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6)
2023(12974)
2022(11215)
2021(10354)
2020(8912)
2019(20031)
2018(19951)
2017(39432)
2016(21418)
2015(23599)
2014(23341)
2013(22949)
2012(21534)
2011(19628)
2010(19801)
2009(19071)
2008(18883)
2007(17422)
2006(15265)
2005(13832)
作者
(61462)
(51465)
(51212)
(48973)
(32417)
(24772)
(23550)
(20054)
(19169)
(18161)
(17366)
(17275)
(16211)
(16121)
(16054)
(15725)
(15710)
(15262)
(14890)
(14718)
(12781)
(12681)
(12405)
(11704)
(11668)
(11509)
(11349)
(11245)
(10318)
(10136)
学科
(91588)
经济(91501)
管理(60549)
(56441)
(45347)
企业(45347)
方法(39585)
数学(34372)
数学方法(34070)
中国(25415)
(24848)
(23436)
地方(19681)
(19312)
(19084)
业经(18890)
(18155)
贸易(18147)
(17586)
农业(16094)
(15496)
银行(15467)
(14819)
(14605)
金融(14602)
环境(14162)
(14041)
(13900)
财务(13866)
财务管理(13826)
机构
大学(313763)
学院(313097)
(129307)
经济(126540)
管理(116910)
研究(103646)
理学(100196)
理学院(98971)
管理学(97328)
管理学院(96745)
中国(79092)
(65762)
科学(63304)
(62547)
(52716)
财经(49871)
(49782)
中心(47617)
研究所(47439)
(47227)
(45007)
业大(44160)
(43242)
师范(42884)
北京(41099)
经济学(40653)
农业(39509)
(38109)
财经大学(36907)
(36870)
基金
项目(200458)
科学(158167)
研究(148050)
基金(145304)
(125973)
国家(124953)
科学基金(106569)
社会(94925)
社会科(89978)
社会科学(89951)
(78573)
基金项目(77347)
教育(68318)
自然(67394)
(66685)
自然科(65777)
自然科学(65757)
自然科学基金(64549)
编号(61061)
资助(58208)
成果(50316)
重点(45683)
(44929)
(44233)
课题(42176)
(41720)
国家社会(39038)
创新(39018)
教育部(38473)
科研(38324)
期刊
(145492)
经济(145492)
研究(94528)
中国(56386)
(48273)
学报(47514)
(44820)
科学(43867)
管理(40957)
大学(35390)
学学(33180)
教育(32630)
农业(30114)
(29236)
金融(29236)
财经(25701)
技术(25267)
业经(24881)
经济研究(23924)
(22144)
问题(20385)
(17266)
商业(15891)
技术经济(15858)
(15210)
理论(15184)
图书(14970)
统计(14798)
(14611)
现代(14284)
共检索到460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小帆  
长期以来,我国住宅用地供给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倾斜,由此形成人口流出区域土地宽松与人口流入区域土地紧缺并存的局面。借助新兴经济地理模型,本文通过结构式估计方法量化分析了与人口流向相悖的住宅用地供给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住宅用地供给的空间分布效率较低,这显著抬升了大城市房价,阻碍人口聚集,并最终降低了我国实际GDP和居民总体福利。分析表明,给定各城市获得的用地指标,如果允许住宅用地供给不足的大城市从供给宽松的中小城市购买部分用地指标,我国经济的空间分布效率将大幅改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王健  景霖霖  吴群  
研究目的:刻画、解构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研究方法: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与网络分析工具。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呈现出高聚类、短路径的"小世界网络"特性。(2)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网络分为3个板块:板块1为"领导人"角色,板块2为"经纪人"角色,板块3为"谄媚人"角色。(3)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应该从跨区域联动视角,深化对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有效管控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跨区域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晓妍  叶剑平  郧文聚  
为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在土地管理政策上明确限制耕地的跨省(市、区)占补平衡。但从目前政策实行的实际结果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较大,而国家分配的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在西部地区,虽然用指标征收土地,建造了不少工业园区,但由于西部很多地区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造成园区空置。这些问题的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晓妍  叶剑平  郧文聚  
为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在土地管理政策上明确限制耕地的跨省(市、区)占补平衡。但从目前政策实行的实际结果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较大,而国家分配的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在西部地区,虽然用指标征收土地,建造了不少工业园区,但由于西部很多地区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造成园区空置。这些问题的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  秦建友  高书平  
本文在C-P空间聚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流通效率计算模型,通过代入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计算了三大经济区域的流通效率一致性,并采用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对流通效率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我国的商贸流通效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式下降,现有商贸流通水平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供给侧改革中应该注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炳锋  介鸽  
土地作为国家公产承载着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因而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问题涉及社会公众基本的居住权益,必须审慎对待。现有物权法"自动续期"的规定并不等于无偿续期、无限续期,土地有偿使用的趋势不会改变,续期问题的核心是平衡地上权人与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而续至地上建筑物初始价值功能的自然丧失能够很好地平衡这一对权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娜  张红  
研究目的:选择全国整体居民住宅用地、高档住宅用地、普通住宅用地三个交易价格指标,分析1998—2007年中国住宅用地交易价格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基于谱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全国整体居民住宅用地、高档住宅用地和普通住宅用地交易价格均以4个季度左右的时间长度频繁波动;普通住宅用地在所有居民住宅用地的交易中占据绝对份额,对全国整体居民住宅用地交易价格影响很大;高档住宅用地交易价格的变化方向与全国整体居民住宅用地、普通住宅用地恰好相反,且波动幅度最为剧烈。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大普通住宅用地的供应力度,完善地价监测披露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松  李超  
我国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的现象长期存在,即使在"招拍挂出让"与"最低限价"的双重制度约束下,这种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那么,现实中如何认知工业与住宅用地价格的"异象"?实践中如何建立比价机制?基于经典地价理论的分析工业与住宅用地价格具有同源、同质性。一是地价的本质与特点相同。作为特殊商品,工业与住宅用地的价格均为特定土地权利下,未来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思超  朱道林  伦飞  景思琦  吴亮  李晓亮  
研究目的:测算一、二级土地市场上住宅与工业地价比值,并对两者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解释,为科学探索地价合理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理论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嘉兴市住宅与厂房租金的比值为1.2,住宅与工业出让地价比值为2.2,住宅与厂房转让价格比值为3.2;(2)住宅与厂房租金的比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3)住宅与厂房转让价格的比值不仅受距离影响,还受所处方位的影响。研究结论:(1)容积率、地理区位以及住宅用地中的投资性需求均会对住宅与工业用地价格比值产生影响;(2)工业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思超  朱道林  伦飞  景思琦  吴亮  李晓亮  
研究目的:测算一、二级土地市场上住宅与工业地价比值,并对两者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解释,为科学探索地价合理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理论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嘉兴市住宅与厂房租金的比值为1.2,住宅与工业出让地价比值为2.2,住宅与厂房转让价格比值为3.2;(2)住宅与厂房租金的比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3)住宅与厂房转让价格的比值不仅受距离影响,还受所处方位的影响。研究结论:(1)容积率、地理区位以及住宅用地中的投资性需求均会对住宅与工业用地价格比值产生影响;(2)工业产品与住宅产品的不同导致了工业与住宅用地利用收益的差异。住宅交易环节中产生的住宅用地价格增值,是住宅用地比工业用地更具投资属性的关键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军锋  
本研究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2017年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方法计算得到我国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间的耦合度来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匹配程度做出量化判断,以此对我国消费升级趋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做出合理预测。根据测算结果,本研究对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多维度创新匹配商品体系、突破相关体机制现有障碍等相关的具体配套措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套  
依据区域科技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概念及文献研究的高频指标,构建了评价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区域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匹配度和协调度,并对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对科技投入、产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经济水平作用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针对区域科技和经济竞争力匹配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林  汪旭晖  
跨境电商平台交易兼具跨区和跨境双重特征,二者分别诱发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制度差异性,从而加剧了交易纠纷的发生频率和裁决难度。现有研究大多采用技术治理机制和制度治理机制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治理需求和治理供给匹配的视角,演绎出以"技术治理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与制度治理机制消除制度差异性"为特征的"对根下药式"正位治理模式和以"制度治理机制规制信息不对称与技术治理机制规避制度差异性"为特征的"对症下药式"错位治理模式。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正位治理模式立足纠纷起源,追求公正,可以彻底解决纠纷,而错位治理模式扎根现实症结,追求效益,可以快速解决纠纷;前者推动治理体系向行政管理转移、治理特征向刚性治理转向、治理逻辑向合规逻辑转换,而后者推动治理体系向市场治理转移、治理特征向柔性治理转向、治理逻辑向合意逻辑转换,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替代、协同互动构成了治理模式的演进动力。本文的研究既为跨境电商平台交易纠纷治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实践指导,也在理论上揭示了网络治理模式的多维结构,深化了技术治理机制和制度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认知,推动了国际制度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兵  刘丹  李祎雯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OLM)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借款者与不同类型贷款者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多标准信息禀赋(生产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家庭年收入、参加小组联保等)的农户,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和准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较大,从而验证了正规贷款者主要依据借款农户所具有的标准信息禀赋(正规性程度)来甄别借款农户的信誉。因此,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是积极创新贷款技术,建立健全农户标准信息评估体系,放宽抵押、担保要求,培育农村金融中介组织,以及充分利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从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蔡翼飞  
从统计上看,一个地区偏离均衡发展的程度可以表示为该地区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占全国份额与人口占全国份额的偏离程度,区域差异其实就是其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间的不匹配程度。文章使用度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程度的指标,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及其变化,发现区域差距自2003年以后呈现收敛趋势;通过把区域差距分解为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程度变化的相对差异,探讨了区域差距变化的动态机制,发现中国的区域差距主要由经济聚集度变化所决定,人口聚集度变化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但随着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其在缩小区域差距上的作用在不断加大;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