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9)
2023(4475)
2022(3663)
2021(3223)
2020(2522)
2019(5904)
2018(5786)
2017(10646)
2016(5554)
2015(6114)
2014(6092)
2013(5869)
2012(5238)
2011(4786)
2010(4819)
2009(4446)
2008(4544)
2007(3869)
2006(3425)
2005(3105)
作者
(16124)
(13662)
(13555)
(12807)
(8528)
(6547)
(6018)
(5263)
(5145)
(4822)
(4625)
(4523)
(4328)
(4246)
(4176)
(4166)
(4032)
(3985)
(3894)
(3801)
(3389)
(3283)
(3275)
(3061)
(3010)
(2953)
(2924)
(2913)
(2751)
(2732)
学科
(26410)
经济(26392)
管理(16344)
(15202)
(12955)
企业(12955)
方法(12341)
数学(10211)
数学方法(10107)
(6579)
(6301)
贸易(6301)
业经(6270)
中国(6105)
(6097)
理论(5957)
(5818)
地方(5252)
农业(4484)
(4292)
环境(4087)
(3844)
教育(3579)
(3496)
(3464)
(3432)
技术(3316)
(3255)
供销(3253)
(3216)
机构
大学(85027)
学院(84331)
(35531)
经济(34900)
管理(33766)
理学(30026)
理学院(29698)
管理学(29229)
管理学院(29077)
研究(26830)
中国(19079)
(17153)
科学(16374)
(14857)
(13776)
业大(13134)
(12814)
财经(12372)
(11969)
研究所(11848)
(11658)
中心(11656)
师范(11551)
(11263)
经济学(11192)
农业(10911)
北京(10393)
经济学院(10028)
(9492)
师范大学(9427)
基金
项目(58828)
科学(47382)
基金(43512)
研究(42919)
(37851)
国家(37535)
科学基金(32836)
社会(28728)
社会科(27308)
社会科学(27301)
(23603)
基金项目(23047)
自然(20724)
教育(20471)
自然科(20269)
自然科学(20265)
自然科学基金(19951)
(19704)
资助(17055)
编号(16886)
重点(13460)
成果(13278)
(13086)
(13000)
(12837)
国家社会(12079)
课题(11979)
创新(11923)
教育部(11464)
人文(11252)
期刊
(37282)
经济(37282)
研究(24149)
中国(16101)
学报(13311)
科学(12300)
管理(12020)
(11853)
教育(10783)
(10664)
大学(10311)
学学(9724)
农业(8168)
技术(7258)
经济研究(6703)
业经(6386)
财经(6197)
(5436)
商业(4920)
问题(4837)
(4800)
金融(4800)
(4397)
技术经济(4166)
(4125)
科技(4102)
(3954)
统计(3814)
(3726)
图书(3589)
共检索到117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蕊  
推进人大协商需要从理论上厘清其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素。文章指出,就其概念内涵而言,人大协商指协商民主机制在人大制度框架及人大具体工作中的嵌入和运用,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立法协商。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人民主权理论、代议制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分别奠定和阐释了它的价值原则、制度前提、现实诉求和理念程序。就其基本要素而言,其主体包括人大相关机构及人大代表等主要参与主体、政协各参加单位及政协委员等基本参与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等重要参与主体;其内容包括人大立法、人大决策监督、人大人事任免、人大代表选举及其汇通民意中的协商等;其形式包括听证会、协商会、辩论会等,实践中需要统一规范、综合运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庆  樊亚峤  
协商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权力,它以师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协商课程研究者以建构主义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协商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了富有创意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后现代课程研究话语。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安亚人  宋英慧  
学界对会计及会计要素内涵的界定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阐述和解释。会计是经济活动的数量描述。经济资源获取与配置——经济资源转移与耗费——经济资源补偿与收回,概括了经济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运动过程以及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的不同功能。而经济资源的不同功能、不同状态在会计上以特定的概念加以界定便形成了会计要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依平  
协商决策模式是我国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这一模式建构于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之上,其确立对于当今中国具有一系列现实价值,然而其践行困境限制了协商决策模式的功能与成效,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完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巢永乐  林彦  
地方人大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勾连的落脚点,亦是推动地方立法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关于地方人大立法协商的概念界定却长期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易使研究者混淆或陷入困惑。文章通过对政策表述衍变、人民主权法理、协商程序要求等内容的体系阐释,对地方人大立法协商作出更精当的界定;以概念界定为基础,从规范、主体、程序、结果四个层面详尽考察地方人大立法协商制度的运行状况,并揭示该制度存在的实践难题。文章认为,囿于该制度存在碎片化、非规范化发展之不足,应当从规范上明确立法协商的制度定位,构建以党的领导为前提、人大主导为原则、协商民主为核心、程序法治为主导、结果反馈为特色的地方人大立法协商制度,这是促进立法协商有序、健康发展的理性进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巍  陈丹  王海蓉  
要素拥挤问题是企业效率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生产要素拥挤现象是指等产量线出现后弯(backward bending)的转折点连接而成的脊线以外的非经济区域,泛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非流动性资产或非实物生产要素配置不当形成处置能力降低的“拥挤”现象。本文通过等产量曲线和总产量曲线比较,分析了生产要素拥挤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同时采用新古典微观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对其内涵进行研究,首次提出资产闲置是要素拥挤的基本表现形态,资产的专用性是产生拥挤进而形成企业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以寻求协商课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贺妍  
大学生参与管理适应了我国民主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是推动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参与管理体现了以语言交流为表征,以民主平等、合作共生的主体间性交往为实质的对话本质。通过协商对话参与管理,大学生的主体行动能力、理性对话能力、寻求共识的能力、反思能力和遵循规范的能力等能得到有效提升,协商对话为大学生参与管理提供了行动来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清彬  金相郁  张松林  
区域不平衡问题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实际和有效的回答,这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不平衡乃是一种必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可接受的不平衡的程度以及区域发展的路径机制。文章在非均质空间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次的要素适宜度的内涵:区域内部要素间的和谐程度、要素禀赋条件与发展路径模式的匹配程度、区域禀赋条件与其发展成果间的适宜度。基于"要素适宜度"的内涵,认为要素适宜度的最优化才是更应努力追求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第一层目标),变差距为差异则是水到渠成的第三层目标。在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多次融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结果时,便可称为区域间达到了协调发展。于是,营造区域协调追求目标的转变氛围,改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卫民  
本文通过比较管理学范畴和经济学范畴关于管理要素内涵的已有论述,从知识性资源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管理要素的内涵,并论述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式和特征。从管理要素是一种知识性生产资源出发,对内生的知识生产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作为一种内生力量,一个经济体中企业家禀赋和企业家能力的高低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友树  
学报是由院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诸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集合体。一、学报质量内涵 (一)政治质量所谓政治质量,指学术文稿的政治倾向性,也就是学报所坚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学报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倾向。具体讲,主要表现在: 1、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持什么态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涛  陈时见  
从认识论角度看比较教育,它是关于"他者"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该认识的反思,其性质既是认识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并由四个层次的认识所组成。比较教育认识论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与中介。采用深度层面分析的方法,依据主体进入"他者"教育之文化的程度以及根据客体与中介的主体性体现程度,比较教育认识论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层面,由此形成构成要素间的结构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建波  汤伶俐  
深入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内涵、要素、层次与特征。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具有能力品质的广泛性、职业岗位的变异性、技术技能的综合性、个人活动的重要性、继续教育的终生性等主要特征。职业能力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关键构成要素,包括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个层次。从核心技能到行业通用技能,再到职业特定技能,其义素(逻辑学术语,是构成一个词项的含义的要素)越来越多,而适用范围越来越窄。核心技能是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慧萍  
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实践活动之中。会计文化实质是一种管理文化,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会计文化基本要素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英慧  安亚人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依赖并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变化的动因在于其描述的对象——交易活动(经济活动)。要真正认识和理解会计,就必须深刻认识决定会计发展的交易活动(经济活动),深刻认识企业的交易活动与会计的内在联系。经济资源获取与配置——经济资源转移与耗费——经济资源补偿与收回,概括了经济资源在企业交易活动(经济活动)中的运动过程以及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不同功能、作用。从交易活动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会计对象及其要素的内涵,有助于丰富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