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
- 2023(1840)
- 2022(1618)
- 2021(1333)
- 2020(1044)
- 2019(2338)
- 2018(2061)
- 2017(3935)
- 2016(2119)
- 2015(2232)
- 2014(2129)
- 2013(2125)
- 2012(1854)
- 2011(1644)
- 2010(1648)
- 2009(1486)
- 2008(1489)
- 2007(1309)
- 2006(1148)
- 2005(1038)
- 学科
- 济(11218)
- 经济(11197)
- 方法(6729)
- 数学(6557)
- 数学方法(6438)
- 管理(5262)
- 业(5177)
- 人口(4959)
- 中国(4575)
- 企(3592)
- 企业(3592)
- 财(2407)
- 农(2330)
- 国人(2090)
- 中国人(2039)
- 地方(1969)
- 学(1878)
- 农业(1797)
- 制(1652)
- 业经(1594)
- 务(1579)
- 财务(1575)
- 财务管理(1573)
- 策(1565)
- 企业财务(1536)
- 发(1442)
- 环境(1413)
- 问题(1378)
- 贸(1307)
- 贸易(1305)
- 机构
- 大学(33404)
- 学院(31908)
- 济(15418)
- 经济(15196)
- 研究(12770)
- 管理(11801)
- 理学(10672)
- 理学院(10524)
- 管理学(10080)
- 管理学院(10014)
- 中国(9028)
- 科学(7399)
- 京(7140)
- 所(6966)
- 财(6640)
- 研究所(6339)
- 财经(5637)
- 农(5603)
- 中心(5601)
- 经济学(5543)
- 经(5223)
- 经济学院(5157)
- 业大(5054)
- 北京(4589)
- 农业(4542)
- 院(4378)
- 财经大学(4325)
- 江(4146)
- 范(3811)
- 师范(3766)
共检索到4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磊
一、概述 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人口预测的客观基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人口预测方法。尽管各种方法的具体作法不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即构造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参数的初始值以及估计各种预测参数的未来变化趋势。如果可以构造出有效的预测模型,并且能够确定出精确的初始参数,那么人口预测也就成了对参数趋势的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建华,于弘文,李希如,许屹,姜涛
在对不同调查普查数据分析基础上,估计了1980-200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1980-1990年生育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上、1991年生育水平低于或接近更替水平,然后保持下降趋势。通过调整“五普”年龄结构、假设未来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设计了三种人口预测情景方案,采用年龄递进模型,对未来50年中国大陆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人口总数、老年人口数、劳动力年龄人口数及生育旺盛期妇女数变化趋势,讨论了未来中国大陆人口可能达到的峰值人口数及实现零增长的时间。
关键词:
第五次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人口预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舒畅
就生育因素而言,不难得到预测年份的出生人数与生育率的关系: B=P_f(15—49)·?(15—49)P_f(15—49)为预测年份15—49岁妇女人数(用年龄移算得出);?(15—49)为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考虑到年龄别生育率及妇女的年龄构成,进而得到预测公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胜
人口预测模型的选择和预测参数的科学认定 ,是人口预测实践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环节。依据人口发展变化的自然特征和遵循人口预测的科学原则和方法 ,是取得优秀预测成果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佳音 孙骁
文章使用2000~2010年人口普查的北京市及其各区县数据,将生育率组合模型及灰色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分年龄别生育率预测当中。从总体趋势以及生育率随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及预测,为北京市及其各区县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关键词:
2000年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胡华清
本文应用LTC方法首次完成了中国随机人口预测,并全面介绍了这一方法。给出了从1990年到2050年的包括人口数、老龄比和负担比变化的期望和置信区间等主要结果,显示了这种预测的多种用途,如评价确定性方案预测的可能性等,弥补了传统的“高一低”方案法所无法回答发生某个状态概率的缺点,为科学决策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焕清
文章以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出生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人口发展方程中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不同人口政策下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行政策不变,人口峰值会在2021年达到13.7亿人,人口结构呈快速递减型,"少子老龄化"现象严重;如果取消现行政策,人口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如果适度放松政策,人口峰值会在2045年达到15.2亿人,人口结构会向平衡的自然更替水平发展。适度放松政策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珑 甄号召 王健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生育率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是一个各国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则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潜力,拖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研究者对于生育率变化决定因素的规律尚未充分认识,在解释这种不对称乃至对立的因果关系方面颇显捉襟见肘,构成一个所谓的“生育率悖论”。本文通过援引国际经验和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转变过程,尝试揭示中国目前形成的极低生育率不是一种宿命。通过更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或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家庭发展的诸因素,拓展家庭资源预算曲线,可以预期生育率朝着更替水平(同时也是意愿水平)的反弹,从而打破生育率悖论。
关键词:
老龄化 生育率 家庭发展 人类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重大决策案例采编组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一个会议室。 宋健正大声疾呼:今天,我们的人口已经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为了四个现代化,如果少生一个孩子也算作牺牲的话,那算得了什么! 这事发生在1980年6月的一天。3个月后,中共中央发表了“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严浩
一、人口指标和人口预测是落实“十一五”纲要目标的基础数据“十一五”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六个领域的战略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