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4)
2023(9981)
2022(8110)
2021(7312)
2020(6282)
2019(13612)
2018(13457)
2017(25921)
2016(13876)
2015(15429)
2014(15507)
2013(15362)
2012(13815)
2011(12150)
2010(12509)
2009(12186)
2008(12463)
2007(11580)
2006(10182)
2005(9744)
作者
(39408)
(33078)
(33023)
(31301)
(21333)
(15534)
(14853)
(12679)
(12353)
(12001)
(11429)
(11107)
(10820)
(10648)
(10395)
(9946)
(9897)
(9675)
(9494)
(9455)
(8250)
(8116)
(8047)
(7655)
(7529)
(7507)
(7375)
(7224)
(6543)
(6479)
学科
(81126)
(76611)
企业(76611)
管理(66611)
(64291)
经济(64173)
业经(27137)
(26692)
方法(26621)
(22544)
技术(20392)
(20271)
财务(20247)
财务管理(20227)
企业财务(19183)
(18714)
数学(18680)
数学方法(18574)
农业(16689)
中国(14585)
(14372)
(14098)
(13724)
体制(12852)
技术管理(12634)
理论(12427)
(12426)
企业经济(12278)
经营(11757)
(9997)
机构
学院(210800)
大学(204470)
(93973)
经济(92278)
管理(88463)
理学(75316)
理学院(74685)
管理学(73993)
管理学院(73571)
研究(63139)
中国(52080)
(47621)
(42193)
财经(36880)
科学(33972)
(33725)
(33358)
(32579)
(30700)
中心(29282)
经济学(28417)
业大(27582)
财经大学(26967)
研究所(26850)
北京(26194)
商学(26033)
(25823)
商学院(25817)
经济学院(25735)
农业(25316)
基金
项目(131700)
科学(106888)
研究(100614)
基金(98034)
(82822)
国家(82038)
科学基金(73552)
社会(67098)
社会科(63794)
社会科学(63781)
(52118)
基金项目(51865)
自然(45744)
教育(45331)
自然科(44751)
自然科学(44742)
自然科学基金(44039)
(41679)
编号(39862)
资助(38974)
(33069)
(32210)
(31857)
成果(31283)
(30202)
创新(28895)
重点(28895)
国家社会(28211)
(27798)
课题(26985)
期刊
(111652)
经济(111652)
研究(63478)
中国(43259)
(42529)
管理(39907)
(32082)
科学(26553)
学报(24463)
技术(22849)
农业(21938)
(21300)
金融(21300)
大学(20463)
业经(19957)
学学(19662)
财经(19517)
教育(17241)
(16864)
经济研究(16864)
技术经济(14391)
问题(14186)
(13742)
财会(12908)
现代(11649)
世界(11127)
(10972)
会计(10854)
科技(10388)
商业(10378)
共检索到324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丽琴  
八十年代以来 ,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虽然量上一直在增长 ,但着眼于“质”方面的外溢效应却有所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企业间人员流向的单一 ,并在全国形成了特殊封闭格局 ,从而大大延长了国内其他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赶超过程。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建立有效的扩散机制 ,包括人员、知识、地区三个方面 ,紧紧围绕改变原有流向这一根本目标 ,使外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为我所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樵  吴丁佳宝  姜杰  
一项技术创新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有效地扩散,才能使该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技术经济系统进化和高级化,而共性技术得扩散具有网络性特征及网络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出共性技术的人际网络效应、锁入效应、极效应。并提出了共性技术创新知识扩散的外溢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然斌  刘解龙  刘建江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激励循环技术在企业间低成本快速扩散,然而循环技术向中小企业扩散存在不少障碍,为此,政府应通过绿色价格机制和各项政策调节企业绿色利润,以提高中小企业应用循环技术的积极性,此外,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下的生态园区的发展在循环技术扩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昆  魏晓平  蔡晓旭  
本研究对企业群落绿色技术扩散的发生机理与抑制因素、扩散渠道以及法制监管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间的绿色供应链、横向生态耦合链的形成与绿色技术的扩散是相互伴生的。绿色技术转移过程中,授受双方企业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共生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另外,来自政府的支持与法制监管等外部因素将影响绿色技术的扩散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贵穴  
虚拟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组织形式、扩散机制并提出了虚拟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国忠   祝可可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基于环境友好投资策略推崇,迫切需要企业披露更高质量的环境信息;而企业也需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使绿色技术完成从扩散方到被扩散方的流动和转移的过程,再进一步地通过绿色技术的扩散推动更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以2012—2021年中国1 31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扩散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分别检验该影响在企业、地区、行业层面的异质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间绿色技术扩散,政府补助与绿色合作创新分别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政府补助—绿色合作创新”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环境信息披露对处于成长期和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企业间绿色技术的扩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正向调节环境信息披露对于企业间绿色技术扩散的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主动全面披露高水平的环境信息,对外释放绿色技术供需信号,促进绿色技术在企业间的充分流动与扩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训江  王永军  
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日益重视对企业外部尤其是竞争对手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相似的知识基和便利的扩散渠道使得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成为可能。方式各样的扩散模式则为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提供了方式、方法与手段。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受诸多要素的影响,根据扩散媒介、知识特性及主体间关系的不同,本文概括出了9种不同知识扩散模式。知识扩散机制则从企业内部为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提供了程序保证,保证了知识的持续演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得。扩散环境、扩散模式、扩散机制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促进了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并表现为企业专利及新产品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升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吸引FDI,实现快速提升本国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利用外资的出发点之一,但技术差距与FDI外溢效应之间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实证结果未能给予有力支撑。为此,本文基于古典分工思想在企业治理结构与吸纳新技术动机之间建立理论联系,并以此构建企业治理结构选择模型并推导出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内生动力机制。结论是,技术差距越大,关联度越低,企业越没有采用新技术的内在动力。利用世界银行2001年对中国企业竞争力、技术和产业关联的调研数据检验了该理论假设,该理论命题对中国在全球化逆转期重构精益型开放经济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夏海利  
在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背景下,基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技能互补"性质,从人力资本加速技术扩散视角对制造业升级机制进行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拓展了制造业升级机制的渠道。理论模型将厂商和家庭最优行为纳入到Nelson和Phelps技术扩散模型,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技能互补"导致的技能溢价提高了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是技术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实证分析采用2001—2016年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发挥了中介效应;技能溢价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并于2010年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维双  
本文分析了通货紧缩条件下对技术创新扩散的不利的和有利的因素,并着重从机制入手,结合通货紧缩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扩散的机制、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奇伟  秦帆  严兵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从企业自我驱动和企业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机制。首先,我们发现企业生产率存在一种U型的自我驱动机制,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随着自身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率集中在U型左侧,企业生产率正面临增长瓶颈;其次,企业间的互动也对生产率变动产生影响。企业间的资源和信息分享、协同合作以及标杆企业对落后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会产生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而随着落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向"标杆企业"迫近,"标杆企业"会更易采取竞争战略使互动受阻,继而抑制生产率提高,产生同业竞争效应。本文发现目前技术扩散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敏  
农民技术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既是一种产业组织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该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创新,在现实中,该技术扩散模式由于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交易成本低、技术扩散主体之间关系明确以及能够促使合作组织产生等优势,使得该模式建设效果显著,政府应该在未来的政策中给予适当的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卫红  
企业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力、财力、信息以及其它等四类资源,具有动态性、时域性、外溢性及效能性特点。企业创新资源的拥有状况影响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创新人力资源通过影响FDI技术外溢的内容、速率、途径以及对其的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和决定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高低。因此,应大力加强对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的积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王孝松  
本文借助同质产品寡占模型,就国有企业并购对国家社会福利、政府外资政策和FDI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对FDI征税而不是补贴将有助于本国社会福利最大化。当FDI技术溢出水平较高时,本国政府不应主导国有企业间的并购。而当FDI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本国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并购,并且应该相应提高FDI的税收水平。在国有企业并购有利于提高本国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当FDI的技术溢出水平相对较高(低)时,国有企业间并购会促进(抑制)FDI进入本国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浩  陈益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运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FDI3种外溢效应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显示:FDI外溢是影响企业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3种FDI外溢效应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首先,总体上FDI水平外溢和后向外溢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均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FDI前向外溢只对外资企业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对内资企业缺乏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DI前向外溢对内资企业中的大规模企业的选址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对中小规模企业则没有显著影响。其次,FDI外溢效应对企业选址影响的差异还表现出所有制差异,3种FDI外溢效应对外资企业选址的吸引作用均明显高于内资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