虫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温汤浸种、噻唑膦浸种和干热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下代水稻种子的带虫量,其中温汤浸种和噻唑膦浸种处理种子的植株繁殖种子的百粒虫量均低于1头,干热处理的平均百粒虫量低于10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种子植株繁殖种子的平均百粒虫量(65.22头)。【结论】种子处理是高效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不同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防治水稻种传干尖线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步勇  王峰  李丹蕾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根据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法)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到效应因子SPRY同源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b–SPRYSEc(NcbI登录号为KT188820)。该基因全长为2 089 bP,包含1个1 9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预测蛋白编码6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2 009,理论等电点为4.82,不稳定指数为41.5,属于不稳定性蛋白。保守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b302_SPRY和cTLH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SPRY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马来丝虫的SPRY(XP_001891979.1)蛋白的相似度为4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燕平  杨芳  张重梅  倪建英  康晓慧  彭云良  姬红丽  
【目的】水稻干尖线虫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种传病害,为了解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生产种子带虫现状及其来源。【方法】以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检测了来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新疆、宁夏、和吉林等省(区)种子市场的341份水稻生产种种子、40份杂交水稻制种母本,168份水稻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材料所携带的干尖线虫。【结果】发现生产种子24 h内干尖线虫检出阳性率为21.11%,其中籼稻阳性率为23.21%,显著高于粳稻11.48%的阳性率(P=0.0427);粳稻阳性样本百粒检出虫量显著高于籼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步勇  李丹蕾  王峰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T–PCR及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出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hE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基因Ab–TCTP。该基因序列全长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 930,等电点为4.68;Ab–TCTP蛋白属于稳定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该蛋白功能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含有TCTP保守结构域,属于TCTP超家族(TCTP suPERfAmily)。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Ab–TCTP蛋白与秀丽隐杆线虫TCT...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俏丽  王峰  李丹蕾  零雅茗  张瑞芝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克隆到水稻干尖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Ab-GPX),对其基因结构、在缺氧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及功能进行研究.原位杂交结果表明,Ab-GPX在水稻干尖线虫生殖系统部位表达.RT-PCR结果表明,Ab-GPX在缺氧胁迫及恢复供氧过程中表达量上调.利用基因沉默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Ab-GPX沉默后,水稻干尖线虫在缺氧条件下存活率显著下降,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缺氧隐生状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友琴  高学彪  苏建文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和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aoryzae)的田间分布规律和群体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潜根线虫在稻田根内的水平分布接近均匀状态;在水稻根内的垂直分布以根尖段最多,根中段次之,根基段最少。水稻潜根线虫在广东省双季稻区,1年有2次群体密度高峰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志成  吕伟成  杨卿  陈璟  张绍升  
从海南三亚和福建福州金山采集的水稻根中分离鉴定出8种线虫,包括异盘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xenoplax)、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sp.)、农地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gri)、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草地短体线虫(P.pratensi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刻尾螺旋线虫(H.crenacauda)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异盘大刺环线虫、农地矮化线虫、玉米短体线虫及刻尾螺旋线虫为我国水稻上的新记录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封传红  刘万才  陆明红  向运佳  
根据2000-2009年全国153个县点稻区提供的水稻主要病害测报资料,结合水稻病害发生面积等因素,统计各调查点10年期间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并以病害发生程度为病害区划的主要指标。利用arcview3.3软件,采用地理统计学方法中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形成了我国水稻主要病害的分布区划图。结果显示,稻瘟病和纹枯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水稻稻瘟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部分地区,纹枯病重发生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和华中优势产区,而稻曲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江西北部、福建西南的局部地区,总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相对较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建国  周能  贺庆瑞  解明洲  杨学芬  郑学玉  杨高群  
采用具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探讨了水稻群体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发展受3种机理(即自然增长、个体间相互竞争和负反馈)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自稳动态过程;施N量和产量水平会显著地改变它们的作用程度。讨论了群体自稳发展规律在水稻栽培技术的评价和改进中的应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绍升  谢志成  刘国坤  肖顺  
接种试验表明,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oryzae)侵染的稻株,由于生长后期根系腐烂和衰败导致植株早衰.水稻品种间对线虫侵染存在抗性和耐病性差异,耐病水稻品种在较高侵染虫量条件下根生长量和稻谷产量损失较小.潜根线虫侵染能诱发稻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解氨酶(TAL)、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的活性增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水稻对潜根线虫侵染的耐病性生理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奇  杨艳丽  浦卫琼  林丽飞  王扬  喻盛甫  
描述了云南水稻根际土壤中发现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 tian,1865,多带螺旋线虫Helicotylechus multicinctus(Cobb,1893)Golden,1956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 chus penetrans(Cobb,1917)Chitwood & Otifa,1952。这3种寄生线虫均为云南省新记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恒  彭国强  王春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