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6)
- 2023(4689)
- 2022(3963)
- 2021(3713)
- 2020(3142)
- 2019(6983)
- 2018(7078)
- 2017(12792)
- 2016(7340)
- 2015(7990)
- 2014(8217)
- 2013(7593)
- 2012(7211)
- 2011(6247)
- 2010(6292)
- 2009(5778)
- 2008(5586)
- 2007(5223)
- 2006(4525)
- 2005(4139)
- 学科
- 济(24241)
- 经济(24208)
- 管理(21003)
- 业(17825)
- 企(15465)
- 企业(15465)
- 方法(9118)
- 学(9037)
- 制(8352)
- 财(8103)
- 体(7938)
- 数学(7763)
- 数学方法(7676)
- 中国(7613)
- 农(6821)
- 结构(5604)
- 业经(5571)
- 体制(5352)
- 银(5328)
- 地方(5316)
- 银行(5298)
- 理论(5236)
- 融(5162)
- 金融(5155)
- 行(5134)
- 产业(5050)
- 务(4845)
- 财务(4825)
- 财务管理(4817)
- 企业财务(4657)
- 机构
- 学院(100498)
- 大学(100194)
- 研究(38506)
- 济(37032)
- 经济(36113)
- 管理(33732)
- 理学(28768)
- 理学院(28378)
- 中国(28280)
- 管理学(27686)
- 管理学院(27502)
- 科学(26148)
- 农(23212)
- 京(22279)
- 所(20953)
- 研究所(19353)
- 业大(18482)
- 农业(18361)
- 财(18306)
- 中心(16934)
- 江(16508)
- 院(14799)
- 财经(14199)
- 北京(13665)
- 省(13490)
- 技术(13436)
- 范(13013)
- 经(12933)
- 师范(12717)
- 州(12651)
- 基金
- 项目(70072)
- 科学(53846)
- 基金(49670)
- 研究(48217)
- 家(45547)
- 国家(45203)
- 科学基金(37207)
- 社会(29081)
- 省(28566)
- 社会科(27488)
- 社会科学(27483)
- 基金项目(25820)
- 自然(24993)
- 自然科(24421)
- 自然科学(24410)
- 划(24005)
- 自然科学基金(23960)
- 教育(22412)
- 资助(20695)
- 编号(19072)
- 重点(16608)
- 成果(16040)
- 发(15208)
- 部(14759)
- 课题(14521)
- 计划(14376)
- 创(14281)
- 科研(13744)
- 创新(13510)
- 科技(13440)
共检索到15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玮 马跃 李安兴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 超微结构 人工感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玲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鲇鱼膀胱内的鲇叶形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呈独特的乒乓球拍状。口吸盘背上方有一明显的小窝(前窝),它与发状科吸虫系统发育有关,鲇叶形吸成虫体表无体棘,表皮凹凸不平,由大小、形状较一致的表皮突起有规则地排列而成。表皮上可观察到皮孔和小珠状的分泌物。两种不同形状的无纤毛乳突被观察到。半球状突起的乳突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在口吸盘和前窝周围呈对称分布。“玫瑰花”状乳突形同玫瑰花饰,数量少,仅分布于虫体背部。
关键词:
鲇叶形吸虫 扫描电镜 体表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言伟 江飚 但学明 李安兴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水木 刘悦 李奕晨 田国鹏 郭心怡 林嘉琪 白玉麟 徐鹏 周涛
刺激隐核虫感染能够导致海水鱼类感染“白点病”,而大黄鱼是受“白点病”影响最严重的海水养殖鱼类。为了探究刺激隐核虫感染对大黄鱼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刺激隐核虫人工感染大黄鱼,分别在感染后0、12、24、48和72 h采集血液、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并检测血清皮质酮、皮质醇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中TNF-α、IL-8和IL-1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大黄鱼感染刺激隐核虫后的0~72 h内,实验组大黄鱼表现出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症状;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肝脏SOD活性极显著增加;肝脏MDA含量在0~12h内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缓慢降低;各组织中的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鳃、头肾、肝脏和皮肤中上调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明显变化的皮质类激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能够反映大黄鱼的感染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辅助抗刺激隐核虫表型测量的优化。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大黄鱼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为后续的机制解析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明 刘海虹 陈刚 肖兵南
利用电镜下包囊的超微结构从绵羊鉴别出3种住肉孢子虫,它们是巨型住肉孢子虫、绵羊犬住肉孢子虫、羯犬住肉孢子虫。巨型住肉孢子虫的包囊壁由次生壁和原囊壁组成,原囊壁形成的突起呈花椰菜样,突起内含有管状纤丝和致密颗粒。绵羊犬住肉孢子虫的原囊壁向表面形成栅栏样的突起,突起内无纤丝和致密颗粒。羯犬住肉孢子的原囊壁向表面皱褶形成条带状突起,突起内无纤丝,含少量致密颗粒。在绵羊体内还发现一待定种,其原囊壁向表面形成指形突起,突起内不含纤丝和致密颗粒。
关键词:
住肉孢子虫属 超微结构 绵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文祥 罗建勋 张玉德 张其才 窦惠芳 王玉英
电镜观察显示,人工感染边缘无浆体,多数位于红细胞内边缘部位,外面有一个不规则的边缘和一个界限膜,带有6个或7个周边突起.边缘无浆体内由3个、4个或8个初级小体组成.每个初级小体都有一个细胞壁和原生质的膜.初级小体有一个时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叵初级小体数目增加时,边缘无浆体大部份呈不定形,四角形或五角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东玲 喻达辉 陈健 叶坤 王志勇
为探究大黄鱼MARCH5A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反转录PCR确认了该基因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045 bP,包含1个长度为86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1个RINGv和4个跨膜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黄鱼有11个MARCH家族蛋白(与哺乳动物相同),但鱼类存在多个亚型,MARCH5A为鱼类特有蛋白,其蛋白理化性质和三维结构均与MARCH5b存在一定的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ARCH5A在健康大黄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和脑,而在肾脏和皮肤中表达量最少。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后,MARCH5A在皮肤中早期表达量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家炜 郝瑞娟 王庆恒 杨创业 杜晓东 陈振国
为探究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发育形态学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光裸星虫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光裸星虫胚胎及幼体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海球幼体、匍匐幼体等主要阶段,卵裂、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均在卵膜内发育;海球幼体出膜时,卵膜脱落,不发育为表皮。(2)水温为30~31.5℃条件下,卵子受精30 min后开始卵裂,2 h后形成原肠胚,4 h后发育为担轮幼虫,24 h后出膜成为海球幼体,8~9 d后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3)光裸星虫为典型的螺旋式完全卵裂。担轮幼虫可做旋转式游动,胚体表面密布纤毛,其中,体前端具有一束较长的顶纤毛;纤毛通过卵膜孔中央伸出体外,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类型。胚体形成眼点、肾管等器官。(4)海球幼体游动迅速,摄食浮游植物。口前纤毛环较短,头部具有眼点和神经节;口后纤毛环较长,纤毛类型也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随发育进行,体壁肌肉束不断增强,形成方格状纹理;胃部逐渐前移,肠道不断延长,发生螺旋,在躯干部前段形成肛门。(5)匍匐幼体在底质表面爬行,吞食砂砾;体表具有角质层,体壁肌肉发达;身体前端形成片状突起,将发育成触手;吻部具有规则排列的乳突;身体末端中央外凸形成球形尾器;收吻肌、腹神经索、固肠肌等器官或组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光裸星虫 胚胎 幼体 发育 形态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月芹 徐进 李怡萍 贾晖 孙会忠 仵均祥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气门(spiracle)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的气门类型为内闭式气门(internat closing apparatus),外面观和内面观皆呈新月形或近圆形;气门的开闭结构主要由闭弓(closing bow)、闭带(closing valve)和闭肌(occluscle)3部分构成;气门的过滤结构(filter apparatus)外面观呈簇生状,分枝发达,内面观呈平行排列的树状,分枝不发达;气门外围体壁(integument)的表面具有馒头状(直径约1μm)的纹饰;蛹气门椭圆形,中央拱起,过滤结构分枝较少,气门外缘具砖形垫状结构。甜菜夜...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幼虫 气门 超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辉 宋月芹 田晓丽 仵均祥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当天羽化的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各10头,对触角进行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呈丝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数量与分布不同。【结论】梨小食心虫有丝状触角,其上共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器,且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规...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喜红 刘惠霞 吴文君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 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中肠组织的影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苦皮藤素 对粘虫中肠肠壁细胞的质膜和内膜系统有一定影响。在苦皮藤素 作用下,试虫的柱状细胞顶膜微绒毛扩张;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化;杯状细胞与柱状细胞之间间隙增大。这表明苦皮藤素 破坏了中肠细胞的结构,使中肠肠壁细胞损伤及细胞间隙增大,导致毒物易于穿过肠壁细胞间隙进入血淋巴,进而到达作用部位。
关键词:
苦皮藤素 粘虫 中肠肠壁细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丹丹 李天凤 王琦琦 唐光辉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喜红 刘惠霞 吴文君 杨从军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 对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肌肉系统的影响。电镜观察发现,苦皮藤素 对东方粘虫成虫飞行肌和幼虫体壁肌均具有毒性;中毒试虫肌细胞,特别是质膜和内膜系统以及肌原纤维发生明显病变,表现为肌膜破坏、脱落,线粒体肿胀、崩解,内质网扩张,肌丝排列紊乱乃至消解;麻痹期间细胞内产生晶状包含体。结果表明,肌细胞可能是苦皮藤素 的又一作用部位。
关键词:
苦皮藤素Ⅳ 东方粘虫 肌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文样 罗建勋 张玉德 张其才 窦惠芳 王玉英
从牛瑟氏泰勒虫病疫区采得带虫血液,用冰瓶带回实验室后,立即静脉接种给除脾小黄牛.在感染当日肌内注射地塞注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每天10mg,隔日一次,一直到血液中发现虫体为止.当红细胞染虫率达到22%时,进行虫体超微结构观察.方法是:耳尖取血0.5mL 固定于5mL2.5%戌二醛溶液中,再用1%锇酸固定2h,乙醇逐级脱水,EPONg_(12)环氧树脂聚合包埋,制成超微簿切片,最后用 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片.电镜观察显示:虫体表膜由嗜饿性的外膜和内膜组成,突起的细胞核位于虫体后部.在虫体细胞质内可观察到棒状体,和发育很好的内质网,及游离的核糖体.线粒体被2层膜所包围在裂殖子的细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邓建华 薛东 荣秀兰 姜勇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 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 :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 ,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 ;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 ,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 ;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 ,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关键词:
蚜虫 触角 五倍子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