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8)
- 2023(9467)
- 2022(8653)
- 2021(8274)
- 2020(6931)
- 2019(16055)
- 2018(16023)
- 2017(30869)
- 2016(17033)
- 2015(19272)
- 2014(19287)
- 2013(19234)
- 2012(17554)
- 2011(15913)
- 2010(15713)
- 2009(14080)
- 2008(13498)
- 2007(11469)
- 2006(9806)
- 2005(8435)
- 学科
- 济(63676)
- 经济(63605)
- 管理(48524)
- 业(45172)
- 企(38431)
- 企业(38431)
- 方法(31581)
- 数学(26872)
- 数学方法(26577)
- 学(17756)
- 农(16934)
- 中国(15281)
- 财(15046)
- 业经(14588)
- 地方(12871)
- 和(11530)
- 理论(11519)
- 环境(11438)
- 农业(11291)
- 贸(11024)
- 贸易(11018)
- 易(10667)
- 制(10463)
- 技术(10394)
- 务(10009)
- 划(9960)
- 财务(9945)
- 财务管理(9931)
- 企业财务(9415)
- 教育(9143)
- 机构
- 大学(242540)
- 学院(239745)
- 管理(97174)
- 济(87375)
- 经济(85297)
- 理学(85199)
- 理学院(84172)
- 管理学(82679)
- 管理学院(82243)
- 研究(81370)
- 中国(57703)
- 科学(55245)
- 京(52522)
- 农(43449)
- 所(42410)
- 业大(40499)
- 研究所(39361)
- 财(38097)
- 中心(35878)
- 农业(34481)
- 江(33585)
- 北京(32780)
- 范(32002)
- 师范(31635)
- 财经(31493)
- 院(29908)
- 经(28738)
- 州(27681)
- 技术(26347)
- 师范大学(25777)
- 基金
- 项目(173928)
- 科学(135243)
- 基金(125558)
- 研究(123246)
- 家(111108)
- 国家(110217)
- 科学基金(93598)
- 社会(74225)
- 社会科(70115)
- 社会科学(70095)
- 省(68263)
- 基金项目(67854)
- 自然(64248)
- 自然科(62710)
- 自然科学(62692)
- 自然科学基金(61523)
- 划(58340)
- 教育(55830)
- 资助(51878)
- 编号(50145)
- 成果(40049)
- 重点(39019)
- 部(37406)
- 发(36520)
- 创(36061)
- 课题(34381)
- 科研(34065)
- 创新(33625)
- 计划(33335)
- 大学(31809)
共检索到333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英昉 王安如 张爽 宋路莎 韩德平 马海燕 张涛 滕可导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
关键词:
鸡 法氏囊病病毒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勇 高齐瑜 郭建华 王彩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勇 陈德威 高齐瑜 张冰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变异 E株人工感染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表明 ,IBDV感染后 4~ 2 4 h,法氏囊培养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荧光染色观察和统计学分析表明 ,IBDV感染后 4~ 2 4 h,法氏囊培养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 (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建和 陆苹 赵渝 李晖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攻击 4周龄的非免疫鸡 ,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 ,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法 )处理 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 -酚 -氯仿抽提可获得纯化的dsRNA ,研究发现应用蛋白酶K消化获得的纯化RNA产量高 ,用其作模板进行RT -PCR可扩增IBDV基因组全长cDNAA片段和B片段、VP2基因和VP2 - 4 - 3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占伟 刘茂军 冯志新 熊褀琰 王海燕 白昀 唐应华 吴叙苏 甘源 刘冬霞 王丽 白方方 孔猛 韦艳娜 刘冬阳 邵国青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祁小乐 高宏雷 高玉龙 邓小芸 步志高 王晓燕 王笑梅
【目的】建立高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拯救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IBDV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A节段:EcoR V酶切位点;B节段:PstI酶切位点)。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IBDV感染性克隆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共转染DFI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研究。【结果】构建的IBDV感染性克隆可在DFI、Vero/E6、Vero/P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丽娥 陆冰洋 刘华栋 王彩先 唐娟 詹海杰 李芹 王建忠 丁壮
通过RT-PCR方法从山西省不同地区养鸡场病、死鸡法氏囊组织中扩增得到IBDV SX/12 VP2基因全长,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分析结果表明,IBDV SX/12 VP2全长为1 356 bp,推导其编码452个氨基酸;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均与超强参考毒株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2%和99.6%;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IB-DV SX/12与超强参考毒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IBDV SX/12高变区关键氨基酸具有以下特征:222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以及SWSASGS七肽区不变,超强参考毒株高变区关键氨基酸为:222...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分子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科 陈冠春 王笑梅
从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死亡率63.51%的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901株。经检测,901株是一株IBDV超强毒株,可使31日龄健康雏鸡71.4%死亡,10日龄SPF鸡胚和30日龄SPF雏鸡100%死亡。死亡鸡再现了自然暴发IBD的典型病变。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感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溥言 卢春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勇 赵德明 高齐瑜 乔健
运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通过泄殖腔人工感染SPF鸡胚和雏鸡 ,观察了法氏囊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机能变化。结果表明 ,病毒感染后 ,法氏囊上皮细胞微绒毛坏死、断裂、脱落 ,上皮细胞之间连接松散 ,表面上皮细胞坏死剥脱 ,形成火山口样特征性变化 ;法氏囊上皮细胞的内吞功能和分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和减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勇 佘瑞萍 高齐瑜 贾君镇
利用透射电镜连续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株人工感染雏鸡后不同时期法氏囊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并对法氏囊内 SIg M,SIg G,SIg A3种抗体生成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液中 Ig M,Ig A,Ig 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结果表明 ,IBDV感染后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了严重变性、坏死 ,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碎裂、溶解 ,线粒体溶解呈空泡样结构 ,其他细胞器破坏溶解 ,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等细胞的胞浆中可见不同类型和排列方式的病毒粒子。IBDV感染后法氏囊内抗体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中抗体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揭示雏鸡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严重抑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洁 卢宇 张金秋 苗晋锋 侯继波
[目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会引起鸡的免疫抑制,给养禽业带来巨大危害。本文旨在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蛋白VP4和VP5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P4和VP5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Vero细胞,再用IBDV CV03病毒株感染转染后的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及下游转录因子的表达;rt-q PCr检测细胞因子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结果]IBDV CV03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VP4蛋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tlr3、rIG-Ⅰ蛋白含量,但差异不显著;VP5对tlr3、rIG-Ⅰ等介导的天然免疫通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锋 佘锐萍 李慧姣 梁明珍 彭芳珍
为探究IBDV强毒BC6 / 85株感染SPF鸡后 1~ 9d内法氏囊淋巴细胞中Bcl 2和Bax蛋白的动态表达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及TUNEL法检测凋亡的淋巴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2和Bax蛋白。研究结果表明 :感染后 3~ 5d可见到大量凋亡的淋巴细胞 ,Bcl 2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 (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明 蔡宝祥 陈溥言
用氟利昂去除法氏囊组织杂蛋白,并经甘油-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通过电镜观察、光密度测定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证明得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形态完整。将纯化的IBDV 免疫 BALB/C 鼠,取其脾细胞与 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 IBDV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 NIB_1、NIB_2、NIB_3、NIB_4、NIB_5、NIB_6。还建立了检测 IBDV 的单克隆抗体双抗体 ELIS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娜 陈淑莲 罗忠宝 黄宝钦 吴异健
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某鸡场发现一株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流行株,并将其命名为IBDV-FJ02.为了明晰IBDV-FJ02株遗传变异情况和临床致病特征,进行了A节段基因组序列和特征性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基于A节段和B节段的新型基因型分类以及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致病性的研究,旨在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IBDV-FJ02株A节段核苷酸序列与早期变异株E的同源性最高,达95.6%,与中国变异株SHG558在同一分支上;IBDV-FJ02株VP2-4-3蛋白氨基酸序列第222位氨基酸为T,第249位为K,第318位为D,参考变异株中仅GLS、E与其一致,位点N~(213)、T~(222)、K~(249)、 D~(318)、E~(323)均符合变异株的特征.根据新型基因型分类方案,显示IBDV-FJ02株属于A2dB1基因型,即IBDV新型变异株类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IBDV-FJ02株感染3周龄SPF鸡并不会导致感染鸡只死亡,在感染后21 d内,主要引起鸡只法氏囊的严重萎缩和脾脏的轻微肿大.上述结果表明,IBDV-FJ02株是一种IBDV新型变异株,具有明显的IBDV变异株致病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