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3)
2023(8961)
2022(7780)
2021(7144)
2020(6296)
2019(14406)
2018(14406)
2017(27494)
2016(15549)
2015(17644)
2014(18220)
2013(17910)
2012(16995)
2011(15284)
2010(15625)
2009(14463)
2008(14580)
2007(13579)
2006(11429)
2005(10381)
作者
(48958)
(41238)
(40701)
(39106)
(25874)
(19834)
(18801)
(16238)
(15286)
(14751)
(13991)
(13707)
(13202)
(13102)
(13067)
(12904)
(12743)
(12147)
(12007)
(11611)
(10362)
(10319)
(10084)
(9426)
(9353)
(9253)
(9230)
(9058)
(8535)
(8504)
学科
(61246)
经济(61169)
管理(41461)
(39634)
(31341)
企业(31341)
方法(29797)
数学(26278)
数学方法(25990)
(17496)
(17198)
中国(16128)
(16049)
(14088)
地方(12135)
业经(11915)
农业(11183)
(11131)
贸易(11131)
(11029)
银行(10987)
(10784)
理论(10588)
(10509)
财务(10474)
(10463)
财务管理(10444)
(10377)
金融(10369)
(10308)
机构
大学(228050)
学院(227105)
(88080)
经济(85919)
管理(81337)
研究(81282)
理学(69525)
理学院(68655)
管理学(67152)
管理学院(66724)
中国(60458)
科学(53585)
(49474)
(49210)
(43898)
(42180)
研究所(40155)
业大(39531)
农业(39251)
中心(37426)
(35859)
财经(33145)
北京(30990)
(30082)
(29978)
师范(29678)
(28942)
(28309)
经济学(26998)
(26904)
基金
项目(151137)
科学(116304)
基金(107532)
研究(105994)
(96707)
国家(95934)
科学基金(79094)
社会(64156)
社会科(60654)
社会科学(60630)
(60236)
基金项目(56636)
自然(52726)
(51544)
自然科(51486)
自然科学(51461)
自然科学基金(50533)
教育(49549)
资助(44871)
编号(43085)
成果(36082)
重点(35148)
(33269)
(32364)
课题(30900)
(30742)
计划(30029)
科研(29676)
创新(28858)
(28112)
期刊
(95797)
经济(95797)
研究(63835)
中国(46940)
学报(45241)
(44392)
科学(37554)
(34459)
大学(32437)
学学(30743)
农业(29186)
管理(27909)
教育(25875)
(20465)
金融(20465)
技术(19487)
财经(16647)
(16112)
业经(15788)
经济研究(15606)
(14288)
问题(13088)
(13039)
业大(11788)
统计(11204)
技术经济(10908)
科技(10886)
图书(10754)
理论(10639)
(10315)
共检索到337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琴  杨在君  彭正松  魏淑红  廖明莉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了100条ISSR引物对11份人工合成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材料(TP、HTS-1、C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42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2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42条引物共扩增出了273个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是3~12,平均每条为6.5,同时检测到在14份小麦试材中有170(占62.3%)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1~11,平均每个位点出现4.5个等位变异。42条引物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99~0.879,平均为0.767,多数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信息量在0.800左右。14份材料间的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松杰  屈国胜  杨武云  
通过四倍体二粒小麦和节节麦杂交而获得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含有丰富的普通小麦品种改良有益基因,作为拓宽普通栽培小麦性状和新品种改良的新的种质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小麦的遗传改良实践中。利用分布于小麦A、B、D基因组21条染色体、28个不同染色体臂上的37对微卫星引物,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四川成都平原普通栽培小麦主栽品种杂交、回交经多代选择而形成的117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后代高代群体系(其中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为审定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分析,共检测到25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位点检测到6.92个等位变异基因。每个SSR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数在1~14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福平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瑞  冀彩萍  
利用RAPD标记对10份六倍体小黑麦、1份普通小麦和1份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9个RAPD引物中,有10个引物(52.6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10个引物共产生385条DNA片段,其中3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9.7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变幅为8~71条,平均为38.5条,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98~3 054 bp,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724~0.833之间。对12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D值0.77水平上可将12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财  孟林  张国芳  毛培春  张德罡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为获得稳定的新麦草ISSR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中的dNTP、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起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2.5μL、Taq酶0.2μL、Primers 1μL、Mg2+1.5μL、2.5μL 10×Buffer、2μL模板DNA和ddH2O 15.3μL。ISSR标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重复性好、谱带清晰的ISSR引物8条,共获得8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5.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G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义荣  倪中福  梁荣奇  李继刚  李保云  刘广田  
采用 SDS- PAGE方法 ,鉴定分析了从 CIMMYT引进的 58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HMW- GS)组成。在 Glu- A1,Glu- B1和 Glu- D13个位点上共检测到 2 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 ;其中 Glu- 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 ,存在 2 +T1+T2 ,5+12和 5+10等 1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 ;特别是发现含有比 5+10亚基更优质的 1.5+10和 5+12亚基。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HMW- GS能在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稳定表达 ,并且在 F1代籽粒中呈共显性和偏母遗传现象。本文对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改良我国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建荣  韩晓磊  郁建锋  鲍峰  许璞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44.44%,Shannon′s指数分别为0.2728、0.2836。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无明显遗传趋异。两个松江鲈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位点与处于濒危状态的江豚类似,多态性位点比例低于濒危状态的平胸龟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欣果  万洪深  李俊  郑建敏  唐宗祥  杨武云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拓宽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桥梁资源,如何对其高效利用是一个难点。明确人工合成小麦在育种方面的优势及其遗传基础是其育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方法]利用P1、P2和RIL群体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与西南麦区育种中间材料‘10单568’构建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条锈病成株抗性以及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条锈病成株抗性受4对加性基因控制,其抗性位点都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中第1对和第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最大;穗粒数由2对基因控制,其中有1对增加穗粒数基因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其加性效应为3.37;有效分蘖数由4对主基因控制,有3对基因的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第1对基因加性效应达到1.1;4对控制千粒质量的基因中,只有1对效应最小的基因增效位点来自人工合成小麦;在控制株高、穗长和小穗数的基因中,人工合成小麦不含任何增效位点。[结论]人工合成小麦‘圆网/节18’在育种方面的遗传优势主要表现在提高条锈病成株抗性、增加穗粒数以及有效分蘖数,并且受具有较大加性效应的多个主基因控制,为育种工作者制定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宁海  郑文明  王建锋  詹刚明  黄丽丽  康振生  
【目的】甘肃陇南地区是小麦条锈菌最主要和最大的越夏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该地区的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探索其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采用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甘肃省陇南地区8个种群409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5,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为1.43,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武都、文县和秦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徽县、成县和西和种群相对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青  隋建枢  张立异  王伟  田世飞  杨康林  何庆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永翠  颜泽洪  兰秀锦  魏育明  郑有良  
利用RAMP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对60份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标记都能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ISSR标记多态性又高于RAMP标记。在RAMP分析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0条DNA片段,平均为5.27条;22个RAMP引物共扩增出116条DNA片段,其中98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84.48%;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277;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0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51~0.965,平均值为0.830。在ISSR分析中,每个引物可获得1~10条DNA片段,平均为5.95条;19个ISSR引物共扩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蕊倩  何瑞  张跃兵  徐玉梅  王建明  
【目的】建立镰刀菌ISSR反应体系和进行镰刀菌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SSR-PCR技术,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和ISSR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通过聚类分析图对镰刀菌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镰刀菌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以UBC885为引物,在20μl反应体系中,2.0mmol·L-1Mg2+,0.5UTaqDNA聚合酶,0.2mmol·L-1dNTPs,0.4μmol·L-1引物,30ng的DNA模板,退火温度为52℃。通过对27株镰刀菌进行了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的11个引物共扩增出79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5个,占总扩增片段的8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一  储德裕  金国庆  周志春  秦国峰  
利用12个ISSR标记分析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中78个不同产地来源的优良亲本遗传变异,发现基于ISSR标记扩增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马尾松1代育种亲本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78个亲本之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15~0.7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71。亲本之间的ISSR遗传距离与亲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关系密切,纬度相差较大的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利用部分参试亲本进行测交系交配并分析其中的优良杂交组合,发现大部分优良组合父本、母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较远,同时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也较大。根据本研究结果,应优先选择来自纬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瞿印权  杨德明  徐雯  杜溶讫  何天友  施成坤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目的]研究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8份种质(共3个居群)花吊丝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2个,种质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分别为82. 26%和50. 27%,Ne’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 220 4和0. 206 6,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 349 4和0. 300 5,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中等水平的遗传变异。根据Nei’s遗传多样性计算出不同居群间分化水平(Gst)=0. 163 3,表明16. 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83. 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 562 1,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很大程度减少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48份种质可分为3组,3个居群可分为2组,居群间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虽然花吊丝竹主要靠营养生殖来繁衍后代,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此外,福建居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广西和广东地区居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萍  马丹炜  王贵侠  石建明  陈放  
该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贵州的药用植物天麻的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传统的中药材天麻的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用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大小在200~1 600 bp清晰的谱带,其中97条具有多态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83%,表明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种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17.5%~40.83%,平均25.56%.用POPGENE软件计算各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He)为0.042~0.153,平均0.073;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清  付燕  杨芩  罗楠  邓群仙  严娟  曾建国  阮光伦  
采用ISSR技术对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共产生4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2条,占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23,表明枇杷属植物中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特异性条带33个,但并未发现春季开花或秋冬开花的特异标记,所用ISSR标记分析枇杷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所得聚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不能作为枇杷属植物的分类依据。相似系数0.722可将41份枇杷属植物分为野生类群和栽培类群,而栽培品种却不能按单一性状进行聚类。对枇杷属植物的分类方法进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