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8)
2023(15659)
2022(13497)
2021(12841)
2020(10543)
2019(24088)
2018(24165)
2017(44667)
2016(24568)
2015(27807)
2014(27544)
2013(26541)
2012(24156)
2011(21682)
2010(21967)
2009(20111)
2008(19102)
2007(16881)
2006(14881)
2005(13061)
作者
(69333)
(57139)
(56853)
(54218)
(36466)
(27349)
(25979)
(22494)
(21832)
(20488)
(19660)
(19294)
(18024)
(18004)
(17676)
(17556)
(17215)
(16917)
(16444)
(16230)
(14289)
(14214)
(13788)
(13145)
(12890)
(12873)
(12728)
(12588)
(11546)
(11348)
学科
(86214)
经济(86086)
管理(68446)
(63037)
(52574)
企业(52574)
方法(36350)
数学(30489)
数学方法(30070)
(26394)
中国(26299)
(23996)
(21357)
(21258)
业经(21215)
地方(18765)
(17381)
银行(17333)
理论(17325)
农业(17204)
(16589)
(15914)
金融(15905)
(15758)
贸易(15743)
教育(15395)
(15267)
(15148)
(14879)
(14515)
机构
学院(331359)
大学(331130)
管理(128038)
(122050)
经济(118952)
研究(111556)
理学(109484)
理学院(108220)
管理学(106184)
管理学院(105593)
中国(84547)
(71591)
科学(70506)
(60310)
(55942)
(54545)
中心(51947)
(51001)
研究所(50834)
业大(49786)
财经(46702)
(46379)
师范(45916)
北京(45335)
农业(42589)
(42315)
(41302)
(41208)
技术(38312)
师范大学(36697)
基金
项目(226503)
科学(176301)
研究(169596)
基金(160305)
(140070)
国家(138543)
科学基金(117701)
社会(103339)
社会科(97476)
社会科学(97450)
(90111)
基金项目(84638)
教育(78895)
(75945)
自然(75818)
自然科(73993)
自然科学(73972)
自然科学基金(72594)
编号(71834)
资助(65343)
成果(59996)
重点(50836)
课题(50187)
(48833)
(48210)
(47132)
项目编号(44559)
创新(43805)
科研(42990)
大学(42297)
期刊
(140977)
经济(140977)
研究(99480)
中国(70493)
学报(54836)
(50950)
科学(48718)
教育(47684)
管理(47444)
(46619)
大学(41125)
学学(38221)
农业(34991)
(31250)
金融(31250)
技术(29120)
业经(24626)
财经(21915)
经济研究(21753)
图书(21263)
(18671)
问题(17581)
(17539)
(16604)
理论(16390)
科技(16273)
实践(15233)
(15233)
书馆(14689)
图书馆(14689)
共检索到500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秀  杨翟婷  万玥希  
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举足轻重,预算审查监督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硬化约束的监督利器。近年来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力度不断强化,但仍存在制度化、标准化程度不够,及时性、专业性欠缺,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新时代我国人大预算监管应以人民性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法治性、民生性和绩效性,找准发力点,围绕重大政策和重点支出,依托制度建设,拓展监督范围和视野,将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利用预算联网及时动态监督,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和流程,加强实质性监督力度,促使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提升预算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肃昌  
审计体制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其的任何变革都需要考虑周全、稳妥推进。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我国审计事业多年来发展实践以及现行审计体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应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应回归和突出国家审计基本职能,应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方向,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兼顾我国特有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主体,应能够完善现行《宪法》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于此,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程瑶  
为了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落到实处,必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监督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做到"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完善财政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使财政公权力的运行更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广东省2021年度专项会计科研课题组  雷宇  杨志强  邢风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涵,才能准确理解财会监督的新定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回答和解决的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不被权力腐蚀的问题,监督对象是公权力。财会监督是监督主体(财政机关及其人员、财会部门和人员、其他单位和人员)直接或者通过财会途径,对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就其公权力运用情况(侧重资金方面)、财会制度执行情况及财会活动开展情况实施的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的主要监督对象是公权力,最终目的是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广东省2021年度专项会计科研课题组   雷宇  杨志强   邢风云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涵,才能准确理解财会监督的新定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回答和解决的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不被权力腐蚀的问题,监督对象是公权力。财会监督是监督主体(财政机关及其人员、财会部门和人员、其他单位和人员)直接或者通过财会途径,对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就其公权力运用情况(侧重资金方面)、财会制度执行情况及财会活动开展情况实施的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的主要监督对象是公权力,最终目的是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随着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国家治理的权力运行,决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组成。高质量发展更加突显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要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升党和国家监督能力,同时要更加重视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力平   邓秋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了人大监督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含义。新时代十年来,人大监督从其本质出发,按照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将人大监督从预算审查监督、国资管理监督进一步拓展到经济监督,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特别是,2021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赋予了人大经济监督更为深刻的内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结合十年来人大制度的发展,从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两个视角,归纳总结了包含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内的人大经济监督的实践探索。今后,人大应当按照人大监督和人大经济监督的框架与要求,着力结合两个制度基础,密切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以人大经济监督的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人大贡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审计已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也对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二是要坚持做到全面覆盖这一根本要求;三是要牢牢把握权威高效这一根本标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毅  
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张,为有效管控,有必要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预算监督职能。本文通过建立预算监督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后认为,可将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实质监督、减少监督成本、提升监督能力、强化监督力度、加大惩罚力度等方面作为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汉云  
文章基于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探讨财会监督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措施。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如监督体系分散、实践性导向和问效有责不足等),提出多维度加强财会监督的策略(包括构建“大财会”监督体系,强化实践性导向的监督,以及加强问效有责的监督体系);同时,引入科技前沿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最后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财会监督的创新与实践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为提升监督工作有效性提供了创新性改进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春田  
加强和改进投资监督,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如何实现科学、健全、有效的投资监督,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深入研究改进和加强投资监督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对于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投资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