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4)
- 2023(18447)
- 2022(15818)
- 2021(14529)
- 2020(12214)
- 2019(27748)
- 2018(27143)
- 2017(52449)
- 2016(28250)
- 2015(31212)
- 2014(30907)
- 2013(30369)
- 2012(27629)
- 2011(24845)
- 2010(24606)
- 2009(22526)
- 2008(21478)
- 2007(18560)
- 2006(16129)
- 2005(13830)
- 学科
- 济(126517)
- 经济(126397)
- 管理(80974)
- 业(75752)
- 企(62325)
- 企业(62325)
- 方法(54803)
- 数学(48235)
- 数学方法(47655)
- 农(30498)
- 中国(29993)
- 财(29028)
- 学(27231)
- 地方(26436)
- 业经(25854)
- 农业(20927)
- 贸(20526)
- 贸易(20516)
- 易(19877)
- 制(19730)
- 务(18558)
- 财务(18484)
- 财务管理(18450)
- 环境(18209)
- 理论(17977)
- 和(17559)
- 企业财务(17508)
- 技术(17189)
- 地方经济(15668)
- 融(15583)
- 机构
- 大学(401551)
- 学院(399762)
- 济(166318)
- 经济(163073)
- 管理(157326)
- 理学(137894)
- 理学院(136354)
- 研究(136088)
- 管理学(133798)
- 管理学院(133100)
- 中国(97933)
- 科学(85525)
- 京(83899)
- 财(72187)
- 农(68928)
- 所(68258)
- 业大(63566)
- 研究所(62820)
- 中心(60921)
- 财经(59310)
- 江(56198)
- 农业(54293)
- 经(54110)
- 北京(52065)
- 范(51268)
- 经济学(51090)
- 师范(50636)
- 院(49459)
- 经济学院(45962)
- 州(45165)
- 基金
- 项目(283090)
- 科学(222194)
- 基金(206642)
- 研究(200289)
- 家(182616)
- 国家(181161)
- 科学基金(155330)
- 社会(128205)
- 社会科(121587)
- 社会科学(121556)
- 省(110247)
- 基金项目(109828)
- 自然(102903)
- 自然科(100554)
- 自然科学(100527)
- 自然科学基金(98739)
- 划(93131)
- 教育(92047)
- 资助(85103)
- 编号(79459)
- 重点(63769)
- 成果(62458)
- 部(61914)
- 发(60433)
- 创(58479)
- 科研(54724)
- 创新(54703)
- 课题(54334)
- 国家社会(53386)
- 教育部(53011)
- 期刊
- 济(176616)
- 经济(176616)
- 研究(115291)
- 学报(69007)
- 中国(68783)
- 科学(61535)
- 农(61163)
- 管理(56677)
- 财(54541)
- 大学(51871)
- 学学(49522)
- 农业(41948)
- 教育(38116)
- 技术(34354)
- 经济研究(30067)
- 融(29406)
- 金融(29406)
- 财经(29014)
- 业经(28074)
- 经(24998)
- 问题(22822)
- 业(21042)
- 技术经济(20227)
- 科技(19554)
- 版(19257)
- 统计(18691)
- 商业(17945)
- 业大(17928)
- 理论(17643)
- 图书(17273)
共检索到566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萍 李旭
人口道德通过对个人效率、企业行为及市场交易秩序的调节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口质量结构视角,将道德、身体和文化科学素质同时引入增长模型,运用PLS方法就其1989~2010年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11年为1期,对比不同时期该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口道德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且变化最为显著。因此,提高人口道德素质将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回报,人口质量结构协调发展应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人口道德 人口质量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国宏
提高人口质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在中国理论界和决策者中,似乎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然而,人口质量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则是迄今未见有深入的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由于缺乏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定量分析,以致于在论证人口质量的作用时,往往只能援引发达国家的经验实例来说明,而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振 孙志军
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对人口结构的作用。将这一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在估计理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教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体技术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教育通过降低生育率和提升寿命,推动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口抚养负担,并通过推迟毕业时间,降低劳动参与率;第三,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劳动参与率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人均收入的增长。总而言之,教育解释了人口结构的变动,但是并未加剧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经济压力。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教育经济影响的分析视角,也对完善我国公共教育和生育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祎平 杨艳琳
文章利用中国1987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别考察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9%,劳动年龄人口中最具生产力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7%;其次,测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1987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69%,同时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将会关闭;再次,利用分解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青
经济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通过人力资源和人的各种需求而联系起来。通过推导出含有年龄结构系数M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将教育人力资本和干中学经验资本及就业效应共同体现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以山东省140个县域单元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发现:①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和考虑空间效应,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现实中应重视年龄结构和空间溢出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②所有劳动适龄组均刺激经济增长,但以15-29岁年龄组的影响最显著;③除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显现出条件β-收敛;短期看人口增长和储蓄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负;④鼓励30-44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祎平 杨艳琳
文章利用中国1987~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别考察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9%,劳动年龄人口中最具生产力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人均GDP增加1.7%;其次,测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1987~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69%,同时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将会关闭;再次,利用分解分析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加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艺容 尹有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点表现为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但空间有限;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少儿抚养比以及总抚养比正相关,而与老年人口抚养比负相关;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负相关,与老年抚养比也呈负相关关系,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家庭储蓄需求假说"相符;少儿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反向关系,同时抚养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延缓退休、放开二胎等政策将有利于适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维持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俊杰 张国防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政策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英芳
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口效应,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必须充分重视人口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形成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良性经济循环,加速经济发展。当前深入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对
文章通过采取2002~2011年十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了与人口质量红利有关的变量,结果发现:在与人口质量红利有关的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人口质量红利的释放,具有正的影响,而且富有弹性。基于此,中国在向人口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有效推进城市化,并加大国家层面的教育投资,配套合理的教育政策以及劳动者健康保障的制度安排,从而使人口质量红利提升速度加快,以适应当前的调结构,促增长,满足经济增长需要,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人口质量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婷婷 逯进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17年面板数据,从系统协调发展视角分析了各省级经济体的储蓄、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三大系统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三系统综合指数趋势图来看,2005年之前三者均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以后人口结构综合指数趋于平稳,储蓄近些年也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态势,而经济增长虽然继续上升,但增长速度却明显下降;第二,从长期看,三系统存在较为稳定的正向协调发展特征,其中"人口—储蓄"二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优化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而"人口—经济"和"经济—储蓄"二系统空间匹配效率较低,不利于三系统耦合度的提升;第三,无论是三系统还是二系统,其耦合数值均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并且区域差距日趋明显;第四,从三大系统空间重心变动的轨迹特征看,我国经济、储蓄和人口结构重心整体呈现出阶段性方向转移特点。
关键词:
老龄化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志威 吴铁雄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收入方程,利用1997-2007年我国省区面板数据,使用控制了省区固定效应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克服环境质量和人口素质的内生性,分析环境质量和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环境的恶化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人均教育水平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潜力也就很大。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监督;推进技术改革,推广绿色技术,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实 孙立达 梁延丽 郭建宁 李永吉
该文以宁夏西吉县11个小流域以及黄家二岔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人口的体力素质、文化素质和消费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人口质量因素对流域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质量因素对流域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在流域经济水平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时,体力素质是影响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文化素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口的消费与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发展科技、提高人口质量,是提高人口生活水平和促进流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口质量 经济发展 流域 相关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蔡昉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挑战和冲击,也有赢得改革红利的机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不期而至”两大特点。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四点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负增长:一是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二是关注人口趋势性变化而非总量变化,三是提高人才质量与机器替代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四是把握增量的挑战、结构的潜力、总量的机遇。改革和政策的机会窗口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以提高人力资本,改革户籍制度以释放农业劳动力,改善收入分配和均等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释放消费动力。此外,借鉴欧洲的经验,福利国家的建设还可以逆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
基于产业部门视角的经济增长结构变迁效应研究
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再检验
环境质量视角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质量中介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二维视角
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
税制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
研发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双向影响效应的研究
高速铁路对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增长的中介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