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2)
2023(5343)
2022(3817)
2021(3446)
2020(2629)
2019(6074)
2018(6084)
2017(12161)
2016(6547)
2015(7603)
2014(7777)
2013(7558)
2012(6540)
2011(5882)
2010(5864)
2009(5435)
2008(5457)
2007(5209)
2006(4804)
2005(4615)
作者
(19162)
(15982)
(15908)
(15204)
(10275)
(7590)
(7245)
(6459)
(5995)
(5834)
(5488)
(5432)
(5179)
(5057)
(5037)
(5021)
(4732)
(4648)
(4634)
(4452)
(3959)
(3868)
(3782)
(3771)
(3690)
(3635)
(3570)
(3484)
(3309)
(3186)
学科
(35951)
经济(35911)
管理(18744)
(17774)
(12350)
企业(12350)
中国(12295)
方法(11018)
(10970)
数学(9774)
数学方法(9732)
业经(7427)
农业(7250)
地方(6627)
(6585)
(6556)
人口(6493)
城市(6296)
城市经济(5589)
(5533)
(5418)
金融(5415)
地产(5402)
(5402)
房地(5402)
房地产(5402)
(5080)
银行(5068)
(4952)
(4893)
机构
大学(99451)
学院(98045)
(44778)
经济(43903)
管理(37001)
研究(35583)
理学(30966)
理学院(30648)
管理学(30185)
管理学院(30002)
中国(28295)
(21679)
(21236)
科学(18671)
(17933)
财经(17183)
中心(16236)
研究所(15773)
(15713)
(15572)
(15498)
经济学(15254)
经济学院(13690)
北京(13486)
财经大学(12844)
业大(12613)
(12508)
师范(12400)
(12239)
(12074)
基金
项目(61364)
科学(49287)
基金(46225)
研究(45607)
(39897)
国家(39584)
科学基金(34355)
社会(31238)
社会科(29592)
社会科学(29584)
基金项目(23992)
(22341)
自然(20925)
自然科(20495)
自然科学(20491)
教育(20292)
自然科学基金(20148)
(18820)
资助(18569)
编号(18303)
成果(15211)
(13876)
国家社会(13588)
重点(13489)
(13351)
课题(12400)
教育部(12240)
(12025)
(11831)
人文(11792)
期刊
(53615)
经济(53615)
研究(34019)
中国(21360)
(16454)
(15738)
科学(14327)
管理(14283)
学报(13382)
(13340)
金融(13340)
大学(10875)
学学(10256)
农业(10007)
财经(9421)
经济研究(8665)
业经(8575)
(8212)
教育(8204)
问题(7696)
技术(7320)
(5404)
理论(5377)
现代(5266)
商业(5074)
世界(5058)
(4941)
国际(4886)
实践(4663)
(4663)
共检索到15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本文以家庭户为单位,考察了人口迁移、城镇化以及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现历年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等于户均住房套数、总人口、城镇化率与家庭规模倒数的乘积,并测算各因子的贡献。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理论上,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的轨迹呈现类似城镇化的S型路径,城镇新增基础住房需求与城镇化速度同步,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增长率等于城镇化增长率;房价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类似城镇化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减速上升,再加速下降,最后减速下降的钟型轨迹"。通过经验教据加以测算显示,从城镇化引致的基础需求,基础需求以及总需求上看,房价分别于2003年,2008年以及2014年左右下降。进一步理论推断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各大区域板块或不同层级城市板块之间的房价可能存在钟型曲线接力式传递的特征。上述这些理论和经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城镇化对住房市场影响机制的理解,可能会为进一步制定房地产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戎爱萍  郭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山西为例,从城镇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从而对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元华  杜静  
文章基于人口迁移理论,引入了物理学中的"势",运用势理论,提出了"人口势场"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中的问题,探索了促进富余人口迁移的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徐进,郑凌云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是一个人口不断向西迁移的历史。西部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人口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西进运动和城镇化值得中国西部开发借鉴。在中国西部开发中,要调整西部城镇发展的畸形结构,实施以大都市的扩展和县城的提升为核心的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恩平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个人(或家庭)生命周期存在一个特定的购房年龄,社会人口也存在一个特定的住房需求密集年龄段,并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人口对商品住房的需求存在20~28岁、39~48岁两个需求密集年龄段,并且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呈现以2014年为拐点急剧转换的倒V形变化趋势。计量分析结果也表明,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的变化对住房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2014年之前住房密集年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住房需求和住房价格的快速增长,2014年之后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的快速下降也将导致住房需求的快速萎缩和住房价格的急剧调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增洋  费金金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后地区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导致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以获取高收入为主要目标,而无视城镇定居成本,增强了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趋势,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提高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是加快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保乾  陈盼  
运用协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将2006—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数据进行灰色系统序参数化处理,然后将其代入城镇化与住房市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在江苏省层面,住房市场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两系统由"中度失调"转变为"高度协调";另一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与住房市场的发展水平间协调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促进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使两者最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保乾  陈盼  
运用协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将2006—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数据进行灰色系统序参数化处理,然后将其代入城镇化与住房市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在江苏省层面,住房市场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两系统由"中度失调"转变为"高度协调";另一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与住房市场的发展水平间协调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促进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使两者最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樊雪志  董继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曹景椿  
伴随改革、开放、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严重制约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要依据经济的发展 ,适时、适量、适度的进行 ,不能一步到位 ,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 ,在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基础上 ,促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以加速人口城市化的步伐 ,促进城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武赟  贺琨  王清  
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通过回顾贵州城镇化进程,分析其城镇化的特点,探讨贵州城镇化进程对商品房市场容量的带动作用。研究表明:(1)贵州近十年的新进城镇人口使得商品房市场容量增长了约8千万平方米,约为整个市场容量的一半;(2)未来贵州商品房市场容量增长前景看好,从新进城镇人口刚性需求与原有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两个方面将增加2.2亿平方米的市场容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斌  
文章以城市住房作为主要关注点,研究发现,非个人性的结构因素越来越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差距拉大和社会排斥的主要原因。随着住房改革制度的完成,各城市不同水平的房价及差异巨大的增长速度导致城市住房价值结构性地被多次重新认定。顶端城市和居住区的住房加速升值,而末端城市和居住区的住房的价值上升速度则相对缓慢。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住房甚至还是实现了所谓的自我增长方式。城市住房价值差异的拉大促使住房成为城市排斥外来者和扩大差距的一种有力工具,流动者的迁移成本因此而迅速增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卫晓  赵辰昕  
我国各类城市住房市场发育程度不尽相同。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大,住房投资增长率快,开发建设规模大,住房市场总体水平较高;而一些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较少,住房投资额度较低,房地产行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光玉  洪璐  
本文利用完全信息混合战略动态博弈方法对中国城镇住房市场销售者与购买者交易过程进行博弈分析。根据精炼纳什均衡解,在销售者预期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最优定价由销售者交易时间贴现因子决定,且与贴现因子呈反向变化关系;在预期市场条件变化情况下,最优定价由贴现因子与市场条件变动系数共同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