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7)
2023(12334)
2022(10532)
2021(10075)
2020(8732)
2019(20182)
2018(20354)
2017(37893)
2016(21651)
2015(24736)
2014(25004)
2013(24016)
2012(22428)
2011(20351)
2010(20180)
2009(18210)
2008(18033)
2007(16223)
2006(13977)
2005(12404)
作者
(61480)
(51317)
(51216)
(48919)
(32761)
(25000)
(23669)
(20249)
(19903)
(18509)
(17490)
(17253)
(16404)
(16327)
(16247)
(16173)
(16165)
(15440)
(14974)
(14897)
(12933)
(12793)
(12628)
(11948)
(11698)
(11583)
(11544)
(11522)
(10524)
(10519)
学科
(79924)
经济(79832)
管理(53707)
(51822)
(41602)
企业(41602)
方法(40782)
数学(36409)
数学方法(35884)
中国(26940)
(21993)
(21507)
教育(21228)
(20066)
业经(16050)
理论(15681)
地方(15321)
(15052)
贸易(15049)
农业(14636)
(14622)
(14038)
(13166)
财务(13124)
财务管理(13087)
技术(12449)
企业财务(12400)
(12097)
(11941)
(11901)
机构
大学(303138)
学院(297038)
(113783)
经济(111225)
管理(108595)
研究(104970)
理学(93886)
理学院(92717)
管理学(90722)
管理学院(90167)
中国(72667)
科学(65855)
(65439)
(54259)
(54101)
(51513)
研究所(49640)
中心(48390)
(47303)
业大(47108)
师范(46794)
(45861)
农业(43059)
北京(41543)
财经(41246)
教育(38735)
师范大学(38118)
(37551)
(37455)
(36037)
基金
项目(201333)
科学(157918)
研究(147582)
基金(142903)
(126143)
国家(125013)
科学基金(105193)
社会(89704)
社会科(84654)
社会科学(84629)
(80137)
教育(75693)
基金项目(74851)
(70075)
自然(69367)
自然科(67735)
自然科学(67709)
自然科学基金(66481)
编号(61719)
资助(59842)
成果(52028)
重点(47297)
(46255)
课题(45290)
(44319)
(41855)
教育部(39556)
科研(39546)
创新(38949)
大学(38550)
期刊
(117338)
经济(117338)
研究(91839)
中国(63756)
教育(59558)
学报(50816)
(47008)
科学(44843)
(40824)
大学(38710)
管理(37848)
学学(35142)
农业(32136)
技术(29736)
(22927)
金融(22927)
财经(20072)
经济研究(18852)
业经(18771)
(17938)
(17239)
问题(15838)
职业(15174)
(14846)
统计(14681)
图书(14215)
技术经济(13717)
理论(12785)
(12769)
(12731)
共检索到440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福  伍淑花  
基于"六普"和"五普"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助推下,与"五普"相比,"六普"人口较少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文盲人口普遍减少,义务教育普及率得到了较快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但是,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各民族间受教育状况不平衡性比较明显,男女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女性受教育人数远低于男性。加快教育发展,改善受教育状况,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李祎晨   张帅  
本文对第五次、六次、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围绕“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分布”两大核心指标,通过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次序和分类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细致呈现自2000年至2020年二十年间各民族人口在三次人口普查时间节点上的受教育状况及其总体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各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升,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优化。当前各民族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层次结构仍存在差异,但从纵向发展上看,差异正不断缩小。在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根据各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强调因地制宜推进教育政策与实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宁波  张扬  
本文基于改进熵值法,从文盲率、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方面构建综合指标,对我国五普和六普数据中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县域空间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国民受教育程度综合评价中,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权重最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次之;空间四分位图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县域空间格局具有集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呈减弱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演变形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新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素质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对人口素质的研究不断加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被决策机构提了出来,并列入基本国策内涵之中。这一切都为我们研究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人口的受教育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胜春  李曦辉  
依据"六普"数据,文章分析了我国136个陆地边境县级行政区的人口受教育情况,并采用教育基尼系数分析了该区域人口教育均衡程度及其公平性。研究发现,我国陆地边境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10万人高等教育人口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陆地边境县教育在较低的水平上均衡,相对不公平。文章还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实地考查情况,对提高我国陆地边境地区教育水平及其公平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立华  成艾华  
基于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始终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不存在缩小的趋势;(2)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的县市同样也是教育不平等现象相对突出的县市;(3)普遍而言,相对于汉族,少数民族不仅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而且教育平等程度也比较低;(4)少数民族内部的教育不平等及其与汉族的教育成就差距,是影响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不平等最为关键的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璐璐  
根据六普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如下挑战:近中期,我国青年就业有巨大压力;青年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失业率也仍然较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需高度关注。解决的途径首要是着眼于青年人口,即普遍提高青年人口素质,走素质就业的路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鸿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教育为立国之本,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更是关系到若干年后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现代化事业能否继续进行。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儿童受教育状况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全国儿童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儿童受教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翼  周小刚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出现大规模的乡城迁移和城际迁移,流动人口呈现出总量迅速增长和在城市居住时间不断延长的主要趋势。在现阶段,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往往成为这一群体工作、生活的最大影响因素,由此衍生出来的矛盾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的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原始数据,通过区分流动人口的户籍特征和流动类型,对15岁以下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业结构、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学阳  
利用原国家计生委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基本特征和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规模庞大,近半数为省内流动,86.5%来自农村,其在城市流入地生活的平均时间为4年;在学前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幼儿园的状况不容乐观,入幼儿园的比例约为70%,其中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比例不到25%;在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不在学的比例高达10%;在高中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学的比例约为80%,存在"早离校、早就业"的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化及趋势演变,并就城镇化格局的合理性及变动成因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大城市主导的快速推进阶段,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持续;但城镇化的速度会由于中国农村可流动人口减少而有所减缓。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格局由分散趋向集中。城镇人口集中趋向东部沿海省区、典型城市群以及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齐普夫指数测算结果证实了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的中国城镇化格局由分散化向集中化的转变,目前中国城镇化格局正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但七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口流动尤其是跨省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是引致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动的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了解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提供了最新数据来源。文章在"六普"数据基础上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现状和特点,结合"五普"数据对其变动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同一队列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纵向变化。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趋势明显,但空巢家庭中的独居户和夫妻户老人呈现两极化倾向;受老年人口生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三代同堂的扩展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但地区差异很大;随着"50后"、"60后"出生队列进入老年期,会率先使得以核心家庭为主的二代户比例降低,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将更加显著。尽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完善老年照料服务已成为老年人居住方式变化提出的迫切要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元  邓夕也  刘潇潇  张杰  
北京旧城是中国古都风貌和传统文化的承载地,也是人口矛盾的集中区。北京旧城人口结构在19902010年间发生了重大转变,本地人口不断过滤、向外疏解,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分析北京旧城人口过滤对于旧城保护与更新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人口比例结构、人口集聚度、人口密度等,在北京旧城、分区、分街道层面探讨了总人口、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总结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人口过滤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旧城就业结构变化、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重点学校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