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4)
- 2023(10923)
- 2022(9659)
- 2021(9063)
- 2020(7571)
- 2019(17533)
- 2018(17425)
- 2017(32844)
- 2016(18297)
- 2015(20480)
- 2014(20117)
- 2013(19990)
- 2012(18259)
- 2011(16420)
- 2010(16134)
- 2009(14489)
- 2008(13876)
- 2007(12055)
- 2006(10244)
- 2005(8649)
- 学科
- 济(67099)
- 经济(67029)
- 管理(49406)
- 业(46289)
- 企(38725)
- 企业(38725)
- 方法(32939)
- 数学(28578)
- 数学方法(28262)
- 学(18887)
- 农(17613)
- 中国(16587)
- 财(16285)
- 业经(15318)
- 地方(13789)
- 农业(11942)
- 贸(11716)
- 贸易(11712)
- 理论(11677)
- 和(11440)
- 环境(11362)
- 易(11353)
- 技术(11053)
- 制(10582)
- 务(10453)
- 财务(10396)
- 财务管理(10381)
- 企业财务(9827)
- 划(9728)
- 教育(9452)
- 机构
- 大学(256525)
- 学院(253869)
- 管理(100536)
- 济(93475)
- 经济(91318)
- 理学(88149)
- 理学院(87107)
- 研究(86480)
- 管理学(85521)
- 管理学院(85091)
- 中国(60112)
- 科学(59556)
- 京(54438)
- 农(49423)
- 业大(45288)
- 所(44938)
- 研究所(41885)
- 财(40902)
- 农业(39026)
- 中心(38144)
- 江(35707)
- 北京(34118)
- 财经(33788)
- 范(33286)
- 师范(32838)
- 院(32179)
- 经(30885)
- 州(29137)
- 技术(28586)
- 经济学(27293)
- 基金
- 项目(186710)
- 科学(144238)
- 基金(134064)
- 研究(130283)
- 家(119912)
- 国家(118955)
- 科学基金(100208)
- 社会(78963)
- 社会科(74728)
- 社会科学(74707)
- 省(74153)
- 基金项目(72313)
- 自然(68610)
- 自然科(66966)
- 自然科学(66943)
- 自然科学基金(65712)
- 划(63111)
- 教育(59190)
- 资助(55054)
- 编号(52116)
- 重点(42284)
- 成果(41373)
- 部(39686)
- 发(39406)
- 创(38838)
- 科研(36884)
- 计划(36824)
- 创新(36267)
- 课题(36103)
- 大学(34010)
共检索到35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粦 陈华成 罗成就
对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进行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木麻黄幼林的生长 ,施肥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 0 .8%~ 57.1%和 10 .1%~ 55.3% ;年均材积平均每公顷增长 0 .880 14~ 2 .8170 4 m3 。最佳施肥处理 (配方 )是 N10 0 P2 50 K3 7.5。在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三要素施肥中 ,第 1、2年以 P肥为主要影响因素 ,第 3、4年以 N肥为主要影响因素。施肥的时效性在第 2年为最大肥效时间 ,随着林龄的增加肥效下降。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片 N含量也有明显的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技术,接种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粼 陈华成 罗成就
在广东省西部的阳西县、东部惠来县和中部台山市的滨海沙丘进行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海藻酸钙菌剂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接菌树木的高生长比对照增加6.6%~53.1%,胸径增加16.8%~45.9%;叶片的N含量增加18.1%~40.2%;土壤营养元素除了K比造林前降低外,其余均增加64.3%~249.9%,其中速效N增加最多;根际土壤弗兰克氏菌数量增加277.4%。接菌效果可以持续到造林后第4年,但在第2年时效果最好,增加的幅度最大。不同的弗兰克氏菌在不同地点的接种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
木麻黄 弗兰克氏菌 接种 大田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粼 陈华成 罗成就
用弗兰克氏菌 ( Frankia)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2种保藏方法对木麻黄苗木接种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90 2 2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以室温保藏 6~ 9个月的蛭石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2 87菌株则以 4℃保藏 6~ 9个月的干海藻酸钙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其苗高生长、生物量、结瘤量和侵染率最高。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干海藻酸钙菌剂接种效果最差。应用MPN方法测定了经过 2 4个月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蛭石菌剂的活菌数量为 4.8× 10 3个 .g-1。
关键词:
弗兰克氏菌剂 保藏 接种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试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接种效果较山地木麻黄明显。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苗木,其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Ca、Co、P和Mg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接种效果,其中P是木麻黄生长和固N的限制因子。接种苗木的含N量均高于对照的苗木。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苗期接种,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试验结果揭示了木麻黄弗兰克氏菌和木麻黄根瘤浸提液能抑制青枯菌生长,弗兰克氏菌Or9302和9021菌株的抑菌效果比其它供试菌株高;粗枝木麻黄的根瘤浸提液抑菌效果较山地木麻黄和普通木麻黄的抑菌效果好。苗圃试验表明根瘤量高的苗木对青枯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
木麻黄 弗兰克氏菌 抑菌效果 青枯病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这些菌株全部不侵染滨海木麻黄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交叉感染,侵染,宿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比较了从不同来源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在两种浓度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最好,其生长量为其它碳源的1.3~47.7倍;最适合的碳源浓度为0.23gC/L在三种不同的Frankia菌培养方式中,通入无菌空气及发酵培养较静置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弗兰克氏菌的生长量。同时还探讨了弗兰克氏菌的发酵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国峰 荣文琛 洪炜
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很广,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被誉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马尾松耐瘠薄,所以对其施肥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耐瘠薄不等于喜欢瘠薄(周运超等,1997)。荒山绿化...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幼林,磷肥,施肥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菌根菌 菌根依赖性 接种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贻铨 洪顺山 周文龙 陈道东 胡炳堂 巫流民
杉木幼林P肥效应极显著,每公顷施25kgP2O5效应最好,树高增24%,地径增30%,PK、NP和NPK效应也显著;湿地松幼林P肥效应也极显著,PN、PK效应更好,每公顷施50kgN、50kgP2O5树高增74%,地径增69%,施50kgP2O5、50kgK2O树高增72%,地径增65%;尾叶桉幼林·NPK效应最显著,PN、PK效应也显著,NK增幅不大,每公顷施100kgN、100kgP2O5、50kgK2O,树高增245%,地径增279%,胸径增1156%。造林时应施足NPK基肥。
关键词:
杉木,湿地松,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尾叶桉幼林施肥重在基肥,造林地施足基肥对尾叶桉幼龄林早期速生具有明显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施肥(基肥)以N、P、K组合施,施肥效果十分明显,23个月生9个施肥处理(配方)平均树高6.43m,平均胸径6.86cm,其中第9处理(N100P150K50)23个月生平均树高7.36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2.63m)的293.92%,平均胸径为8.00c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1.96cm)的408.16%,每公顷材积26.335m3,为不施肥对照小区(0.534m3)的4931.6%。树高、胸径、材积直观分析表明:N100P150K50为最佳施肥配方。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
尾叶桉,施肥量,肥料配方,施肥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树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经济效益最好,投入与产出比为1∶2.2,与施肥量最高的处理相比,投入少,产出大,内部收益率为25.96%。
关键词:
尾叶桉 无性系幼林 施肥效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欧建德
采用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福建明溪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氮、磷、钾及其配比对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闽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对粗(地径)生长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氮肥>钾肥,且作用效果均为正效应。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各效应函数进行寻优,结果认为:当目标树高y1≥120%试验对照(ck),目标地径y2≥120%试验对照(ck),目标冠幅y3≥110%试验对照(ck)时,在95%置信区间内,试验地闽楠人工幼林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16.81~21.61 g·株-1、磷(P2O5)5.76~9.64g·株-1、钾(K2O)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咏梅 杨兰芳 彭锦云 谢忠华 章定清 杨本立
对以培育纤维材为目的的日本落叶松幼林进行施肥 5a的试验分析表明 :肥效显著 ,施肥能有效促进幼林的地径、苗高和冠幅生长 ;肥效可延续至造林第 5a ;单施N肥效果比单施P、K及配比效果好 ;高剂量的P肥对幼林初期 (2~ 3a)肥效不明显 ;基肥与追肥之间肥效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幼林 纤维材 施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