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3)
- 2023(7048)
- 2022(6107)
- 2021(5746)
- 2020(4742)
- 2019(10275)
- 2018(10045)
- 2017(19359)
- 2016(10351)
- 2015(11251)
- 2014(10673)
- 2013(10276)
- 2012(9091)
- 2011(8203)
- 2010(8161)
- 2009(7768)
- 2008(7002)
- 2007(5536)
- 2006(4947)
- 2005(4092)
- 学科
- 济(38973)
- 经济(38931)
- 管理(29154)
- 业(25666)
- 企(21345)
- 企业(21345)
- 方法(14397)
- 数学(12170)
- 数学方法(12006)
- 农(11306)
- 中国(10177)
- 财(10014)
- 学(9897)
- 地方(9635)
- 土地(8769)
- 业经(8638)
- 贸(8345)
- 贸易(8339)
- 易(8063)
- 农业(7542)
- 制(6979)
- 环境(6603)
- 务(6151)
- 财务(6141)
- 财务管理(6132)
- 理论(6038)
- 和(5834)
- 企业财务(5768)
- 划(5698)
- 技术(5341)
- 机构
- 学院(134760)
- 大学(131631)
- 济(51094)
- 管理(50732)
- 经济(49870)
- 研究(45507)
- 理学(43994)
- 理学院(43428)
- 管理学(42509)
- 管理学院(42281)
- 中国(33976)
- 科学(28593)
- 京(27685)
- 财(23535)
- 农(22546)
- 所(22206)
- 中心(20993)
- 业大(20459)
- 研究所(20196)
- 江(19524)
- 财经(19167)
- 范(18632)
- 师范(18485)
- 农业(17784)
- 院(17622)
- 经(17434)
- 北京(16753)
- 州(15984)
- 经济学(15387)
- 师范大学(14786)
- 基金
- 项目(95161)
- 科学(75501)
- 研究(69546)
- 基金(69263)
- 家(61126)
- 国家(60644)
- 科学基金(52081)
- 社会(44631)
- 社会科(42245)
- 社会科学(42236)
- 省(36899)
- 基金项目(36776)
- 自然(34121)
- 自然科(33273)
- 自然科学(33262)
- 自然科学基金(32618)
- 划(32170)
- 教育(31624)
- 编号(28759)
- 资助(26957)
- 成果(22103)
- 重点(21615)
- 发(20993)
- 部(20468)
- 创(20211)
- 课题(19630)
- 创新(18789)
- 国家社会(18448)
- 科研(18141)
- 制(17936)
共检索到194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凯 王卓琳 任云英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研究立足于土地利用冲突的地域性、系统性、层次性特点:(1)基于人地关系视角建构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的解释框架,从"地一地"冲突、"人—人"冲突、"人—地"冲突这三个方面揭示土地利用冲突的特点、形成机制。(2)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根源性问题,并从建构规划核心价值标准、补充完善空间规划内容、创新规划实施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大都市边缘区规划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DEM 高程 坡度 坡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侠 王嘉陵 彭补拙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 ,是城市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包括动态监测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三部分。系统的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的增值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 ,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量和地价的动态评价 ,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更替趋势 ,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析和调整 ,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的运行机制 ,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的终结 ,以保证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 ,从而...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 谐调 城市边缘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伟 高魏 张洪武
大都市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是调控人地关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而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和国土资源利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的有力抓手。上海市在快速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高度集聚、人地关系复杂和资源环境紧约束等挑战,总结国内外同类城市规划指标特征,对上海大都市规划指标体系与城市发展目标的关系、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陈银蓉
研究目的:分析规划修编中,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在确定规划指标时利益冲突的成因和表现形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是导致规划指标分解过程中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指标分解冲突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实行参与式规划,做好规划修编过程中的上下结合,减少冲突,使得各项指标的确定能够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并得到各地区的认同。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利益冲突 博弈分析法 规划修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凯 任云英 王卓琳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以西安大都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理论建构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逻辑框架,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边缘新城(区)的空间演化特点,探讨边缘新城(区)作为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主体形态特征及空间格局,揭示了其在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相互作用下大都市边缘区空间运行的创新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了边缘新城(区)有效地应对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边缘区空间与各类要素配置的困境,实行了大都市边缘区空间有序组织与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巍 李朝霞 史志华 温利华 蔡崇法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过程和驱动力因子,并探讨LUCC驱动因素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受圈层核心——武汉市需求的驱动。不同尺度上的驱动因子和驱动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研究尺度的不断缩小,作用域较小或非普遍存在的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在最微观的尺度,农户的主观选择对土地利用变更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阳,周生路,李春华,周寅康,彭补拙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区、农村的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特殊性,也存在许多矛盾。本文联系鹿城区实际对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内容要点进行了探讨,以寻求城市边缘区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温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强 徐千里
山地滨水空间是山地滨水城市的重要发展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典型的水陆结合部边缘性特征。文章针对当前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山地滨水生态敏感区被恣意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超强度开发、山地滨水景观风貌受到破坏等现象,基于边缘视域的角度,在剖析山地滨水空间边缘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境边缘区与建设边缘区内在生态关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着重从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控制,并提出了基于"四线"管控的具体土地利用规划导引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涛 孔祥斌 谭敏 张青璞 刘小刚
研究目的:与传统的耕地保护相比,大都市区域的耕地保护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大都市郊区的优质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的速度和可能性最大,如何保护大都市区域的耕地、如何规划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已成为耕地保护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从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的功能入手,详细论述基本农田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研究结果: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主体对基本农田的认识和关注焦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行政主体关注的焦点和对基本农田功能的侧重,综合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生态和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大都市郊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研究结论:为基本农田规划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大都市郊区 基本农田 理论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刘俊杰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重要生态区域和自然资源;引导城市高效、有序开发建设,防止城市低效蔓延;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本文基于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定义了一个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计算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指数,并设定决定是否纳入开发边界内的适宜性指数阈值,对广州市番禺区这一典型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在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有所增加、有所减小等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得出了3种相应的划定方案。结果显示:①番禺区建设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与现有建成区吻合程度较高,包含了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西部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的战略储备用地。建设适宜性指数较低区域主要包含了山林、水源保护区、生态廊道、永久基本农田等;②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中生态廊道体现明显,将番禺区建设用地分隔为若干组团,且连片的建设用地中有足够的"生态留白";③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差异,这有助于引导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较高或较低的用地单元的取舍。大都市边缘城镇由于其自身特征,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应兼顾引导、保护和优化的功能。本文采用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并且具备一定灵活性,适宜在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中采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皓
以西安临潼区为例,利用随机生灭理论与有向图理论结合,对其旅游产业链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马尔科夫状态转移过程动态随机统计模型,同时结合产业经济漏损的约束条件,对西安临潼区旅游产业链的动态演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临潼区旅游产业链的动态延伸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社会形态的重要增长点;其旅游产业链也将会在其动态演化中逐步得到完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国平 刘黎明 付永虎 袁承程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