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4)
2023(8910)
2022(7429)
2021(6589)
2020(5105)
2019(11591)
2018(11221)
2017(21760)
2016(11442)
2015(12819)
2014(12940)
2013(13123)
2012(12746)
2011(11921)
2010(12406)
2009(11626)
2008(11350)
2007(10477)
2006(9943)
2005(9575)
作者
(35001)
(29322)
(29134)
(27768)
(18871)
(13974)
(13146)
(11308)
(11178)
(10645)
(10273)
(9747)
(9641)
(9536)
(9360)
(9124)
(8602)
(8507)
(8468)
(7917)
(7590)
(7144)
(7137)
(6969)
(6693)
(6689)
(6453)
(6247)
(6046)
(5760)
学科
(78459)
经济(78400)
(28750)
管理(28600)
中国(24060)
地方(24023)
方法(21130)
(19327)
企业(19327)
数学(18557)
数学方法(18486)
(18076)
地方经济(15388)
业经(15227)
农业(13087)
(12695)
金融(12695)
(12504)
(11517)
银行(11509)
(11469)
(11355)
(11344)
(10499)
贸易(10486)
环境(10016)
(9967)
(9766)
产业(8658)
发展(8437)
机构
学院(178667)
大学(177489)
(91104)
经济(89470)
研究(72208)
管理(63311)
中国(56381)
理学(52152)
理学院(51514)
管理学(50899)
管理学院(50550)
(39370)
(38838)
科学(38518)
(37253)
研究所(32890)
中心(31177)
财经(30508)
经济学(30093)
(28479)
(27599)
(26790)
经济学院(26628)
北京(25916)
(25156)
(24307)
师范(24109)
(22835)
财经大学(22411)
科学院(21680)
基金
项目(104557)
科学(83003)
研究(79440)
基金(75569)
(64587)
国家(64021)
科学基金(54604)
社会(53827)
社会科(51133)
社会科学(51122)
(40208)
基金项目(38604)
教育(34820)
(33358)
资助(31547)
自然(31385)
编号(31057)
自然科(30648)
自然科学(30642)
自然科学基金(30107)
(29845)
成果(25900)
发展(25076)
(24668)
重点(23723)
(23202)
课题(22930)
国家社会(22844)
(21054)
教育部(20360)
期刊
(117413)
经济(117413)
研究(65925)
中国(44091)
(28281)
管理(27034)
(26407)
(24205)
金融(24205)
科学(23727)
学报(22064)
经济研究(19873)
业经(17853)
农业(17783)
大学(17618)
教育(17391)
财经(16895)
学学(16681)
技术(16357)
问题(14923)
(14811)
(11577)
世界(11445)
技术经济(11049)
国际(10958)
商业(9834)
经济问题(9648)
统计(9276)
经济管理(9265)
(9026)
共检索到305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都阳  
在合宜的经济制度下,人口因素也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由于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共同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但由于生育率水平下降迅速,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短,并行将进入人口负债期。低生育率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已经显现,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变化成为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重要因素。因应人口转变和劳动力市场转折,人口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政策都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在任何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劳动力市场都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而在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折点上,劳动力市场演变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特点出发,结合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揭示劳动力市场演变的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海燕  王金哲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和第二次分配中使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天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需求不仅决定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决定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动总量的不断增长,即货币形式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而经济发展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就与劳动力人口需求有关的发展看,还包括:资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亮  杜凤莲  
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非公经济的马尔萨斯指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产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系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有动力以劳动来替代资本,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公经济的就业速度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速度和能力。保证非公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需要宽松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充分优化的发展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今年年初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期的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低劳动力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得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投资效率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转变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注重劳动者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平利  
文章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会组建情况等宏观因素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趋于缓和,集体争议案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城镇化、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紧张,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宇学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和生育率较低的情况下,老龄化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老化";消费能力的相对减弱;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相对衰减;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等等。对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与发展矛盾;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航  
文章在梳理了人口集聚、异质性劳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样本,先利用豪斯曼检验确定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再通过门限回归模型和“倒U”检验,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下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技能人才集聚对各个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其过度集聚会影响劳动生产率;人口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随高技能人才集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秀  罗泽尔  霍艾米  
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发育关系研究张林秀罗泽尔霍艾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流转到工业与服务业等其它经济部门,这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耀  
本文联系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发生的新变化,结合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供需变动的特征,探究了这种变动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影响分别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