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8)
2023(9675)
2022(7969)
2021(7430)
2020(6193)
2019(14289)
2018(13644)
2017(26485)
2016(14267)
2015(15783)
2014(15541)
2013(15730)
2012(14710)
2011(13547)
2010(13421)
2009(12357)
2008(12264)
2007(10815)
2006(9603)
2005(8813)
作者
(42086)
(35297)
(35121)
(33738)
(22460)
(17049)
(15738)
(13628)
(13521)
(12534)
(12417)
(11724)
(11428)
(11427)
(11338)
(10886)
(10300)
(10132)
(10109)
(10001)
(8860)
(8592)
(8476)
(8037)
(7945)
(7888)
(7836)
(7395)
(7189)
(7052)
学科
(67928)
经济(67862)
管理(36867)
(36666)
方法(31506)
数学(28341)
数学方法(28146)
(27197)
企业(27197)
中国(21518)
(17194)
(15538)
(14469)
贸易(14462)
(14437)
(14168)
业经(12223)
(12204)
农业(11873)
地方(11090)
(10938)
银行(10910)
(10722)
金融(10721)
(10566)
环境(10345)
(9156)
技术(8718)
理论(8706)
(8496)
机构
大学(218138)
学院(212703)
(100821)
经济(99297)
研究(80581)
管理(76753)
理学(66395)
理学院(65588)
管理学(64617)
管理学院(64215)
中国(61420)
科学(47184)
(46099)
(45304)
(41405)
研究所(37949)
(37256)
财经(37109)
中心(34553)
经济学(34543)
(34180)
经济学院(31352)
业大(30673)
(29549)
农业(29386)
北京(29375)
(28278)
师范(28007)
财经大学(28007)
(27959)
基金
项目(142180)
科学(113842)
基金(108896)
研究(100448)
(97054)
国家(96348)
科学基金(81520)
社会(69421)
社会科(66192)
社会科学(66172)
基金项目(56452)
自然(51174)
(50679)
自然科(50088)
自然科学(50076)
自然科学基金(49316)
教育(45841)
资助(44964)
(44441)
编号(36059)
(33841)
重点(32709)
国家社会(31539)
(30607)
成果(29988)
教育部(29330)
中国(29164)
(29097)
人文(27594)
创新(27428)
期刊
(103790)
经济(103790)
研究(69710)
中国(41292)
学报(37790)
科学(34762)
(34211)
(32963)
大学(28605)
管理(27877)
学学(27126)
农业(22620)
财经(20599)
(20083)
金融(20083)
经济研究(19222)
教育(19195)
(17991)
技术(15050)
问题(14891)
(14314)
业经(13533)
(13261)
世界(12645)
国际(12487)
技术经济(10837)
统计(10647)
(10172)
资源(9675)
(9269)
共检索到31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转变是挑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的生命周期和代际更替之间的相互叠加 ,通过劳动供给、储蓄和科技进步等渠道对长期经济增长施加影响。本文分析表明 ,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 ,并一直持续到 2 0 1 5年前后。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冲击 ,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就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三条途径来充分挖掘未来潜在的人口红利 ,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  
文章使用中国分省资料,对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其他跨国的经验研究类似,文章对中国分省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动态的。出生率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新增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则越发明显。从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源泉的角度出发,使人口政策实现动态调整已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昉  
本文援引国际经验 ,把人口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 ,或人口红利 ;论证了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 ,中国人口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 ;揭示了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趋势 ,由此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文光  宫颖华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当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人口红利在储蓄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红利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爱俭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王爱俭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元,1996年为38521亿元,6年间净增加29411亿元。今年以来因股市活跃和调低利率,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虽低于去年同期,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苏   张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占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等问题开始影响养老制度可持续性。本文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视角,先建立数理模型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老龄化程度下人口结构变化的宏观经济结果,最后以2001—2022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剔除西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人口数量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质量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质量提高会缓解人口数量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即人口数量-质量转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人口质量提高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3)人口数量-质量转换可以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无论以教育投资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是父代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还是行政性政策的结果,人口质量的提高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本文研究了由计划生育所引发的中国人口急剧转变所带来的储蓄与增长效应。在生育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约束的制度环境下,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等人口变量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理论研究发现,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下降会提高国民储蓄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不确定。本文运用中国1989—2007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经验结论与模型的理论预测相一致,人口变量的变化能够解释人均GDP增长率的绝大部分变化,也能很好解释储蓄率的变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人口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以及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都是非常稳健的,计划生育...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婷婷  逯进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17年面板数据,从系统协调发展视角分析了各省级经济体的储蓄、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三大系统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三系统综合指数趋势图来看,2005年之前三者均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以后人口结构综合指数趋于平稳,储蓄近些年也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态势,而经济增长虽然继续上升,但增长速度却明显下降;第二,从长期看,三系统存在较为稳定的正向协调发展特征,其中"人口—储蓄"二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优化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而"人口—经济"和"经济—储蓄"二系统空间匹配效率较低,不利于三系统耦合度的提升;第三,无论是三系统还是二系统,其耦合数值均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并且区域差距日趋明显;第四,从三大系统空间重心变动的轨迹特征看,我国经济、储蓄和人口结构重心整体呈现出阶段性方向转移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丁莹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仲林  宋涛  刘建民  
人口红利期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崛起"的机会窗口。根据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的一种讨论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的面板数据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1世纪初从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红利目前才初现端倪,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尚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义  
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介绍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确立了核心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体内容,并针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指出了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区域性研究应把握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永强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1989年全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5146.9亿元,1990年为7034.2亿元,截至到去年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9000亿元,而且这是市场销售一度疲软、存款利率连续下调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储蓄存款的这种超常规增长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在一波"婴儿潮"发生后,社会中人口年龄结构将渐次呈"金字塔形"、"橄榄形"和"倒金字塔形"分布,人口抚育比也随即发生改变,并进一步传递到国民储蓄上。实证显示了人口抚育比与国民储蓄率间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单独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两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劳动力供给可能不是外生的,当个体发现其家庭抚育负担较重时,他们可能会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以提高收入和储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