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0)
2023(8316)
2022(6756)
2021(6598)
2020(5317)
2019(12597)
2018(12546)
2017(23289)
2016(12432)
2015(13836)
2014(13580)
2013(13382)
2012(11862)
2011(10791)
2010(11071)
2009(9983)
2008(9434)
2007(8306)
2006(7277)
2005(6293)
作者
(35360)
(29749)
(29302)
(27859)
(18725)
(14359)
(13159)
(11356)
(11325)
(10614)
(10228)
(10097)
(9582)
(9220)
(9153)
(8966)
(8655)
(8580)
(8446)
(8427)
(7245)
(7231)
(7189)
(6876)
(6617)
(6585)
(6446)
(6430)
(5982)
(5903)
学科
(50688)
经济(50638)
管理(30320)
(30044)
方法(22167)
(22020)
(20793)
企业(20793)
数学(20212)
数学方法(19659)
农业(16064)
地方(14626)
中国(14321)
业经(12820)
(10860)
环境(10790)
(10067)
理论(8375)
(8302)
(7697)
(7421)
收入(7397)
(7235)
(6850)
生态(6846)
贸易(6844)
农业经济(6714)
(6556)
地方经济(6497)
资源(6346)
机构
学院(169279)
大学(166520)
管理(63661)
(61838)
经济(60246)
研究(57648)
理学(55220)
理学院(54487)
管理学(52948)
管理学院(52643)
中国(42975)
科学(38263)
(36132)
(31228)
(28930)
业大(27688)
中心(27323)
(27037)
研究所(26555)
(26248)
(25124)
师范(24931)
农业(23830)
北京(22704)
(21329)
财经(21256)
(21131)
师范大学(19867)
(19382)
(19152)
基金
项目(120793)
科学(94396)
研究(87584)
基金(85697)
(76101)
国家(75399)
科学基金(64124)
社会(54393)
社会科(51288)
社会科学(51273)
(48870)
基金项目(45485)
自然(42039)
自然科(40944)
自然科学(40932)
(40828)
自然科学基金(40156)
教育(39966)
编号(36426)
资助(34784)
成果(28837)
重点(27661)
(26978)
课题(25464)
(24862)
(24565)
创新(22897)
科研(22849)
国家社会(22243)
计划(22141)
期刊
(72303)
经济(72303)
研究(47178)
中国(35839)
(30940)
学报(27885)
科学(27413)
管理(21476)
大学(21457)
农业(21352)
教育(21018)
学学(20304)
(20207)
技术(15975)
业经(14054)
(12328)
金融(12328)
资源(11156)
(11073)
经济研究(10049)
(9965)
统计(9709)
问题(9391)
财经(9161)
(9002)
图书(8587)
科技(8460)
(8081)
决策(8060)
(7936)
共检索到248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波  张邠  
人口较少民族整乡帮扶和脱贫模式的调研和解读,可为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以借鉴和示范。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补偿政策、安居搬迁模式、生态产业模式等具有鲜明的山区地方特色和因地制宜的特点,其政府主导、多项目融合、企业或合作社为依托、贫困户参与的经验,以及对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的重视,都是典型喀斯特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区整乡脱贫的重要因素。适当给予农户选择自主性,加强农户专业化培训,开拓融资渠道,创知名品牌,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是进一步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明  徐伟兵  
"莽人"于2009年作为一个支系归属布朗族。1957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布朗族(莽人)经历了三次跨越的社会变迁,从整体绝对贫困到实现整体脱贫。该脱贫典范可归纳为"布朗族(莽人)模式",这是外援帮扶与内生激励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全社会支持下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到精准的扶贫脱贫,后者主要包括布朗族(莽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与自身素质素养的不断提升。布朗族(莽人)模式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的扶贫脱贫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也丰富了始终致力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兴国  张东强  
[目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以正在创建的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镇"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总结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区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和总结施甸布朗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结果](1)施甸布朗族拥有祭祀、婚嫁、民间故事传说、原生态歌舞、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六大类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每一大类民族文化资源均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2)施甸布朗族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文化元素弱化、失传、异质化、散失以及文化传承人处于文化传承与维持生计的两难境地等5个方面的问题;(3)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施甸布朗族文化乡村旅游"五个一"整合开发模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较好模式之一,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瑛  
布朗族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校点布局不合理、群众对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观念淡薄、宗教习俗的负面作用、语言障碍、相关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布朗族教育发展举步艰难。因此,应更新教育观念、制定相应政策、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探索教学模式、解决师资来源、抓好基础教育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章  王烁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集中连片特困区"久扶不脱"的瓶颈就在于内生成长力的匮乏。"木根模式"通过"政府—村民—市场"三元主体联动机制的良性运转,实现了主体"角色—行动"的转变,在协同合作中激发内生成长力,走出一条造血式的精准脱贫路径,对破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空间贫困陷阱"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红伟  王平盛  陈玫  李思颖  白秀珍  
对布朗族和基诺族2个云南特有且人数较少民族的族源、生态环境、种茶历史、茶俗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布朗族和基诺族千百年来以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茶叶都是两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之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全面展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水平和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多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动态角度考察,稳定脱贫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显著增强;从结构维度考察,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权重较大,这为我国直过民族稳定脱贫找寻到了政策重点和推进的优先秩序。对于脱贫人口自然资本,相对低的权重和偏弱的生产条件表明,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并合理利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能秀  孙亚娟  
为了探索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我们在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开展了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的基本路径;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为中心,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依托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教育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梁名志  何青元  刘本英  唐一春  陈红伟  王平盛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入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认知、管理、利用与保护古茶园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结果显示:在1700年前,布朗族就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茶树种植的禁忌崇拜,通过"习惯法"、"头人"等来规范古茶树的种植与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古茶树种植系统,并演绎出丰富的传统制茶方法和饮茶习俗,形成独特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布朗族对茶的传统习惯用法、医药用法等。本文在对布朗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古茶园传统知识遗忘丢失的原因,提出古茶园传统知识保护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丽  罗向前  谢志英  浦绍柳  夏丽飞  梁名志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酸茶是经一段时间的掩埋自然发酵而成的。文章对酸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黄酮类物质及水溶性糖等主要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酸茶的实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仁  
关于“布朗族风”及我国粮食战略的选择刘志仁自1994年下半年至今,我曾三次到国外参加国际研讨会,所接触的外国学者几乎都在问我: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中国粮食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若出问题,是出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中国如何保障粮食不出问题?………农村改革以来,...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彭娇  
布朗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布朗族服饰,穿戴缝制讲究,有其独特的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在幼儿活动中开展布朗族服饰文化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对弘扬布朗族优秀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徐福荣  王平盛  梁名志  蔡青  游承俐  戴陆园  
为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国际通用的土著知识调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现状。结果表明,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农作物资源的传统习惯用法、医疗保健用法和宗教用法,采食野生蔬菜、野生果实和野生食用菌等,以及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识别与利用。通过对22个布朗族村的调查,获得新的作物种质资源290份,采集到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信息70余条,初步掌握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现状,发现作物遗传资源正在减少,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悄然演变的事实,并针对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遗忘丢失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小卉  冯艳博  
以金融扶贫的阜平模式为例,探索了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向普惠金融的转型问题。指出阜平模式的核心经验在于政府主导,以联办共保模式为农业产业风险兜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撬动金融资源扶贫,打造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与金融机构协同推进线下普惠金融发展等;发现阜平模式的脱贫成效显著,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受到县级政府财力薄弱、保险公司运营亏损、担保公司代偿比例过高及金融服务网络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困扰。最后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建立稳固的农业产业链、加大代偿贷款的清收力度、完善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