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6)
- 2023(13532)
- 2022(11566)
- 2021(10398)
- 2020(8723)
- 2019(19838)
- 2018(19337)
- 2017(36697)
- 2016(19841)
- 2015(22360)
- 2014(22670)
- 2013(22619)
- 2012(21610)
- 2011(19955)
- 2010(20365)
- 2009(19056)
- 2008(18921)
- 2007(17193)
- 2006(15495)
- 2005(14481)
- 学科
- 济(106316)
- 经济(106228)
- 管理(53984)
- 业(49876)
- 企(37850)
- 企业(37850)
- 方法(37003)
- 数学(32338)
- 数学方法(32020)
- 中国(29678)
- 地方(29484)
- 农(26301)
- 业经(21426)
- 学(21223)
- 财(19249)
- 环境(18689)
- 农业(18060)
- 地方经济(17468)
- 制(16948)
- 贸(16768)
- 贸易(16757)
- 易(16087)
- 融(15654)
- 金融(15652)
- 银(15290)
- 银行(15260)
- 行(14811)
- 发(14745)
- 和(14548)
- 理论(12926)
- 机构
- 学院(298787)
- 大学(297241)
- 济(132372)
- 经济(129567)
- 研究(111918)
- 管理(108337)
- 理学(91553)
- 理学院(90388)
- 管理学(88873)
- 管理学院(88294)
- 中国(84747)
- 科学(68096)
- 京(64598)
- 所(58960)
- 财(57843)
- 研究所(53149)
- 农(51578)
- 中心(50025)
- 江(47138)
- 财经(45155)
- 业大(42574)
- 北京(41543)
- 范(41464)
- 经济学(41412)
- 师范(41066)
- 经(40637)
- 农业(40275)
- 院(39697)
- 州(37578)
- 经济学院(37028)
- 基金
- 项目(190011)
- 科学(148675)
- 研究(139772)
- 基金(135117)
- 家(117894)
- 国家(116906)
- 科学基金(98694)
- 社会(89205)
- 社会科(84512)
- 社会科学(84486)
- 省(75886)
- 基金项目(70885)
- 划(63695)
- 教育(62891)
- 自然(61294)
- 自然科(59761)
- 自然科学(59742)
- 自然科学基金(58642)
- 编号(56807)
- 资助(55508)
- 发(47761)
- 成果(46684)
- 重点(43813)
- 部(41311)
- 课题(40597)
- 创(39010)
- 发展(38626)
- 展(38017)
- 国家社会(36910)
- 创新(36665)
- 期刊
- 济(158772)
- 经济(158772)
- 研究(93995)
- 中国(65394)
- 农(47877)
- 学报(45393)
- 财(43952)
- 科学(43052)
- 管理(40497)
- 大学(33738)
- 农业(32471)
- 教育(31909)
- 学学(31753)
- 融(29656)
- 金融(29656)
- 技术(27589)
- 经济研究(25956)
- 业经(25005)
- 财经(22812)
- 问题(20715)
- 经(19757)
- 业(17399)
- 技术经济(16757)
- 贸(16245)
- 统计(15447)
- 资源(14967)
- 世界(14830)
- 商业(14652)
- 国际(14395)
- 图书(14037)
共检索到47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湖北 人口 区域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湖北 人口 区域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骆琳 李禹锋 王沁
文章从规模性、结构性、效益性三个维度构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DEA交叉效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我国七大地区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我国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七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华东和华北地区实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西北和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正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区间,跃迁趋势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黄山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士华
实施知识产权这一战略,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主要通过人才、应用、管理、保护与创造等方面的战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二者耦合的指标,特别是对适度、适时与适地三方面的耦合状况进行剖析,能够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特定的知识产权发展时期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在对二者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知识产权正处于第三、四阶段的过渡期。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发展战略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原云霄 渠美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耦合关系 协调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技术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二者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合理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通过环境营造、要素供给和开放性提升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从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结构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区域科技金融、强化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