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0)
- 2023(9331)
- 2022(8348)
- 2021(8011)
- 2020(6637)
- 2019(15445)
- 2018(15489)
- 2017(29925)
- 2016(16339)
- 2015(18414)
- 2014(18394)
- 2013(18323)
- 2012(16490)
- 2011(14721)
- 2010(14560)
- 2009(13142)
- 2008(12555)
- 2007(10655)
- 2006(9192)
- 2005(7825)
- 学科
- 济(61402)
- 经济(61333)
- 管理(46761)
- 业(44285)
- 企(37961)
- 企业(37961)
- 方法(30516)
- 数学(26171)
- 数学方法(25844)
- 农(15618)
- 中国(15358)
- 财(15069)
- 学(14317)
- 业经(14023)
- 地方(12461)
- 理论(11776)
- 和(10885)
- 贸(10753)
- 贸易(10748)
- 农业(10506)
- 易(10416)
- 技术(10279)
- 教育(10110)
- 制(10077)
- 务(10000)
- 财务(9941)
- 财务管理(9925)
- 环境(9791)
- 企业财务(9400)
- 划(9181)
- 机构
- 大学(227324)
- 学院(223814)
- 管理(94054)
- 济(84076)
- 理学(82381)
- 经济(82103)
- 理学院(81446)
- 管理学(80065)
- 管理学院(79659)
- 研究(71502)
- 中国(51216)
- 京(48610)
- 科学(45698)
- 财(37430)
- 所(35061)
- 业大(33849)
- 农(33054)
- 中心(32430)
- 研究所(32193)
- 范(31306)
- 江(31084)
- 师范(31064)
- 北京(30796)
- 财经(30755)
- 经(28029)
- 院(26204)
- 农业(25868)
- 州(25832)
- 师范大学(25404)
- 经济学(24059)
- 基金
- 项目(159762)
- 科学(125565)
- 研究(118401)
- 基金(115539)
- 家(99869)
- 国家(99015)
- 科学基金(85670)
- 社会(72518)
- 社会科(68562)
- 社会科学(68544)
- 基金项目(62376)
- 省(62255)
- 自然(56707)
- 自然科(55374)
- 自然科学(55364)
- 教育(54625)
- 自然科学基金(54345)
- 划(52704)
- 编号(49234)
- 资助(47325)
- 成果(39728)
- 重点(35052)
- 部(34997)
- 课题(33320)
- 创(33262)
- 发(33244)
- 创新(30836)
- 项目编号(30808)
- 科研(30544)
- 教育部(30192)
共检索到315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魏戈  
                                    
                                
                            
                            人是如何学习的往往被看作一个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如果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事关有效教学、学业改进、评价优化等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就能找到有力的突破口。美国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正是以此问题为名,出版了题为《人如何学习:大脑、心智、经验与学校》的报告,代表了当前有关学习科学(the Learning Sciences)研究既前沿又综合的成果(Bransford,Brown&Cocking,2000)。但是,正如该书结论所说,学习科学的研究依然聚焦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场景的局限窄化了"学习"更加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拓展性学习  学习活动  恩格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充分发掘人类的学习潜力并使其成为个人、组织、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十年来,西方学者经有关人的学习研究的对象拓展至专家、儿童、普通人、从业者和学徒,从而使有关人是怎样学习的研究变得更加全面、深入和细致。关注这一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立足于学习的创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
                                
                                    
                                    
                                        学习  专家  儿童  普通人  从业者  学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利  王俊涛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杰伦·范梅里恩伯尔  金琦钦  
                                    
                                
                            
                            所有类型的学习最终都导向长时记忆中的认知图式,即对信息或动作的类别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区分,形成一定的思维或行为模式。人通过建构与熟练认知图式,以及自我调节学习和自导学习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其认知架构包括归纳学习和精细加工这一重构/建构认知图式的基本学习过程,以及知识编辑和强化这一熟练认知图式的基本学习过程。综合学习中同时发生的这四种基本学习过程,四元教学设计是面向综合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方式,强调要合理安排教育媒体与技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子舟  荀关玉  
                                    
                                
                            
                            本研究在分析工作场所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拓展性—限制性学习框架工作场所学习的场景特征作了区分。其中,拓展性学习是组织鼓励、引导学习者不断超越现有工作范围的学习,限制性学习是组织限制学习者的学习范围以促进组织发展的学习。2011-2014年间,本研究选取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的六家制造企业,采用观察和深入访谈方法,探究新员工在公司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活动。研究的企业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司,分属三个特点不同行业。研究发现企业存在三类拓展性学习形式,这些拓展性学习形式较好地整合了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拓展性—限制性学习框架揭示了两类不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为我们观察和评价组织行为提供了新的工具。
                            关键词:
                                
                                    
                                    
                                        工作场所学习  双元制  实践学习  组织学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子伦  
                                    
                                
                            
                            文献检索和文献话语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运用了精湛的隐喻手法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素中的异化现象,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论原则,即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体人类才能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揭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
                                
                                    
                                    
                                        人  自由全面发展  隐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毛晓碚  
                                    
                                
                            
                            恩格斯是一个捍卫科学的斗士,他发表了许多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理论。他既反对那种独立了实验科学之外,试图凌驾于实验科学之上、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思辩哲学,也反对那种将实验科学拔高为哲学的哲学。并且,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他的晚年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颠峰。
                            关键词:
                                
                                    
                                    
                                        贡献  恩格斯  马克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城乡分离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城乡对立进一步强化。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而这一条件也是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它高扬了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验证了方法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对立的制度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规划,统筹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忠  
                                    
                                
                            
                            马克思、恩格斯的股份公司理论研究林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以及其它一些著作和文章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特别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一般规律上,对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作了深入细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艳艳  
                                    
                                
                            
                            经济史以及经济史研究方法在恩格斯的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这一点长期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经济历史的实证分析,恩格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理论进行理性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架构起经济理论的"大厦"。这些对当前的经济史研究仍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
                                
                                    
                                    
                                        恩格斯  经济史观  政治经济学  资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是恩格斯在其早期著作中提出的一个命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命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问题的症结是没有区分作为交换价值基础的价值和作为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价值。恩格斯提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价值,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在具体论述时却没有将二者严格区别开来,也是造成对这一命题长期争论不休的根源。文章在区分两种不同价值的基础上,论证了恩格斯后来在什么意义上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肯定,又在什么意义上对这一命题是否定的,并对这一命题在今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人的自由发展贯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自由具有日常用语、身份认定、制度意义、科学与哲学四个层面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文本中具体是在哪个层面上使用自由一词,要看其具体语境。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张人的自由意识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阶段,主张费尔巴哈的人的自由本质的异化、复归的人本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阶段,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的自由发展思想阶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桂  
                                    
                                
                            
                            在新自由主义冲击下,非公工会组织被异化为资方的附属机构,低权利、低福利来维持的企业高增长不具有持续性,企业和政府必须为劳动者健全的生活支付成本和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工会思想(以下称马恩工会思想)揭示了工会产生的使命和维权职能,为指导非公企业工会发展和满足劳动者的现实需要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积极组建和完善非公企业工会以扭转"资强劳弱"的不和谐局面;充分激活和发挥工会维权功能以解决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设法探索和拓宽工会职责范围以满足工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理解,推进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