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9)
- 2023(2179)
- 2022(1865)
- 2021(1746)
- 2020(1459)
- 2019(3150)
- 2018(3002)
- 2017(4520)
- 2016(3091)
- 2015(3558)
- 2014(3516)
- 2013(3246)
- 2012(3007)
- 2011(2895)
- 2010(3005)
- 2009(2647)
- 2008(2669)
- 2007(2369)
- 2006(2107)
- 2005(1925)
- 学科
- 济(8732)
- 经济(8729)
- 学(7935)
- 理论(5264)
- 教学(5168)
- 教育(4944)
- 管理(3683)
- 学法(3652)
- 教学法(3652)
- 业(3374)
- 学理(3290)
- 学理论(3290)
- 中国(3264)
- 研究(2714)
- 农(2388)
- 经济学(2368)
- 地方(2291)
- 企(2276)
- 企业(2276)
- 方法(2014)
- 业经(1822)
- 生(1594)
- 农业(1530)
- 研究生(1424)
- 技术(1421)
- 数学(1398)
- 和(1393)
- 地方经济(1384)
- 生物(1320)
- 数学方法(1315)
- 机构
- 大学(43034)
- 学院(42323)
- 研究(18304)
- 科学(13434)
- 济(11451)
- 经济(11031)
- 中国(10618)
- 农(10580)
- 所(10350)
- 京(10096)
- 管理(10072)
- 研究所(9728)
- 范(8477)
- 农业(8442)
- 技术(8437)
- 业大(8392)
- 师范(8313)
- 理学(8118)
- 理学院(7918)
- 江(7854)
- 教育(7809)
- 管理学(7625)
- 管理学院(7535)
- 中心(7250)
- 院(6957)
- 师范大学(6634)
- 北京(6359)
- 省(6161)
- 职业(6105)
- 州(5994)
共检索到67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陈宝珊 方英
角倍约占五倍子总量的70%~80%,单产很低。角倍生产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培养角倍蚜。把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角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角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瘿外时期生活力弱、生殖量小及倍蚜种群自然增长率低。欲获得角倍高产稳产,必须合理地增加冬寄主藓量和接种到藓上的虫量,并选择和创造适宜角倍蚜越冬和迁飞的环境,以增加致瘿虫型——干母的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方英 陈宝珊
肚倍蚜的生活史很复杂,经历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无翅侨蚜、有翅性母和雌、雄性蚜等虫型,在两类寄生上交替寄生,再回复到干母,完成生活周期。有的发生4代侨蚜,一年完成生活周期,有的至少有8代侨蚜,两年完成生活周期,也许还有三年或三年以上才完成生活周期者。寄居夏寄主期间短,侨居冬寄主期间长。除性蚜外,交错世代多,重迭时间长。有翅虫型出现的时节较固定,但并非出自某一固定的世代。终年生长发育,无滞育或休眠。
关键词:
肚倍蚜 五倍子 生活周期 瘿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方英 焦懿 李正洪 张燕平 陈宝珊
肚倍是一种重要的五倍子。肚倍蚜各世代都行卵胎生,两性生殖出现在春季。迁移蚜体内各卵和胚胎发育整齐,生殖期短;除雌蚜只生殖1头无生殖历期外,其余各无翅虫型体内各卵和胚胎渐次发育、渐次成熟、渐次产出,生殖期长。瘿内世代生殖量大;瘿外世代生殖量小,无翅侨蚜更小。除干雌未观察外,其他各虫型的个体初产出时均有一层软膜包被,脱膜后才能正常活动。迁移蚜生殖特性的利用于肚倍生产的关系极为重要。
关键词:
肚倍蚜 蚜虫生殖 五倍子 瘿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宪省
生物学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全体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和部分非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析,构建了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包括"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保障了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农科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方英 焦懿 李正洪 陈宝珊
本文报道肚倍蚜各虫型及同虫型各世代的发生数量及瘿内、瘿外时期的数量变动。据1990~1992年的研究结果,该蚜近3个月的瘿内时期,数量增长3000多倍,而瘿外时期又激剧下降。倍子体积的增长与瘿内蚜量成正相关。同批倍蚜跨年度完成生活史,有的一年,有的两年甚至更长。头年至翌年春,侨蚜的存活率为0.3%~1.5%;其中,性母约占40%,羽化后完成生活史,使虫口数量增长40~180倍。第二年至第三年春在冬寄主上的侨蚜仅存活0.01%,羽化的性母比例更低,于种群增长无意义,在生产上应利用一年完成生活史的虫群。
关键词:
肚倍蚜 五倍子 种群数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明 李遥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桤木 根瘤 内生菌 弗兰克氏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国庆
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以生物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模式与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模式 ,生物科学技术将通过三条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创新 ,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产业创新中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生命科学技术 产业创新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廖鹏飞 蔡奇英 余潮 薛喜文 葛刚
对大一新生开设"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素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介绍了在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实验讲义(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实验操作 实验室安全 实验习惯 教学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盛楠 牛俐智 赵国琦
国家不断加强农学专业建设,重视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对农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滞后性。通过对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及其与农业专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生物学哲学思维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学哲学 农学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志仪 杨显祥 李勇 李巍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外套膜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证明其具有与蚌体内细胞相同的生物学结构、分裂增殖能力和分泌珍珠质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技术进行探讨。将培养细胞黏附在表面经过促黏壁物质处理的珠核表面,再插入育珠蚌体内培育,120 d后,蚌体内可形成完备的珍珠囊,并在珠核表面有明显的珍珠质沉积;6个月后,珍珠质可将整个珠核包裹起来形成有核珍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细胞法培育有核珍珠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9-15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巾宴 于永生 曹阳 张立春 金海国 罗晓彤 魏天 李欣 金鑫
近几年来延黄牛因肉质优良、口味独特、有典型的大理石花纹等特点入选为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建立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延黄牛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的分化机制,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延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脂质积累,利用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成脂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睿
文章在系统分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当前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展开了细致的探索研究,以期保障研究生培养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以填补科研、教学等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生物学 研究生培养 培养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巾宴 于永生 曹阳 张立春 金海国 罗晓彤 魏天 李欣 金鑫
近几年来延黄牛因肉质优良、口味独特、有典型的大理石花纹等特点入选为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建立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延黄牛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的分化机制,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延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脂质积累,利用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成脂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成柏 许月 李全顺 韩璐 邢述 关树文
构建基于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科研综合训练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研情操,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寻科学问题的兴趣,以及调查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综合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为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