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1)
2023(12207)
2022(10864)
2021(10319)
2020(8657)
2019(20145)
2018(19966)
2017(38597)
2016(21299)
2015(24138)
2014(24102)
2013(24023)
2012(22065)
2011(19968)
2010(19657)
2009(18037)
2008(17532)
2007(15052)
2006(13312)
2005(11599)
作者
(62716)
(52252)
(51692)
(49125)
(33304)
(25141)
(23380)
(20335)
(19895)
(18619)
(17916)
(17602)
(16539)
(16469)
(16075)
(15901)
(15657)
(15469)
(14926)
(14860)
(12968)
(12900)
(12634)
(11939)
(11722)
(11558)
(11491)
(11475)
(10517)
(10324)
学科
(86359)
经济(86234)
管理(60448)
(58404)
(46581)
企业(46581)
方法(39029)
数学(34004)
数学方法(33613)
(25954)
地方(22493)
中国(21709)
(20558)
(19476)
业经(19171)
农业(17419)
(15458)
(15012)
贸易(15005)
(14501)
环境(13913)
(13513)
理论(12872)
技术(12572)
(11717)
金融(11715)
地方经济(11361)
(11306)
(11304)
财务(11233)
机构
大学(303216)
学院(300984)
管理(121071)
(118188)
经济(115612)
理学(105518)
理学院(104264)
研究(103746)
管理学(102493)
管理学院(101948)
中国(75037)
科学(66885)
(65157)
(54411)
(53309)
(51631)
业大(49272)
研究所(48987)
中心(47043)
(46748)
农业(42697)
财经(41661)
(40791)
北京(40489)
师范(40384)
(37793)
(37390)
(35720)
经济学(34410)
师范大学(32947)
基金
项目(214125)
科学(167423)
基金(154421)
研究(154350)
(135655)
国家(134566)
科学基金(114793)
社会(96067)
社会科(90787)
社会科学(90764)
(85001)
基金项目(82848)
自然(76229)
自然科(74346)
自然科学(74328)
自然科学基金(72967)
(70643)
教育(69464)
资助(63707)
编号(63044)
成果(50299)
重点(47958)
(46833)
(46018)
(43748)
课题(42952)
科研(41000)
创新(40905)
教育部(39417)
计划(38931)
期刊
(128161)
经济(128161)
研究(86843)
中国(55616)
学报(50728)
(49402)
科学(47044)
管理(42209)
大学(37970)
(36547)
学学(35819)
农业(34661)
教育(31096)
技术(25315)
(22647)
金融(22647)
业经(21656)
财经(19287)
经济研究(19036)
(17936)
问题(17084)
(16313)
图书(15825)
资源(15700)
科技(15234)
理论(14698)
(14382)
技术经济(14212)
实践(13622)
(13622)
共检索到433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尊固,熊先根  
(一) 保证城乡居民对食物消费的需求是全部经济和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转的最基本保证。直至今日,全世界人们所消费的食物绝大多数还由农村生产和供应。当今世界,除了极少数极端例外,各国食物供应绝不是追求一切都做到自给自足的封闭式自我循环。首先,由于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做不到一切食物的自给自足,即使农产品非常丰富的美国也得从热带地区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咖啡、可可和热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蒋松凯  陈辉  蔡春霞  孙雪丽  李亚春  
与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因素相比,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江苏省沿海地区能源消费情况为基础,研究得出地区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并且1999-2008年该地区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趋势一致。选取人均GDP来代表经济增长数据,人均CO2排放代表碳排放数据,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来分析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和演变态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拟合模型中参数α0为0.245 7,α1为3.658 14e-5,α2为1.318 32e-8,α3为-3.298 09e-13,所以根据模型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申  
秸秆发电,是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秸秆发电的现实意义、资源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地区发展秸秆发电的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玉苗  
江苏沿海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思想,形成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即节点式"产业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式"产业链"开发模式和网络式"产业集群"开发模式,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优势分析江苏沿海的产业开发,希望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宏付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文章总结了江苏沿海三市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并以沿海三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与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明显贡献。建议应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稳定出口规模,重视进口高新技术类产品以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采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内涵及评价指标界定的基础上,对江苏省沿海区域2000—2008年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持续性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负载指数(A1)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9上升至2008年的1.573。在时间序列上,系统生产要素投入能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初级生产力稳定性较弱。②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经济效益,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集约不经济现象,且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差异性呈上升趋势。2008年土地集约度(B1)为1.85×1016sej/hm2,不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立  
近年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总体处于数量型调整阶段,产业素质提高明显滞后,三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决定江苏沿海地区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关键力量,其中第二产业是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提升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主要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锋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1999—2008年物流需求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并选择了最优灰色GM(1,1)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未来5年的物流需求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在建立的灰色GM(1,1)模型群中,6维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未来5年内江苏沿海地区物流需求仍会有大幅度增长,因此要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亚鑫  李馨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油饲兼用的农产品,其供给水平对我国的食物供给安全和物价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和出口国,中美贸易摩擦,大豆首当其冲成为重要谈判筹码,对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水平和市场价格形成直接影响,并进而影响国内大豆生产。文章以中美贸易摩擦前后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的沿海代表性省份,江苏的大豆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贸易摩擦对其大豆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农民收入等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摩擦对江苏大豆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豆产量和市场价格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加大大豆良种繁育与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户大豆经营收入,增加农民种豆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陈辉  孙雪丽  李亚春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伟   于会娟   韩立民   朱文东   郇晓萌  
立足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双视角审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尝试。文章采用食物种类核算方法和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测算了沿海地区11省份8类食物和3种营养成分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的供需平衡状况,并融合对比2种视角差异,进一步探索沿海地区食物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整的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方面,沿海各省份均有生产量较大的食物种类,山东、江苏和河北营养生产量较大,福建、海南、天津和上海营养生产量较小。(2)消费方面,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和浙江的食物种类消费和营养消费量均较大,人口是带动食物消费量的第一大因素。(3)种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蔬果和水产品产量充足,食用油则严重不足;山东、河北和辽宁在多种食物上有大量盈余,广东则大量缺额。营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蛋白质供需状况好于热量和脂肪,但总体来看,营养自给能力并不乐观且叠加营养不平衡问题;营养盈余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江苏,缺额主要集中在广东。(4)沿海地区要在供给端遵循“固强补弱”和需求端“提倡健康饮食与减少食物浪费相结合”的原则来调整食物供需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