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2)
- 2023(4490)
- 2022(3286)
- 2021(3237)
- 2020(2531)
- 2019(5729)
- 2018(5800)
- 2017(8937)
- 2016(6387)
- 2015(7187)
- 2014(7399)
- 2013(6487)
- 2012(6029)
- 2011(5651)
- 2010(6087)
- 2009(5434)
- 2008(5264)
- 2007(4949)
- 2006(4765)
- 2005(4681)
- 学科
- 教育(19723)
- 济(13881)
- 经济(13856)
- 中国(12324)
- 管理(11507)
- 业(9179)
- 企(7680)
- 企业(7680)
- 理论(7249)
- 教学(6413)
- 学(5906)
- 农(4782)
- 制(4756)
- 发(4638)
- 业经(4527)
- 财(4451)
- 发展(4217)
- 展(4092)
- 思想(3746)
- 研究(3738)
- 地方(3664)
- 政治(3664)
- 革(3538)
- 银(3494)
- 银行(3494)
- 行(3363)
- 思想政治(3350)
- 政治教育(3350)
- 治教(3350)
- 高等(3332)
- 机构
- 大学(78822)
- 学院(73291)
- 研究(29923)
- 教育(27967)
- 范(22236)
- 师范(22172)
- 济(21004)
- 经济(20132)
- 管理(20001)
- 京(19058)
- 师范大学(18358)
- 中国(17674)
- 理学(15917)
- 科学(15748)
- 理学院(15585)
- 管理学(15162)
- 江(15081)
- 管理学院(14972)
- 所(14285)
- 北京(13369)
- 中心(13288)
- 职业(13033)
- 财(12803)
- 研究所(12579)
- 技术(12209)
- 州(11643)
- 教育学(10845)
- 院(10795)
- 财经(9073)
- 职业技术(8893)
- 基金
- 项目(40132)
- 研究(39159)
- 科学(33049)
- 教育(27151)
- 基金(24758)
- 社会(22047)
- 社会科(20414)
- 社会科学(20410)
- 家(19917)
- 成果(19783)
- 国家(19535)
- 编号(19150)
- 课题(17216)
- 省(16832)
- 划(16437)
- 科学基金(16164)
- 年(15285)
- 规划(12524)
- 项目编号(11493)
- 性(11317)
- 基金项目(11303)
- 度(11139)
- 部(10768)
- 研究成果(10684)
- 重点(10653)
- 阶(10254)
- 段(10216)
- 教育部(10202)
- 阶段(10197)
- 发(9956)
共检索到13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
公平 美善 道德教育 价值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 ,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啸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限,突出了个人尊严。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价值论上把人作为最高目的,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真正尊重个体权利,在内容上关注人权与正义主题。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权利 道德教育 人权 正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意义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基本涵义。自我超越的可能存在于人的两重化结构之中。引导人的自我超越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可能是什么"是教育要促使人永远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良心的召回是当代教育所面对的历史重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概况袁桂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面临战后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五十年代末受苏联“卫星事件”震动出现了科技教育、天才教育热潮,同时社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在西方各国震耳欲聋般响了起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其它社会有识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燕
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当代教育已经开始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理解主体人生活的现实世界 ,走进人的生活中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中感受道德存在的具体情境。德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促进主体间彼此理解的“视界融合”、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导教育者的德育理解正在成为道德理解的主旋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知识 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小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等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在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中,唯利是图、不讲奉献、劳动纪律松弛、工作不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克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如何实施道德教育,已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课题。本文提出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三种趋向———一种社会哲学观的体观;一种独立人格的培育;一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近年来,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相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坚持系统的观点,多种途径、三教协同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法制化;切实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加洋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人归罪于高校的扩招,事实上,除了相关客观原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就是一部分大学生职业道德欠缺,使得就业环境有所恶化。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积极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渠道,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关键词:
人权 道德 人权教育 道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