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2)
2023(3826)
2022(3241)
2021(3334)
2020(2522)
2019(5747)
2018(5910)
2017(9191)
2016(6214)
2015(6946)
2014(7203)
2013(6332)
2012(5886)
2011(5536)
2010(5778)
2009(5030)
2008(4799)
2007(4579)
2006(4295)
2005(3783)
作者
(14606)
(12058)
(11920)
(11619)
(7680)
(5917)
(5738)
(4920)
(4535)
(4526)
(4175)
(4073)
(3949)
(3885)
(3812)
(3790)
(3730)
(3629)
(3570)
(3553)
(3194)
(3050)
(2922)
(2904)
(2809)
(2791)
(2660)
(2562)
(2482)
(2408)
学科
教育(19388)
(14717)
经济(14575)
中国(12004)
管理(9230)
理论(9194)
(7378)
(6918)
企业(6918)
(6616)
方法(5936)
教学(5858)
(5538)
业经(5003)
(4852)
地方(4486)
(4298)
社会(3992)
发展(3918)
政治(3828)
(3795)
(3782)
思想(3726)
(3571)
研究(3543)
思想政治(3364)
政治教育(3364)
治教(3364)
德育(3327)
改革(3241)
机构
大学(79349)
学院(73994)
研究(31119)
教育(27767)
(22717)
师范(22622)
管理(20554)
(19982)
经济(19188)
(19155)
师范大学(19030)
科学(18457)
理学(17476)
理学院(17057)
管理学(16505)
管理学院(16325)
中国(15776)
(15322)
研究所(13928)
(13632)
北京(12878)
中心(12545)
技术(12209)
职业(12173)
(11055)
教育学(10723)
(10419)
(10198)
(9752)
业大(8822)
基金
项目(45997)
研究(41655)
科学(37976)
基金(29672)
教育(28177)
社会(25424)
(24876)
国家(24471)
社会科(22406)
社会科学(22395)
科学基金(20195)
编号(20024)
成果(19586)
(19210)
(18868)
课题(17597)
(15120)
基金项目(14739)
规划(13071)
重点(12288)
(12138)
项目编号(11838)
(11457)
(11303)
教育部(11230)
资助(11137)
(11010)
自然(10927)
自然科(10671)
自然科学(10669)
期刊
教育(47352)
研究(33992)
中国(27930)
(24981)
经济(24981)
职业(11245)
学报(10692)
技术(9976)
科学(9769)
大学(9481)
(9045)
(8299)
管理(7348)
技术教育(7317)
职业技术(7317)
职业技术教育(7317)
学学(7052)
农业(6158)
高等(5623)
(5491)
论坛(5491)
(5208)
高等教育(4984)
成人(4939)
成人教育(4939)
财经(4304)
图书(4246)
发展(4168)
(4168)
比较(3843)
共检索到127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道德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关于道德教育作用的深层探讨与定位。"人在社会中生活"是考察道德教育功能的主线。道德教育有三大功能:正义功能、意义功能与幸福功能。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是从"社会"入手,侧重于好公民的培养;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是从"个人"入手,侧重于好人的培养;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是从"生活"入手,侧重于创造幸福生活,由于"社会"与"个人"统一于人的"生活",所以,幸福功能是正义功能与意义功能的综合与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慧  朱小蔓  
在多元社会中 ,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显 ,道德教育观应从机械论转向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 ,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想性的需要 ,更应关注其生命现实的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寻找生命的感觉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关注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活动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璐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是远程教育体现其教育性、组织性和生态性的重要载体。远程教育实践探索需关注两点内容:一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远程教育与人的联结,从而把学习者与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个体与个体的有效沟通,通过促进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最终促进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通过分析知识谱系 ,可以发现 ,现代教育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化力量 ,也就是塑造“理性化的身体”,规范世俗日常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现代社会的整合与繁荣。现代教育的这种追求在扬弃古典教育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教育的现代性问题 ,即知识教化权力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冲突。围绕这一冲突 ,后期现代教育强化了学校的社会联系 ,从而使得学生必须融入现代社会体系 ,才能找到“体面的出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远飞  
高等教育合法性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对应着两种内在价值:知识和实用。现代大学在走出象牙塔之后,已步入市场社会,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道德体系乃至价值观念,对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其失去应有之平衡。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诸多社会危机尤其是环境危机和文明冲突的时代,至善论高等教育哲学亟需彰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俊  
个体化社会是指某种具体的个体化进程正在其中发生着的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是个体社会化,包括个体个性化与个体共性化两个方面。我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无论对个体的个性化还是共性化都呈现出一种"双刃剑"式的影响,同时也使个性化逐渐取代共性化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导成分。面对个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把培养的重心从培养共性转移到培养个性上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则要在"走向个人"的同时"回归集体",实现教育手段的社会化。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社会性发展的"个性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微微  赵明玉  饶从满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迪·哈格里夫斯  熊建辉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曾经指出,西方的知识分子正经历着从"立法者"(Iegislators)到"阐释者"(interpreters)的转变。作为"立法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为社会立法,仲裁社会的终极价值观,"立法者"的知识分子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而所谓"阐释者",是指知识分子面对后现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失去了价值理性守护者和仲裁人的作用和自信,而只能在沟通和理解中充当社会价值的调解人。于是,当今社会的很多学者都对价值判断避而不谈,而追求某种实效性。这在教育领域中也屡见不鲜。然而,在这样一个价值理性日渐黯淡的时代,《知识社会中的教学》一书的作者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 H...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托尼·贝兹  李亚婉  刘莉  
托尼·贝兹先生在本文中充分展示了网络社会中教育多媒体的优势所在;深刻分析了未来世界对人才培 养的要求;设计了新型的电子化教育机构的运作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经典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路线及诸多重要观点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对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具有多层次的方法论与价值论启示。其对道德行动结构的理论创树,对道德共识的结构化阐释,对人格系统、文化系统与社会系统整合理论的探讨,仍然是处于变革进程中我国道德教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学术资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彩平  
诺丁斯所倡导的关怀伦理与关心道德教育模式 ,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 :引导学生在道德关系建构过程中生成德性。这一理念与国内敏锐的道德教育研究者间存在共识。本人从哲学层面分析其对以往道德教育研究的超越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龙安邦  黄甫全  
基于教育的不同侧面,教育过程公平存在排除外部侵扰、调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品性三重进路。其中,排除外部侵扰进路强调能力主义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侧重于从教育制度和教师专业德性两个方面防止和排除外部集团和个体对教育过程的不当侵扰。调配教育资源进路针对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系建立以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和补偿原则为主体的分配框架。优化教育品性进路关注源于蔑视和压迫的教育不公,强调正视和承认学生的真实存在,构建以尊重、关怀和超越为精神内核的教育形态。这三重进路根本上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共同推动教育过程公平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徐丹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