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9)
2023(3050)
2022(2670)
2021(2416)
2020(2012)
2019(4346)
2018(4223)
2017(8110)
2016(4347)
2015(4908)
2014(5169)
2013(5093)
2012(4555)
2011(4305)
2010(4268)
2009(4041)
2008(3807)
2007(3387)
2006(3030)
2005(2695)
作者
(13879)
(11805)
(11756)
(10992)
(7240)
(5603)
(5383)
(4755)
(4344)
(4078)
(4006)
(3885)
(3826)
(3733)
(3657)
(3657)
(3572)
(3426)
(3300)
(3231)
(2937)
(2933)
(2829)
(2650)
(2650)
(2561)
(2546)
(2440)
(2314)
(2312)
学科
(25563)
经济(25549)
管理(13793)
(10853)
方法(10601)
地方(9765)
数学(9371)
数学方法(9301)
(9147)
企业(9147)
地方经济(6960)
中国(5652)
(5433)
环境(4457)
(4301)
业经(4061)
(3677)
(3540)
(3328)
金融(3327)
农业(3179)
(3122)
理论(3103)
(2933)
(2916)
银行(2906)
技术(2890)
(2861)
(2849)
贸易(2846)
机构
大学(68273)
学院(67790)
(26285)
管理(26111)
经济(25643)
研究(23838)
理学(22974)
理学院(22625)
管理学(22084)
管理学院(21979)
中国(17682)
科学(16414)
(14772)
(12387)
研究所(11522)
(10726)
中心(10720)
业大(10281)
(10161)
(10092)
师范(10053)
(9941)
北京(9273)
财经(8981)
(8975)
(8426)
师范大学(8326)
(8121)
农业(8032)
经济学(7878)
基金
项目(49432)
科学(39939)
基金(36524)
研究(33966)
(32592)
国家(32357)
科学基金(27889)
社会(22467)
社会科(21351)
社会科学(21349)
基金项目(19751)
(19472)
自然(18709)
自然科(18262)
自然科学(18258)
自然科学基金(17926)
(16900)
教育(15533)
资助(14564)
编号(12971)
重点(11595)
(11308)
(10475)
(10109)
成果(9870)
计划(9494)
创新(9479)
科研(9431)
国家社会(9357)
课题(9231)
期刊
(28372)
经济(28372)
研究(17460)
中国(12480)
学报(11335)
科学(11248)
管理(9630)
大学(8248)
(8063)
学学(7768)
(7217)
技术(6576)
教育(6099)
农业(5742)
资源(5187)
(4704)
金融(4704)
业经(4525)
经济研究(4500)
财经(4164)
(3909)
统计(3834)
商业(3680)
科技(3639)
(3592)
问题(3561)
技术经济(3494)
决策(3330)
图书(3183)
(3105)
共检索到95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梅林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 ,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 ,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洁  李同昇  王武科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传钧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伟峰  王武科  
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例,在深入分析系统内外因素及其反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关中平原发展的三种可能情景,即理想条件下、资源约束下、资源环境约束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获取三种情景下系统的仿真结果。对模拟结果分析显示: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未来关中平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将使资源和污染更为恶化,必须将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建设中的重点。仿真的结果对关中地区未来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盛佳  
值吴传钧院士八十华诞(1918~1998)之际,本文谨以他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系统学说为题来祝贺。他在人文地理学中系统阐发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方法论,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大师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地理学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樊杰  
地域功能是特定地域在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所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地域功能生成机理的研究是完善现代地域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下,系统解析了地域功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和驱动机制。首先识别出地域功能生长发育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可占用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活动空间集疏和人口的空间集疏,并探讨了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接着解析了陆地表层功能分异的6个动力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人文利用功能空间匹配、适度规模与要素集聚、功能叠加与竞争共生、生态—生活—生产序贯选择、相互作用与空间组合,并研究了单一型地域功能和复合型地域功能的发育过程;最后探究了地租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爱民,刘加林,高翔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样性、过渡性与不稳定性特征 ,是极富人地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地区。本文基于调查和实证分析 ,探讨了该地区人地系统地域分异的成因及其人地系统体系构成 ,重点对研究区内几个主要人地系统类型分别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并以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阐明了优化研究区人地系统和协调研究区人地关系的合理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  
本文把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的因素归结于人类需求结构因素、人类活动结构因素、地理环境供给结构因素和区际关系结构因素四个方面 ,并据此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原理。它们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协同进化原理、地理环境协调有序利用原理和外部区际关系作用下的人地关系系统自组织原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武科  李同升  张洁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是人与自然交织作用的过程,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可归纳为"人"、"地"、"人对地的作用"和"地对人的反馈"4个方面。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实证区域,利用野外考古材料,文化遗产等证据并结合已有考古研究成果,挑选代表人地关系4个方面的六组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关中平原人地系统的耦合关系及演变过程,揭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历史规律,以期为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提供一定的历史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洁  李同昇  王武科  
随着人类对流域水土地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扩大,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演化逐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文章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出发选择了与流域人地系统相关的40项指标,建立了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1996-2006年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6年间,渭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响应明显,并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波动,呈现先好转后恶化再好转又恶化的反复波动态势。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度的研究表明,渭河流域耦合度增长很快,并呈现出一种S型规律,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开始时因资源开发需要,流域人地系统的耦合度发展缓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逐步适应,耦合度快速上升,最后受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限制耦合度将接近某一饱和水平。目前,渭河流域已处于过度开发阶段,资源环境危机也已处于潜伏期,若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度开发资源,将很快跨越现在的阶段,持续增长的经济水平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使资源环境系统不堪重负,环境质量不断降低,人地系统关系不断恶化,同时资源环境反馈于社会经济,系统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吴传钧先生是《经济地理》杂志的创办者,是杂志刊名的题写者。他是中国当代地理宗师、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领路人。2018年4月2日是吴先生百岁诞辰。文章从几件直接感受先生处事待人的风采、直接聆听先生谆谆教诲的回忆切入,叙述了先生在专业方面是融会贯通的典范、在国际交流中具有感染朋友的气场,为我们营造了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并反复强调"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事业的根本是首先学会做人"。总结和体会多年来吴传钧先生发展和壮大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事业的经典要领,包括对学科交叉综合的学术定位和经世致用的应用定位,他提出做好学问的关键路径是脚踏实地,而发展壮大事业的座右铭是"学业并重"。在梳理新时代国土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新特点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要求,聚焦吴先生建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新命题,对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即:充分认知"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人地系统表现与成因机理,系统研究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人地关系调控原理,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布局过程的人地关系响应规律,以及形成面向7大战略和3大攻坚战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成果产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一个重点内容,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纵深。利用大连市1996—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连续12年脆弱性类型均为ERS型;②从趋势上看,经济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降低;③社会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下降,并且降低速度较快;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脆弱值逐年增加,在2003—2007年间,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1/3以上,该子系统为目前影响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