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5)
2023(13024)
2022(11340)
2021(10530)
2020(8650)
2019(19816)
2018(19702)
2017(37353)
2016(20140)
2015(22843)
2014(22818)
2013(22731)
2012(20966)
2011(19291)
2010(19342)
2009(17752)
2008(16993)
2007(14858)
2006(13146)
2005(11761)
作者
(59382)
(49305)
(49138)
(46832)
(31404)
(23527)
(22268)
(19554)
(18898)
(17597)
(16840)
(16676)
(15704)
(15643)
(15222)
(15037)
(14626)
(14402)
(13987)
(13923)
(12273)
(12220)
(11787)
(11292)
(11167)
(10866)
(10828)
(10645)
(9949)
(9559)
学科
(102930)
经济(102832)
管理(57541)
(51234)
(42827)
企业(42827)
方法(40164)
数学(34693)
数学方法(34363)
地方(24968)
中国(23295)
(22210)
(21891)
业经(20841)
(18644)
农业(15625)
地方经济(15525)
(14837)
环境(14678)
理论(14654)
(14044)
(13861)
贸易(13852)
(13264)
教育(12629)
(12513)
金融(12511)
技术(11978)
(11901)
(11787)
机构
大学(298792)
学院(294840)
(123715)
经济(121110)
管理(116736)
研究(103202)
理学(101582)
理学院(100354)
管理学(98639)
管理学院(98114)
中国(74056)
科学(63709)
(63677)
(53190)
(51962)
研究所(47475)
中心(44641)
财经(43295)
(43204)
业大(42083)
(41964)
(41050)
师范(40761)
北京(40617)
(39289)
经济学(37535)
(37449)
(34239)
农业(33498)
经济学院(33458)
基金
项目(201917)
科学(159014)
研究(148674)
基金(146443)
(126908)
国家(125852)
科学基金(108078)
社会(94613)
社会科(89571)
社会科学(89545)
基金项目(78115)
(78037)
自然(69374)
自然科(67692)
自然科学(67678)
教育(67429)
自然科学基金(66444)
(65652)
编号(60327)
资助(59848)
成果(49113)
重点(44938)
(44310)
(43900)
课题(41530)
(41337)
国家社会(38569)
创新(38500)
教育部(38108)
科研(38055)
期刊
(141401)
经济(141401)
研究(91801)
中国(53222)
学报(46143)
科学(43439)
管理(43383)
(39165)
(38071)
大学(35017)
教育(33837)
学学(32698)
农业(27647)
技术(25613)
经济研究(23093)
(22461)
金融(22461)
财经(21546)
业经(21100)
(18474)
问题(17648)
图书(16450)
技术经济(15741)
理论(14684)
科技(14064)
资源(13646)
现代(13438)
商业(13175)
实践(13164)
(13164)
共检索到434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  徐效坡  
1925年7月1日,李振泉先生出生于天津蓟县,1945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49年7月毕业后,受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遣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经济地理教研室副主任、东北经济区研究室副主任,并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昌贵  魏晓  刘玉桥  张冰佳  
2014年6月12日,李万先生不幸病逝。他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自然区划与经济地理的研究与实践,在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区域经济战略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万先生先后担任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经济地理》副主编多年,我们回顾他的学术生涯,探寻其学术思想,综述其重要的学术文献,记录他的学术贡献,给后人以启迪教益,也以此文纪念李万先生,并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近日读到李小建教授的86万字大作《中国特色经济地理探索》一书,为他三十余年对经济地理学科的深厚情结和笔耕不辍所感动。尽管此书个别章节与他人合作,但足以反映李小建教授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学术论题和价值取向。李小建教授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界不可多得的著名学者,他在长期研究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考非常有意义,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同辈和后学们精读。李小建教授对经济地理学术研究的情结流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伟  
我刊主编,李小建教授最近出版了86万字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16.1)。新作凝结了作者30余年学术积累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作者从中国独特的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全书共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和区域研究等5篇48章,贯穿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体现了浓厚深情的人文关怀,反思了过去较为普遍的"引入国外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小娟  柯善咨  
关系型经济地理学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嵌入到特定的区域制度和区域文化背景中,关注区域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多种地理尺度下的经济变动过程。文章探讨了关系型经济地理学的演进及其新的进展,分析了主要关系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对关系型经济地理学做出简要评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金丹  
随着世界南北地区和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探索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寻找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资本被认为是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因此研究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也在相应增加,本文对该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国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传钧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中权  
本文通过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在学科的渊源、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说明区域经济地理学不可能被区域经济学所取代 ,同时也指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确实存在着危机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祝英丽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为此,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研究组分、研究内容层次、哲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组分上,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可分为经济地理学独有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学独有部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等)和两学科共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等);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圈层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的投影,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圈层内不同经济体间的关系;在哲学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以归纳为主,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而区域经济学以演绎和数学推理为主,强调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分析有助于理清两学科间的实质差异,从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两学科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君  郝晋珉  匡远配  谢红霞  
人地关系反映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和谐的人地关系传达了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国内外主要地理刊物和有关文献,对2005年以前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我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将逐步更新,人地系统理论的不断提升,研究领域的应用性加强,研究的学科综合性日益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兆量  
叶裕惠同志所编的《中国经济地理概论》是近年来同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它在三个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将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产生影响。一、在论述第一和第二两个产业部门的同时,开拓了第三产业布局。这是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飞跃,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和及时的。鉴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早已大大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因此,开拓第三产业布局是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为后人效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