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8)
- 2023(12012)
- 2022(9868)
- 2021(9155)
- 2020(7257)
- 2019(15938)
- 2018(15449)
- 2017(28962)
- 2016(15010)
- 2015(16750)
- 2014(16213)
- 2013(16042)
- 2012(14704)
- 2011(13561)
- 2010(13454)
- 2009(12794)
- 2008(12074)
- 2007(10427)
- 2006(9668)
- 2005(8901)
- 学科
- 济(86925)
- 经济(86862)
- 管理(38400)
- 业(33687)
- 方法(28434)
- 数学(25673)
- 数学方法(25503)
- 中国(24839)
- 企(24393)
- 企业(24393)
- 地方(21742)
- 农(20015)
- 业经(15956)
- 贸(15356)
- 贸易(15345)
- 易(14918)
- 地方经济(14717)
- 学(14393)
- 农业(13920)
- 财(13872)
- 制(12814)
- 环境(12813)
- 融(11644)
- 金融(11642)
- 发(11178)
- 银(11164)
- 银行(11157)
- 行(10876)
- 和(9964)
- 体(9776)
- 机构
- 学院(219554)
- 大学(217982)
- 济(109562)
- 经济(107840)
- 研究(84277)
- 管理(78936)
- 理学(67539)
- 理学院(66729)
- 管理学(65823)
- 管理学院(65394)
- 中国(64734)
- 财(46600)
- 科学(46390)
- 京(45600)
- 所(41812)
- 研究所(37783)
- 财经(37386)
- 经济学(36856)
- 中心(36402)
- 经(34145)
- 经济学院(32976)
- 江(30931)
- 院(30265)
- 农(29785)
- 北京(29273)
- 范(28955)
- 师范(28745)
- 财经大学(27712)
- 业大(26024)
- 科学院(25981)
- 基金
- 项目(143782)
- 科学(115387)
- 研究(108926)
- 基金(106865)
- 家(92660)
- 国家(91988)
- 科学基金(78695)
- 社会(74795)
- 社会科(71101)
- 社会科学(71089)
- 基金项目(54656)
- 省(53263)
- 教育(48638)
- 自然(45938)
- 划(45159)
- 自然科(44851)
- 自然科学(44841)
- 自然科学基金(44050)
- 资助(43260)
- 编号(42358)
- 成果(34321)
- 发(34236)
- 重点(33207)
- 国家社会(33018)
- 部(32990)
- 课题(30073)
- 中国(29883)
- 创(29734)
- 发展(28922)
- 教育部(28910)
- 期刊
- 济(126845)
- 经济(126845)
- 研究(73751)
- 中国(42428)
- 财(33788)
- 管理(30316)
- 科学(29963)
- 农(28507)
- 学报(28434)
- 经济研究(23192)
- 大学(22253)
- 学学(21199)
- 融(20998)
- 金融(20998)
- 教育(19929)
- 农业(19811)
- 财经(19589)
- 技术(18341)
- 业经(18251)
- 经(17224)
- 问题(16474)
- 贸(15576)
- 世界(13995)
- 国际(13730)
- 技术经济(12131)
- 统计(11648)
- 业(10461)
- 经济问题(10220)
- 策(10166)
- 资源(10053)
共检索到33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王恩泽 郭志仪
鉴于传统的同质性生产函数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中国省份间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利用30个省份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从人口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解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进行了核算。三类别有限混合模型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存在3种异质性增长路径,不同路径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老龄化水平的上升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则会强化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虽然3种增长路径下,资本的贡献度均最高,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仍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此外,与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相比,传统增长模型高估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估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分别对资本投入型、劳动投入型、效率驱动型、消费需求拉动型等增长路径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路径要么难以为继,要么是过去时或将来时,而消费需求拉动型增长路径实质上也是一个附带市场检验理性约束条件的投入型增长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增长路径选择仍须回到资本投入型,但绝非重蹈覆辙,而是要走出一条我们称之为效率资本投入型的增长路径。
关键词:
新常态 增长路径 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卫华
如何改变增长方式,以较快的增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利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宇泽—卢卡斯两部门模型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并通过调整参数实证分析其增长路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正兵
近年来,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持续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解析这一问题也许有很多角度,其中,将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与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结合起来开展分析无疑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视角。基于此,下面拟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之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探询三大需求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经验结论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与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斯莉·穆尔雅妮·英德拉瓦蒂
从"十一五"规划编制之时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需要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国内需求拉动增长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应当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企业转向家庭;中国需要应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洁 耿改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持续动荡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增强,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本文探讨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世锦 蔡颖 王子豪
集聚效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分析发现,伴随着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水平提升,整体上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收窄,分布更为均衡;对人口集聚水平与产出效率间的规律探索显示,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人口稠密率”指标作为对城镇化率评价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人口稠密率”纳入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2022—2030年不变价GDP增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速约在5.03%左右。从空间分布深度挖掘人口集聚红利,协同驱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要逐步打破市场分割,提升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协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处理好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
关键词:
集聚效应 人口密度 产出效率 人口稠密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陈昌兵 陆明涛
本文研究中国将要经历的增长阶段转换问题,主要结论是:(1)高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阶段Ⅰ,已逐步失去经由干预提升效率的动力,以结构调整促进效率提高的增长阶段行将结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开启经济稳速增长阶段Ⅱ,效率提高促进结构优化是本阶段的主要特征;(2)促使增长阶段Ⅰ向增长阶段Ⅱ转型的三大主导因素是: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拐点的出现,长期增长函数要素弹性参数逆转以及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逐步形成;(3)东部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经进入经济减速通道,2016年后,随着全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结构服务化加快、人口红利的下降,如果劳动生产率不能持续提高,中国经济减速势成必然。
关键词:
潜在增长 效率 平稳减速 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中长期发展课题组 刘世锦 王子豪 蔡俊韬 钱胜存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晓惠 宋金奇
本文首先简单探讨了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推导建立了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给出的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均衡路径模型,最后对中国1978~2006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模型变量间具有均衡关系,并发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及其他相关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技术创新 协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Both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consider that each economy has an equilibrium path and eventually convergs its equilibrium path.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a time series model of equilibrium growth path and its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n builds Chinese long run equilibrium growth model and its short run linea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using ADF test for integration and Engle Granger method for cointegration.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蔡昉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改革开放的充分条件与人口红利的必要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改革、开放、增长与共享的经验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的特征。本文在回顾中国改革进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增长潜力如何通过要素积累与资源再配置转化为实际增长,并指出随着中国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人口红利迅速消失,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最后,本文为深化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展条件 人口红利 改革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