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9)
- 2023(9990)
- 2022(7933)
- 2021(7641)
- 2020(6229)
- 2019(14494)
- 2018(14533)
- 2017(27563)
- 2016(14794)
- 2015(17266)
- 2014(17163)
- 2013(16561)
- 2012(14792)
- 2011(13456)
- 2010(13581)
- 2009(12520)
- 2008(12377)
- 2007(10995)
- 2006(9847)
- 2005(8913)
- 学科
- 济(67790)
- 经济(67730)
- 管理(37399)
- 业(34535)
- 方法(29801)
- 数学(26974)
- 数学方法(26460)
- 企(26402)
- 企业(26402)
- 中国(24532)
- 农(19192)
- 业经(14777)
- 贸(13498)
- 贸易(13486)
- 易(13204)
- 农业(12339)
- 地方(12294)
- 财(11880)
- 制(11788)
- 学(11238)
- 理论(10517)
- 发(10443)
- 银(10088)
- 银行(10082)
- 行(9743)
- 融(9561)
- 金融(9560)
- 策(9152)
- 环境(9145)
- 和(8783)
- 机构
- 大学(208837)
- 学院(207573)
- 济(92624)
- 经济(91008)
- 管理(77274)
- 研究(75175)
- 理学(65965)
- 理学院(65246)
- 管理学(63836)
- 管理学院(63472)
- 中国(58760)
- 京(45925)
- 科学(42886)
- 财(39847)
- 所(37009)
- 研究所(33574)
- 中心(33354)
- 财经(31707)
- 农(30565)
- 经济学(30245)
- 北京(29882)
- 江(29838)
- 经(29159)
- 范(28132)
- 师范(27899)
- 业大(27239)
- 经济学院(27156)
- 院(27101)
- 州(23924)
- 财经大学(23675)
- 基金
- 项目(136464)
- 科学(108484)
- 研究(102492)
- 基金(100009)
- 家(87058)
- 国家(86433)
- 科学基金(74142)
- 社会(66772)
- 社会科(63326)
- 社会科学(63311)
- 基金项目(51039)
- 省(50651)
- 教育(48353)
- 自然(45593)
- 自然科(44645)
- 自然科学(44638)
- 自然科学基金(43855)
- 划(43393)
- 资助(42144)
- 编号(41056)
- 成果(33907)
- 重点(31375)
- 部(31306)
- 发(30102)
- 课题(29564)
- 国家社会(28824)
- 创(27980)
- 中国(27432)
- 教育部(27306)
- 创新(26378)
共检索到319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原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是我国既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光宗 侯梦舜 郭超 张雅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是为了人,也需要依靠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这是一场激发人口巨大潜能和力量,全人口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人口规模巨大一方面蕴含着人口力量大、人力资本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等优势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人口压力大、生育率极低、人口结构失衡、城镇化质量不高、婚姻家庭出现新问题等风险和挑战。优化人口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把握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打造全人口、全过程、全方位和谐社会,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大志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理解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在巨大的人口规模之下,我国既存在着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所带来优势与机遇,也面临着人口结构与发展质量所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应以人的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现代化建设实践与人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通过引导生育权回归自主,优化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满足老龄人群多层次需求、畅通人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特点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人口规模巨大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光宗 侯梦舜 郭超 张雅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是为了人,也需要依靠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这是一场激发人口巨大潜能和力量,全人口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人口规模巨大一方面蕴含着人口力量大、人力资本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等优势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人口压力大、生育率极低、人口结构失衡、城镇化质量不高、婚姻家庭出现新问题等风险和挑战。优化人口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把握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打造全人口、全过程、全方位和谐社会,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健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组织了系列专题笔谈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本期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角度展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等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覃成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需要完成“1+3+1”重大转型。其中,第一个“1”就是在近期要着力完成发展动力转型,加快形成创新发展动力,开辟新增长曲线;“3”就是在中期要努力完成智慧转型、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形成以智慧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结构为特征的新发展结构;第二个“1”就是在远期完成共同富裕转型,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共同富裕社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湾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殷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点发挥其在构筑超大规模市场、自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赵伟霖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贾墨晗 金光照
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出发,聚焦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人口条件,对同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印度目前在发展水平上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中国,与中国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起点上比较时,其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程度高于中国、相应时段长于中国的人口红利窗口;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大幅低于中国,印度劳动力规模在21世纪前半叶都不会超过中国,中国可凭借较高的劳动参与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劳动力大国的地位;中国在人力资本存量以及人口城市化进程上的比较优势极为明显。中国进入人口与经济总量“双第二”的阶段后,在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时,尤其要把人力资本存量优势等,转化为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参与率的优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连春 姚瑞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强国不等于科技强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同时也需要规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制科学技术问题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导向,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要依据中国具体国情进行建设,才能真正全面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技术 规制 民族复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连春 姚瑞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强国不等于科技强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同时也需要规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制科学技术问题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导向,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要依据中国具体国情进行建设,才能真正全面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技术 规制 民族复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