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6)
2023(12685)
2022(11109)
2021(10541)
2020(8753)
2019(19926)
2018(19884)
2017(38495)
2016(20990)
2015(23401)
2014(22905)
2013(22547)
2012(20249)
2011(17981)
2010(17643)
2009(16435)
2008(15663)
2007(13617)
2006(11671)
2005(10014)
作者
(58220)
(48175)
(48146)
(45644)
(30672)
(23079)
(21713)
(18948)
(18320)
(16924)
(16315)
(16135)
(15186)
(14849)
(14842)
(14659)
(14443)
(14346)
(13725)
(13697)
(11952)
(11726)
(11614)
(10900)
(10819)
(10687)
(10637)
(10495)
(9572)
(9497)
学科
(80311)
经济(80225)
管理(61572)
(60298)
(49880)
企业(49880)
方法(39377)
数学(34091)
数学方法(33722)
(22951)
(21569)
中国(21305)
业经(18593)
(17051)
农业(15714)
地方(15208)
(14957)
(14909)
贸易(14898)
财务(14891)
财务管理(14872)
(14484)
理论(14399)
企业财务(13887)
(13248)
(13193)
技术(12455)
环境(12385)
(11453)
(11301)
机构
学院(287706)
大学(287576)
管理(117403)
(113374)
经济(110968)
理学(102688)
理学院(101643)
管理学(99870)
管理学院(99384)
研究(91851)
中国(67573)
(60244)
科学(57921)
(50376)
(45300)
(45191)
业大(43855)
研究所(41653)
中心(41496)
财经(41394)
(39942)
(37764)
北京(37691)
(37296)
师范(36942)
农业(35384)
经济学(33900)
(33619)
(32831)
财经大学(31082)
基金
项目(203292)
科学(159754)
研究(149306)
基金(147422)
(128200)
国家(127144)
科学基金(109664)
社会(93481)
社会科(88551)
社会科学(88532)
(79354)
基金项目(78696)
自然(71819)
自然科(70140)
自然科学(70128)
自然科学基金(68851)
教育(68492)
(66676)
编号(61848)
资助(60985)
成果(48879)
重点(45038)
(44427)
(42797)
(42528)
课题(41553)
创新(39533)
科研(38983)
项目编号(38430)
教育部(38333)
期刊
(119328)
经济(119328)
研究(81412)
中国(50847)
学报(45010)
科学(41816)
管理(41678)
(40610)
(38184)
大学(34136)
学学(32187)
教育(31580)
农业(28859)
技术(24779)
(21327)
金融(21327)
业经(20674)
经济研究(19558)
财经(19521)
(16646)
问题(15328)
图书(15238)
(14908)
理论(14304)
科技(14119)
技术经济(13996)
实践(13231)
(13231)
(13191)
现代(12999)
共检索到403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旭青  杜丽永  朱启荣  
随着中国果业种植的发展,人工成本对苹果种植的影响和制约日益显现。本文以苹果生产环节为例,利用1998—2017年全国和7个主产省面板数据,将生产要素区分为机械、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和雇工,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定量测算苹果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分析近20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环节用工的数量和结构变化,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苹果生产用工20年来下降27.15%,但是用工结构发生了显著转变,雇工比重由2.87%大幅上升至28.24%。其他物质和家庭用工的产出弹性均为0.32,是影响苹果增产的核心因素。在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中,机械—家庭用工、机械—雇工总体上呈替代关系,但机械替代劳动效应弱于粮食作物,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呈互补关系,其他物质—雇工呈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是机械—雇工的两倍。基于此,提出降低人工成本要进一步挖掘不同种类资本替代劳动的潜力、短期首选是通过增加其他物质投入来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长期是增加与上述模式相配合的机械投入来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小柏  李红松  
由于生产技术及产业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的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这种程度可以用替代弹性衡量,各产业替代弹性的大小分布即为资本替代劳动的产业特征。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均资本增加,替代弹性大于1时,将导致劳动的总收入减少,进而就业减少,替代弹性小于1时,则就业增加。利用CES生产函数对我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初步测算表明,我国整体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处于中性,但第二产业则存在严重程度的资本替代劳动趋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咸金坤  汪伟  兰袁  
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改变企业的要素结构、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应对,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老龄化做出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但资本劳动比的上升并不一定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在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老龄化促使其用固定资产投资替代了劳动,但在规模较小和融资约束程度较为严重的企业,人口老龄化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固定资产投资,只是缩小了其劳动力雇佣规模,说明企业规模和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此外,文章还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促使企业利用资本替代低技能劳动力,而人口老龄化的资本替代劳动效应在资本密集型、生产率水平较高和非出口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微观企业投资视角拓展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范畴,并通过规模效应和融资约束角度分析了制约工业企业提高智能化生产程度的因素,从而对传统的见解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文章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助力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宁光杰  张雪凯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部分企业倾向运用机器替代劳动是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与主要从工资成本等直接用工成本研究机器换人的传统视角不同,本文认为,企业层面较频繁的劳动力流转(较高的员工变动率、离职率以及临时工比例)带来雇佣成本上升,这一路径同样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机器替代劳动和资本深化。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等微观数据,本文验证了以临时工比例度量的劳动力流转率与资本深化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来说,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导致企业人均机器设备投资和人均研发投入提高,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间接增加企业成本并导致企业采取降成本措施。拓展研究发现,户籍改革滞后、劳动力市场不当管制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息阻碍等都会导致企业层面过高的劳动力流转率。本文的研究为当前中国企业出现的机器替代劳动等资本深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并强调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可以降低企业层面不必要的劳动力流转,缓解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提升企业要素使用效率和竞争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四、人工成本与用人单位总成本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人工成本占用人单位总成本的比重是否有大幅度上升,在行业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差异性呢?分析表明:1.人工成本占用人单位总成本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人工成本占用人单位总成本的比重不仅没有出现大幅度上升的状态,而且尚未恢复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状态。人工成本上升对用人单位总成本的影响尚应当考量人工成本占用人单位总成本的比重。2001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李容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务工时间和务工汇款增加不会导致资本劳动比率明显提高;其中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以及农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构成了要素替代效应的约束条件,但文章没有发现小规模土地经营制约农户使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证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企业用工成本比较高"被认为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观察不应脱离其既有的背景。通过《劳动合同法》和原有规定的对比,可以看到,其主要着眼于纠正劳动用工领域业已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现象,是对原有法律规定的补充与完善,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影响存在,但有限,不宜夸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持续替代,然而这种机械化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中并不平衡。本文使用修正的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首先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然后实证分析了地形条件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对粮食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并表现出与耕地坡度紧密相关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亩劳均机械水平存量之后,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对机械—劳动替代弹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受到地形地貌约束下的要素替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持续替代,然而这种机械化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中并不平衡。本文使用修正的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首先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然后实证分析了地形条件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对粮食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并表现出与耕地坡度紧密相关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亩劳均机械水平存量之后,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对机械—劳动替代弹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受到地形地貌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的限制,这成为中国机械化进程呈现地区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中合  刘明浩  吴智泉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除加大能源供应外,更应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开展能源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节能潜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节能潜力测算在节能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是节能潜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通过计算区域各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北京市2010年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各行业的能源要素与非能源资本要素之间存在微弱的替代关系,能源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登科  陈诗一  
资本劳动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最为直接的因素。然而,由于估计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所面临的挑战,鲜有文献定量地探讨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在测算出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最新劳动收入份额分解框架,定量考察了中国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显著大于1;在研究样本期内,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下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累计下降0.16;进一步的计量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劳动收入份额主要影响因素后,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下降显著拉低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通过对2001年-2014年期间长达14年的上海市人工成本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比较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人工成本变化,可以得出人工成本未有大幅度上升,人工成本和产出效益呈现同向增长,人工成本并非影响经济发展、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未受到损害,对微型企业进行差别化适用或者豁免的做法尚需要谨慎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荣坦  
本文对中国1978-2012年间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为了得到更精确的估计值,本文考虑到了这段时间内劳动者报酬统计口径的两次改变,计算出了统计口径统一、可比的劳动者报酬数据;还考虑到不完全竞争环境下,价格加成的存在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估计的影响,测算了这段时间内中国的价格加成的变化。然后,本文运用更适合小样本估计的ARDL(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方法估计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发现在考虑到价格加成的情况下,替代弹性明显大于1。而不考虑价格加成的时候,替代弹性非常接近1。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华东  
通过人力资本分层的视角来研究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我们发现低收入阶层劳动力由于受到信贷约束以及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约束,不能在实际中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中高收入阶层具备了进行劳动供给跨期替代的条件,但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工作合约和潜在失业威胁的存在,一般也不会轻易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