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
- 2023(1813)
- 2022(1607)
- 2021(1464)
- 2020(1349)
- 2019(3279)
- 2018(3094)
- 2017(5924)
- 2016(2873)
- 2015(2951)
- 2014(2683)
- 2013(2787)
- 2012(2484)
- 2011(2278)
- 2010(2426)
- 2009(2180)
- 2008(2208)
- 2007(1949)
- 2006(1942)
- 2005(1829)
- 学科
- 济(13469)
- 经济(13448)
- 管理(6088)
- 中国(5771)
- 业(5581)
- 人口(4506)
- 企(4165)
- 企业(4165)
- 方法(4064)
- 关系(3523)
- 农(3410)
- 数学(3354)
- 数学方法(3263)
- 学(3010)
- 地方(2881)
- 经济关系(2585)
- 财(2513)
- 对外(2502)
- 制(2459)
- 贸(2368)
- 贸易(2364)
- 外经(2360)
- 对外经济(2346)
- 农业(2291)
- 易(2280)
- 业经(2190)
- 理论(2112)
- 国人(2020)
- 中国人(1956)
- 策(1898)
- 机构
- 大学(39830)
- 学院(37322)
- 济(17457)
- 经济(17150)
- 研究(16839)
- 管理(13053)
- 中国(12297)
- 理学(10888)
- 理学院(10739)
- 管理学(10440)
- 管理学院(10353)
- 京(9186)
- 所(8934)
- 科学(8809)
- 财(8549)
- 研究所(7882)
- 中心(7008)
- 农(6453)
- 财经(6419)
- 江(6240)
- 北京(6133)
- 经(5856)
- 院(5836)
- 经济学(5769)
- 范(5656)
- 师范(5622)
- 经济学院(5124)
- 业大(4921)
- 农业(4852)
- 省(4842)
共检索到67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翟振武 侯佳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对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最令学者担忧的是人口逆淘汰现象的出现。“逆淘汰”的赞成者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城镇少生、农村多生的格局会造成中国人口素质下降,产生“逆淘汰”现象。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的素质非但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日益得以改善和提高。文章从事实出发,将20多年来城乡教育素质、健康素质加以比较,辅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数据,论证中国人口素质没有降低的原因,最终证实“人口逆淘汰”并不存在。
关键词:
人口素质 城市化 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漆莉莉
知识经济时代已不是遥远的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对于我国在新世纪,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国是否存在人口逆淘汰, 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逆淘汰问题,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理论与数量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郑凌云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所谓"逆淘汰",简言之,即指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现象。肖舒楠在《中国青年报》(8月18日)撰文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感觉当前社会"逆淘汰"现象普遍,不仅仅在经济学界存在"逆淘汰"现象,当下社会"富二代"、"拼爹"等词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逆淘汰"机制的存在。什么样的人容易在"逆淘汰"中获胜?是有权有钱有背景的人;其次是喜欢投机、使用计谋的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西平 连旭
品牌逆淘汰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经济秩序和社会风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品牌逆淘汰是市场经济中违反正常竞争规则、违背协议道德的非理性行为,往往表现为品牌失信。它源于市场竞争规制失范,协议道德失守,也受制于社会的潜规则。要根治品牌逆淘汰,除了强化政府对商业环境的治理,重塑合理的、有序的"竞争空间",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净化社会风尚。
关键词:
品牌 逆淘汰 治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阎天三,靳草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控制工作成就卓著。但我们看到,迄今为止计划生育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计划生育东紧西松,西北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死角;二是城市计划生育手段多而全面,而农村措施薄弱,使农村成为工作难点;三是残疾儿童的生育构成中华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福华
"逆向淘汰"是指由于某些制度、管理方法或环境缺陷,流失了优秀者,导致组织失去活力。本文归纳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逆向淘汰"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治理策略,如:强化学术权力,淡化行政权力;科学设计管理制度;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培育优良的大学学术文化,增强教师守护学术的信念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力资源 逆向淘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君国 宋子义
小Li:你入职我们公司时,是你“仗剑走天涯”,一年内的第三次跳槽。我们公司是再生能源公司,通俗来说就是垃圾处理公司,由于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没有太多余地挑选员工,尤其像你这样的大学生。因此对于你的入职,我作为公司高管非常重视,也对你寄予厚望。在管理上,我始终认为没有不好的员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其本身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机制,如果员工与管理者都抵制这种制度,市场自然会将其淘汰。法律只是一种底线性的规定,应当给其留下空间。司法应启用其本身的纠偏机制,去对待"末位淘汰"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保证这项制度的公平合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凡兴
是否在企业中实行末位淘汰,可能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领域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有关末位淘汰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对有关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终结对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的讨论。我们将继续关注有关的不同观点。——编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纪生 郭林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经历了初期“繁荣”之后,目前已进入市场化淘汰时期。文章首先指出我国证券基金逐渐露出的若干淘汰信号,进而从内外部(即主客观)两大方面分别审视其淘汰成因,最后落脚到详尽拟定反淘汰对策上来。文章首开证券基金淘汰与反淘汰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为理论创新,更是为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 淘汰 反淘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睿 王治 段从清
本文利用2005-2011年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数据,通过对独立意见发表后1-3年内独立董事离职和获得新职的观测以及离职独立董事与其继任者在独立性和声誉水平两个方面的比较,对独立董事的"逆淘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被独立董事提出质疑的上市公司群体中,"逆淘汰"效应非常严重,尽职独立董事离职概率显著较高,并且其继任者的独立性和声誉水平均较低。独立董事人力资本市场对这种局部上市公司的"逆淘汰"效应并未给予纠正,反而在更大范围内加剧了"逆淘汰",尽职独立董事随后获得其他公司独立董事的职位数显著低于未尽职独立董事,这也说明独立董事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奖惩机制。另外,绝大多数尽职独立董事的离职发生在...
关键词:
独立董事 逆淘汰 独立意见 尽职监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辉
中国在甲基溴使用方兴未艾之际 ,就面临着要签署条约 ,淘汰使用甲基溴 ,势必对中国的相关农业生产 ,尤其是保护地农作物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设计了一个模型 ,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在三套淘汰甲基溴方案中评估这种影响。研究结果分析表明 ,执行第二种淘汰方案 ,即 2 0 0 5年以后的甲基溴总用量年度递减的速度从小到大逐年增加 ,但给定加速度为常数 ,直至 2 0 1 5年时为 0 ,对我国蔬菜、草莓、中草药 (含人参 )生产影响最小。
关键词:
甲基溴 经济模型 保护地作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付权
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已有十几年历史,在全球二三十年了,排名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有限公司。在中国做E-leaming做了大约有四年的时间,我本人从2001年-2004年在中国做E-learning,也是三四年的时间。 怎样持久地获得竞争力 有位嘉宾问我,你们说估计2005年中小企业有50%会死掉?我回答这不是我们说的,而是美国的一家公司说的。中国的小型E-learning企业怎么活?以后企业不仅有,而且要有知识管理,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祯 陈琳
"以末位转岗为主,最终淘汰为辅"的说法更贴近末位淘汰的正确做法。但多数管理者都简单地把"淘汰"理解为裁员,不分时间,不分条件,不分对象地考核,然后把"末位"作为辞退理由。一、末位淘汰:兴起与争议当GE从全美第十成长为世界第一,从一家市值140亿美元的工业制造企业转变为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其成功背后让人津津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