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1)
- 2023(4320)
- 2022(3675)
- 2021(3304)
- 2020(2769)
- 2019(6600)
- 2018(6400)
- 2017(13410)
- 2016(7059)
- 2015(8130)
- 2014(8018)
- 2013(8156)
- 2012(7678)
- 2011(7051)
- 2010(6928)
- 2009(6433)
- 2008(6357)
- 2007(5503)
- 2006(4560)
- 2005(3851)
- 学科
- 济(42616)
- 经济(42571)
- 方法(24761)
- 数学(23629)
- 数学方法(23567)
- 管理(21615)
- 业(19570)
- 企(14981)
- 企业(14981)
- 中国(11815)
- 财(9082)
- 地方(8802)
- 农(8486)
- 贸(7108)
- 贸易(7107)
- 城市(6842)
- 易(6812)
- 务(5574)
- 财务(5574)
- 财务管理(5560)
- 企业财务(5406)
- 业经(5388)
- 农业(5151)
- 城市经济(5129)
- 环境(5123)
- 融(5048)
- 金融(5048)
- 制(4823)
- 市场(4644)
- 学(4304)
- 机构
- 大学(108212)
- 学院(105436)
- 济(52303)
- 经济(51326)
- 管理(44924)
- 理学(40056)
- 理学院(39639)
- 管理学(39261)
- 管理学院(39051)
- 研究(32443)
- 中国(24402)
- 财(23161)
- 京(21638)
- 财经(19696)
- 经(18244)
- 经济学(18184)
- 科学(16773)
- 经济学院(16772)
- 中心(15688)
- 财经大学(15139)
- 江(14304)
- 所(14263)
- 业大(13385)
- 北京(13123)
- 农(12937)
- 商学(12860)
- 商学院(12775)
- 研究所(12755)
- 经济管理(12461)
- 范(12454)
- 基金
- 项目(74663)
- 科学(61732)
- 基金(59512)
- 研究(52709)
- 家(50600)
- 国家(50265)
- 科学基金(45374)
- 社会(38488)
- 社会科(36905)
- 社会科学(36894)
- 基金项目(32077)
- 自然(29143)
- 自然科(28591)
- 自然科学(28589)
- 自然科学基金(28106)
- 省(26571)
- 资助(25011)
- 教育(24627)
- 划(22794)
- 编号(19011)
- 部(18398)
- 国家社会(17150)
- 教育部(16762)
- 重点(16196)
- 人文(16156)
- 发(15200)
- 创(14983)
- 大学(14552)
- 科研(14502)
- 创新(14150)
共检索到144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侯韫韬
本文以中国高铁开通这一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6年172个地级市的微观商品价格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人员流动对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带来的人员流动,能通过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地区间商务往来,显著降低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由此促进地区间产品市场的一体化。通过更换多个代理变量、控制时间趋势、使用基于随机模拟方法的安慰剂检验和事件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别构建了基于最低成本原则和最短距离原则的最小生成树作为两个工具变量来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能推动区域内、区域间以及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高铁站的合理选址与高铁线路的合理设计对充分发挥高铁开通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人员流动 商品价格 高铁网络 最小生成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郑玉璐 姚笛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本文以“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作为传统、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升级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础设施升级(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大,在缓解内生性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升级引致的劳动力流动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更为有效;(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会显著缩小东部城市的区域经济差距。上述结论为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消费强度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所带来的空间相关性问题,更好体现其溢出效应,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消费强度,这种效应是由高铁的局部效应和空间效应所导致。其次,高铁传递了消费需求和资源竞争的信号,加剧了城市间消费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际关系不同,高铁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消费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城市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调整消费引导策略,从而促进本地消费。
关键词:
高铁 居民消费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克中 陶东杰
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引发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转移,新经济地理学称之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本文以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1-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证实了高铁的"虹吸效应",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首先,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途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其次,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越近的地级市受到高铁开通的负向影响越大;第三,高铁的"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分布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孔令池 张智
新时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在于提质增效,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从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首先采用一个新经济地理模型揭示基础设施升级通过降低创业成本,对企业家精神产生促进作用的理论机制。实证上,整理了2005—2017年265个地级市企业工商注册信息、风险投资案例微观数据,并结合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其他传统变量,以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作为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均显著提升了企业家精神,分区域来看,前者对于东部大型城市的积极影响更明显,而后者可以帮助中西部中小型城市弥补前者弱效应。(2)作用机制的间接验证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风险投资这一创业生态系统要素的流动,智慧城市建设则通过数字经济普惠性促进企业家精神。本研究为新时代如何有效利用基础设施“硬件”支撑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召华
利用2009-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了高铁建设对企业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高铁开通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流动,降低了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城市可达性水平提升越多,开通高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作用就越大;从行业异质性来看,高铁开通更多地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要素的再配置及生产率的提高;从城市规模异质性来看,与大中城市企业相比,高铁开通对小城市企业生产率及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高铁 资源错配 企业生产率 可达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韬 冷玉婷 杨佳妮
产品价格波动和黏性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和配置效率,空间异质性以及城市间的经济关联进一步影响价格信号传递。本文基于市场关联视角,在结构引力模型估计中引入市场双侧供需关联,分析影响价格黏性的渠道:行业垄断、市场竞争和政府干预。本文以2020年疫情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验证市场间经济关联对航空公司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行业垄断和市场进入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国内市场价格有效性。市场经济关联对价格黏性的影响随不同渠道存在显著差异。行业垄断导致航班价格动态调整能力下降,价格敏感性降低;市场竞争对价格黏性有抑制作用,竞争加剧造成航班价格调整频率增加;政府干预导致价格黏性下降。
关键词:
价格黏性 市场关联 传递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新飞 陈思宇 李腾
本文使用2010年8月~2012年10月长三角15市87个超市134种零售商品的月度价格数据,对微观商品的价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零售商品平均价格调整期为4.24个月,调整较为频繁且幅度较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2)对商品分类研究发现,酒类、食品类以及软饮料类商品价格变动集中在第一和第三季度,家电类商品价格调整集中在7月至9月,日用品价格不存在季节性变动;(3)预期通货膨胀率、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超市规模对零售商品价格调整具有正向拉动效应,外资超市对零售商品价格的调整幅度偏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小敏 徐盈之
以是否开通高铁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采用中国2004—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实证考察高铁开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总体上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高铁开通的污染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之后,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均支持高铁开通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高铁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在实现单位产出污染减排上的积极作用有赖于高铁网络下发生的要素结构优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嘉贤 刘修岩
本文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测算贫困指数,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高铁开通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有利于降低农村贫困,且距离高铁站越近,减贫效应越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铁开通能显著提高周边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而高铁开通所引发的异地迁移效应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高铁开通而迁移的人口数量不多。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高铁网络在中西部地区的布局,配套完善政策措施,助力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农村贫困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要素流动 创新投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欣 李福平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异质性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对自选问题进行缓解处理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三线城市较明显,而四线与五线城市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即使是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高铁开通对两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传导机制方面,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口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影响,技术创新在全样本与三线城市均存在传导效应,而人口集聚仅在三线城市存在传导效应。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林志帆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城市高铁开通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构造2000—2015年12922个地级市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中国高校知识在城市间流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专利的被引可能性与被引次数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985"高校和"211"高校专利技术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化学、机械和电子类专利技术的传播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大。与"高校对高校"的知识溢出相比,"高校对企业"的知识溢出呈现更强的本地化特征。(2)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可使本地引用两小时车程内的外地高校专利的可能性增加4%,引用数提升17%。从全国范围看,高校知识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高校知识的"流失"。(3)高铁开通通过促进学术会议举办、科技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渠道促进了高校技术知识的传播。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以及平衡高校资源的地区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地理距离 高铁 高校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庄海涛 刘大勇 伏雨
高铁的出现压缩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要素的流动。文章重点关注了高铁开通是否加速了技术创新的外溢这一主题,并采用2008-2013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提升了人均专利引用量,同时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高铁通过促进经济集聚、区域间合作与贸易以及企业间学习等方式增强了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且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时滞大约为2-3年。(2)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加之高铁网络下的资源聚集作用,因此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各城市需要继续完善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为高铁建设提供各项技术与物质的支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充分利用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加大与跨城企业的合作与贸易,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并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技术。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专利引用 失效专利 创新外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