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2)
2023(3372)
2022(2905)
2021(2754)
2020(2243)
2019(5373)
2018(5357)
2017(9766)
2016(5539)
2015(6474)
2014(6272)
2013(6266)
2012(6076)
2011(5685)
2010(5594)
2009(5250)
2008(5149)
2007(4835)
2006(4369)
2005(4080)
作者
(19185)
(16112)
(15983)
(15072)
(10313)
(8021)
(7120)
(6507)
(6283)
(6037)
(5611)
(5447)
(5414)
(5311)
(5294)
(5070)
(5024)
(4802)
(4773)
(4747)
(4222)
(4084)
(4026)
(3922)
(3681)
(3659)
(3603)
(3543)
(3526)
(3505)
学科
(20279)
经济(20243)
(13740)
管理(12525)
(9120)
(8850)
企业(8850)
中国(8082)
方法(7889)
(6979)
数学(6662)
数学方法(6554)
农业(6543)
人口(6407)
(5367)
(5109)
地方(4712)
业经(4245)
(4083)
贸易(4082)
(3975)
(3235)
金融(3232)
(3226)
理论(3214)
(3207)
银行(3176)
(3141)
(3079)
问题(3052)
机构
大学(84184)
学院(81007)
研究(36220)
(31829)
经济(31120)
管理(26699)
中国(26493)
科学(23936)
(23049)
理学(22574)
理学院(22241)
管理学(21656)
管理学院(21531)
(20638)
(19647)
研究所(18849)
农业(18395)
业大(16393)
中心(16157)
(14178)
(13743)
(12908)
(12809)
北京(12676)
农业大学(11691)
(11394)
师范(11166)
科学院(11110)
财经(10830)
(10670)
基金
项目(56080)
科学(42682)
基金(40296)
(38092)
国家(37733)
研究(37307)
科学基金(29870)
社会(22687)
社会科(21219)
社会科学(21212)
(21037)
自然(20721)
基金项目(20630)
自然科(20196)
自然科学(20184)
自然科学基金(19845)
(19298)
资助(17182)
教育(17018)
编号(14523)
重点(13266)
成果(13021)
(12422)
(12339)
计划(11962)
科研(11111)
(11016)
科技(10948)
(10931)
课题(10869)
期刊
(37097)
经济(37097)
研究(26372)
(21392)
中国(21307)
学报(20311)
科学(17601)
大学(14613)
农业(14065)
学学(13797)
管理(10218)
(10156)
教育(9789)
(7983)
金融(7983)
(7286)
业大(6383)
技术(5933)
经济研究(5740)
财经(5611)
农业大学(5394)
(5384)
业经(5362)
问题(5063)
(4920)
世界(4641)
(4507)
图书(4455)
林业(4248)
国际(4237)
共检索到13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戎  
自本世纪初开始,赤峰地区(原昭乌达盟)就是我国华北农业人口向北方迁移的一个重要区域。在短短几十年间,大片草场被开垦成农田,原居住的蒙古族牧民,有的迁到更北的草原,保持着畜牧业的传统,大部分留了下来,变成了农民,并且在与汉族移民的朝夕相处之中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在民族构成、生产类型和迁移历史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于1985年在赤峰地区进行了以迁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调查。首先用分类选点的方法,从旗县有关部门的人口迁移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扬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于1986年下半年组织16个省、自治区和自辖市(以下简称省)的相关单位,在这些省的43个市和31个镇进行了一次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是“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调查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该课题“取得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部分资助”并“被列为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这是建国37年来(1949—1986)第一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调查,功不可没。笔者是这一课题的秘书,躬逢其盛,不胜荣幸;也因此多少了解一些情况,知其由于各种原因,在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数据汇总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等方面,从学术角度看存在几处明显的“硬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逢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富裕劳动力除了进入本乡本土的乡、镇、村企业外,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城市,从县市直到直辖市,为我国的城市发展补充了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他们自身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人口问题。尤其是上海,随着浦东开发,城市经济模式需要相应的人口迁移政策,但是我国人口迁移统计还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方明,孙炳耀,李汉林,王琪,王颖  
一塞上江南人在黄沙滚滚、草木罕见的毛乌素沙漠北缘座落着一个小城——东胜市,5.4万居民,7.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在发达地区只能是一个小镇而已,远够不上建市资格。然而在这人烟稀少的大漠里,数万人的居民点是罕的。内蒙南部伊克昭盟8.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庆年  施国庆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再次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环境、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迁移活动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但我国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的专项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回顾国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做了梳理。除了对环境、气候变化移民概念和分类的讨论外,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全球、国家或是地区层面上对迁移人口数量的估算,回答环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二是探析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导致人口迁移的机理研究方面。三是对相关政策响应的研究,比如如何应对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启明  
本文以人口为基本出发点,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物理场论及最大熵原理,初步提出迁移场理论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 人口迁移过程首先是由区域外部的动因作用于区域内部,然后再由区域内部向区域外部扩散的过程,即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金星,贾秀嵩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区差异性极大,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的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对了解我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及人口迁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司秀  
人口普查的任务一般是调查静态人口,提供某一时点的人口总数、人口分布与人口,构成等情况。通常,人口出生、死亡、迁移等变动,都属年度动态统计报告的内容。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辉  
清代中期的一个多世纪里,由于越来越严重的人口压力,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旷日持久、以自发性为主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种类主要有农垦型、商贩型和工匠及佣工型,各类迁移的方向、规模和社会影响,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促进了人口的合理分布和文化传播,同时还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人口迁移活动也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发生土著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冲突等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俊鸿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迁徙流动的总称。人口迁移对于人口的分布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摸清某一区域人口迁移的来龙去脉,对于制定当地的经济文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机制 ,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人口迁移分析程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力布局的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