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1)
2023(3548)
2022(3116)
2021(2867)
2020(2484)
2019(5683)
2018(5746)
2017(10505)
2016(5829)
2015(6696)
2014(7068)
2013(6931)
2012(6422)
2011(5970)
2010(6326)
2009(6304)
2008(6245)
2007(5692)
2006(5297)
2005(5030)
作者
(18262)
(15318)
(15269)
(14611)
(9800)
(7352)
(6865)
(6043)
(5703)
(5688)
(5198)
(5045)
(5024)
(5013)
(4874)
(4814)
(4511)
(4447)
(4365)
(4296)
(4101)
(3783)
(3698)
(3581)
(3459)
(3442)
(3438)
(3382)
(3158)
(3016)
学科
(27232)
经济(27193)
管理(20323)
(17846)
(16636)
企业(16636)
方法(12286)
数学(9364)
数学方法(9219)
(8067)
中国(7368)
理论(7178)
(6762)
业经(6407)
(6199)
(6049)
地方(5345)
(5345)
银行(5332)
(5109)
(4840)
(4658)
金融(4658)
教育(4204)
(4123)
农业(4018)
(3940)
贸易(3934)
(3925)
(3893)
机构
大学(94409)
学院(91166)
管理(35751)
(35348)
经济(34405)
理学(30326)
研究(30207)
理学院(29970)
管理学(29343)
管理学院(29201)
中国(24565)
(20862)
科学(18540)
(18513)
(15478)
(15107)
中心(14455)
财经(14254)
研究所(13551)
北京(13439)
(13320)
师范(13184)
(12759)
(12736)
(12513)
业大(12261)
(10839)
师范大学(10748)
经济学(10686)
财经大学(10538)
基金
项目(56109)
科学(44825)
基金(41613)
研究(40364)
(36194)
国家(35864)
科学基金(31165)
社会(26101)
社会科(24639)
社会科学(24637)
基金项目(21595)
(21083)
自然(20638)
自然科(20188)
自然科学(20181)
自然科学基金(19855)
教育(19537)
(18201)
资助(17460)
编号(15933)
成果(14169)
重点(12736)
(12492)
(11486)
课题(11446)
(10999)
教育部(10979)
创新(10623)
科研(10599)
大学(10541)
期刊
(42900)
经济(42900)
研究(29127)
中国(20049)
管理(15038)
(14813)
学报(14410)
科学(13452)
教育(12665)
大学(11066)
(11059)
学学(10022)
(9586)
金融(9586)
技术(8549)
财经(7571)
农业(6890)
图书(6591)
(6546)
经济研究(6133)
业经(6123)
问题(5444)
书馆(4968)
图书馆(4968)
理论(4722)
技术经济(4564)
(4512)
实践(4278)
(4278)
统计(4212)
共检索到14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香宝  银山  
本文对人地关系系统的演化及对应于各演化阶段的人地关系理论进行了概括分析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最高形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梅林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 ,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 ,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然  
人地关系的系统思想是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新的飞跃,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建  
粤港澳大湾区在高度开放背景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典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人地系统耦合的集成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适应性等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  黄茹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作者对人地关系20多年的研究,提出地理学人地关系认知首先要区分其研究的特殊性——建立人地关系"三元论",从此出发探讨地理学人地关系的认知结构路径,包括"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路径,"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路径,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路径,从空间方面,要区别于经济学的劳动地域分工,建立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分异—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长征  刘毅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综合概念,它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从时间角度看,人地关系的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混沌阶段,原始共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顺应阶段、大规模改造阶段和人地协调共生阶段。在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人"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人地关系,并且"人"与"地"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是与特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根据区域间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区际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为协调区际人地关系,在优化区内人地关系和公平原则条件下,应强调共同利益和跨地区补偿的理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樊杰  
地域功能是特定地域在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所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地域功能生成机理的研究是完善现代地域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下,系统解析了地域功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和驱动机制。首先识别出地域功能生长发育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可占用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活动空间集疏和人口的空间集疏,并探讨了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接着解析了陆地表层功能分异的6个动力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人文利用功能空间匹配、适度规模与要素集聚、功能叠加与竞争共生、生态—生活—生产序贯选择、相互作用与空间组合,并研究了单一型地域功能和复合型地域功能的发育过程;最后探究了地租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以新疆墨玉绿洲为例,借助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多年实地调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墨玉绿洲1989,1999和2006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墨玉绿洲耕地变化趋势和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一些政策因素,如土地限制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等对耕地变化影响也很大。最后引进经济密度的概念,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长征  刘毅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不同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特征不同。本文以沿海地区“人”与“地”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以及追求协调的历史过程为线索 ,将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划分为混沌阶段、原始和谐阶段、矛盾发展阶段、矛盾激化调整四个阶段。影响人地关系的因素较多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各种不合理的破坏性活动。从人地关系演化的历史过程 ,可知人地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针对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 ,沿海地区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以优化人地关系 :①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 ,深化对外开放 ;②通过生态工作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青山绿水"是山水环境内生一致性的传统机理,并成为一些"治山得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人地系统中的山水联系机理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山青水不绿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态悖论。探讨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变迁,有助于我们透析现代水生态的影响机制,考虑更加综合的人文影响因子,从源头改进水资源治理模式。本文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情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由关注"山"向关注"地"转变的公共政策建议:本文运用"虚拟水"贸易理论,解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以缺水区弥补富水区的水资源管理逆向选择情形,揭示了由此可能导致我国南北方流域水危机同时加剧的发展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洁  李同昇  王武科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传钧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伟峰  王武科  
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例,在深入分析系统内外因素及其反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关中平原发展的三种可能情景,即理想条件下、资源约束下、资源环境约束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获取三种情景下系统的仿真结果。对模拟结果分析显示: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未来关中平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将使资源和污染更为恶化,必须将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建设中的重点。仿真的结果对关中地区未来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