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6)
2023(8081)
2022(6749)
2021(5984)
2020(4609)
2019(10416)
2018(10216)
2017(19114)
2016(10015)
2015(11168)
2014(11267)
2013(11388)
2012(11171)
2011(10549)
2010(10935)
2009(10193)
2008(9847)
2007(8880)
2006(8450)
2005(8125)
作者
(31061)
(26019)
(25980)
(24560)
(16794)
(12454)
(11554)
(10044)
(9995)
(9393)
(9192)
(8584)
(8505)
(8471)
(8245)
(7973)
(7656)
(7471)
(7455)
(7178)
(6809)
(6402)
(6320)
(6162)
(5969)
(5860)
(5712)
(5656)
(5374)
(5228)
学科
(70313)
经济(70256)
管理(24007)
地方(23782)
(22974)
中国(21263)
方法(16275)
(15714)
(15350)
企业(15350)
地方经济(15309)
业经(14154)
数学(13959)
数学方法(13893)
(11838)
农业(11429)
(11195)
(10512)
金融(10512)
(9719)
银行(9710)
(9608)
(9572)
环境(9473)
(8639)
贸易(8629)
发展(8243)
(8220)
(8171)
产业(8079)
机构
学院(155727)
大学(153710)
(77562)
经济(76108)
研究(65156)
管理(53011)
中国(48958)
理学(43576)
理学院(42967)
管理学(42421)
管理学院(42114)
科学(36532)
(34132)
(33840)
(32869)
研究所(30397)
中心(27815)
经济学(25298)
(25108)
财经(25094)
(25030)
北京(22590)
(22571)
(22563)
(22519)
师范(22387)
经济学院(22314)
(20554)
科学院(20468)
(19623)
基金
项目(92729)
科学(72955)
研究(70721)
基金(65535)
(56476)
国家(55948)
社会(47339)
科学基金(47004)
社会科(44863)
社会科学(44855)
(37064)
基金项目(33643)
教育(30743)
(30370)
编号(27918)
(27869)
自然(26499)
资助(26463)
自然科(25817)
自然科学(25811)
自然科学基金(25339)
成果(23513)
发展(23268)
(22889)
重点(21367)
课题(20987)
国家社会(20013)
(19969)
(18863)
(17802)
期刊
(102851)
经济(102851)
研究(58145)
中国(38218)
(25383)
(23199)
管理(22588)
科学(21617)
学报(20870)
(18597)
金融(18597)
经济研究(17540)
农业(17375)
教育(17007)
大学(16131)
业经(15843)
学学(15189)
技术(14606)
财经(13459)
问题(13014)
(11870)
世界(9981)
(9578)
技术经济(9555)
国际(8918)
(8822)
经济问题(8455)
商业(8450)
经济管理(8016)
改革(7971)
共检索到266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章云  
一、甘肃、青海的自然条件 甘肃省位于我国中北部,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处,海拨在1000~3500m以上,是山地形高原,9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戈壁、高山、雪峰,不宜耕种、居住。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30~860mm。黄河以西66%的土地面积上年降水量小于3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30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耸。全省84.6%的面积在海拔3000m以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包东红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着力"的要求,针对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则、途径和对策措施,认为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丽芳  唐少卿  
分析评估了甘肃省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的利弊,并对今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转变指导思想、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开展自然资源评估以及以科技为支柱等4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慧娟  柴洪  
在全国31个省区中,甘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较差;工业化水平低;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但相对优势不足,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资金和环境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要如期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就必须坚持非均衡发展、特色产业优先,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突破县域、坚持大区域经济的三大发展思路,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发展工业经济,把培育特色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县乡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直管县"试点工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包东红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县域之间差距悬殊、产业层次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效益不佳、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着力"的要求,针对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原则、途径和对策措施,认为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贺恒信  吴天任  张园  
甘肃省是能源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工业经济结构是以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省份。同时,又是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并且近年来同东部、中部发达竹区的差距不断拉大的省份。如何正确认识甘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对策,从而依托优势资源和现实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工业资源存量累积优势,求得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是甘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曲玮  
县域是以县为单元的地理空间,而县域经济则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县域经济主体实质上就是农村的自然经济。由于省域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资源匮乏等多元因素影响,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壮大。论文系统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旨在厘清甘肃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子坚  黎欢  张静丽  
学术界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内源性经济发展能力,而对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探讨还处在明显的空白阶段。尝试构建了衡量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模型,对甘肃省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传燕  
本文以区域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甘肃人口历史发展及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动态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晰甘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意见,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普遍认同,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共同选择。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甘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高碳化、技术结构水平低下、节能减排意识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甘肃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路径与方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炳文  
探索和完善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徐炳文90年代前三年,在党的十四大精神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引和鼓舞之下,甘肃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可喜局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从1991年到1993年,甘肃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持续.稳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卫平  葛扬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甘肃科技创新在全国排20名以内的现状与人均GDP指标在全国排名末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明显不协调现象。为深入探究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借助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企业R&D投入水平较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流通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开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的战略任务,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县域经济弱势走强、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