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5)
- 2023(9568)
- 2022(8219)
- 2021(7181)
- 2020(6063)
- 2019(14140)
- 2018(14018)
- 2017(28581)
- 2016(15125)
- 2015(17277)
- 2014(17275)
- 2013(17395)
- 2012(16268)
- 2011(14736)
- 2010(15281)
- 2009(14057)
- 2008(13338)
- 2007(11655)
- 2006(10544)
- 2005(9575)
- 学科
- 济(95242)
- 经济(95161)
- 管理(43674)
- 方法(41650)
- 业(39429)
- 数学(38284)
- 数学方法(37749)
- 企(31035)
- 企业(31035)
- 地方(19919)
- 中国(19475)
- 农(17080)
- 财(16609)
- 学(15670)
- 环境(14931)
- 业经(14898)
- 贸(14616)
- 贸易(14609)
- 易(14123)
- 地方经济(13466)
- 融(12908)
- 金融(12908)
- 农业(12087)
- 制(11799)
- 银(10669)
- 银行(10656)
- 理论(10552)
- 和(10488)
- 划(10348)
- 行(10203)
- 机构
- 大学(226957)
- 学院(225600)
- 济(112742)
- 经济(110953)
- 管理(88558)
- 研究(77499)
- 理学(76703)
- 理学院(75963)
- 管理学(74681)
- 管理学院(74265)
- 中国(59147)
- 财(48771)
- 京(46238)
- 科学(41300)
- 财经(39426)
- 所(38083)
- 经济学(37611)
- 经(35872)
- 中心(34538)
- 研究所(34143)
- 经济学院(33813)
- 江(32123)
- 北京(29554)
- 农(29429)
- 财经大学(29340)
- 业大(28131)
- 院(27431)
- 范(26688)
- 师范(26458)
- 州(25366)
- 基金
- 项目(145827)
- 科学(116858)
- 基金(109450)
- 研究(106876)
- 家(93840)
- 国家(93188)
- 科学基金(81391)
- 社会(72337)
- 社会科(69012)
- 社会科学(68999)
- 基金项目(56198)
- 省(54779)
- 自然(50656)
- 教育(49589)
- 自然科(49562)
- 自然科学(49556)
- 自然科学基金(48685)
- 资助(47668)
- 划(45936)
- 编号(40734)
- 部(33898)
- 成果(32890)
- 重点(32837)
- 发(32325)
- 国家社会(31178)
- 教育部(30192)
- 创(29772)
- 人文(29268)
- 课题(28526)
- 大学(28150)
共检索到339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从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1971—2008年碳排放数据,探讨中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8+5)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人均碳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持续降低,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秩相关系数检验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发现7个发达国家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南非、中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秩相关系数表明,7个发达国家中,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加拿大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日本、意大利呈显著上升趋势;5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随着人均GDP增长,人均碳排放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此,归纳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动的三种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席艳玲 牛桂敏
选择碳排放衡量环境质量,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对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利用1996—2019年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主要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态势,但就人均碳排放量而言,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中国尽管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量却仍远低于美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的增速都明显放缓。(2)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CO2排放量呈"N"型关系,表明单靠收入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产生减排效应,即收入减排效应是不确定的。(3)对高收入国家而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排效应和市场开放的减排效应均比较明显;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因它们在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中低端和相对被动地位,两种效应都尚未显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强 刘晓音
本文通过引入经济规模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机制和路径,并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变动。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存在一定的演变机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由外循环动力向内循环动力转变。其中,出口、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而居民消费、私人投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通货膨胀、汇率变动、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阶段应着眼于本国实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是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树生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07年财政规模与人均实际GD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在1970年和1999年,人均实际GDP在1962年和1992年发生结构突变,两个序列都是含有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异期协变模型,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政策含义是按照现有经济和人口增长水平,我国财政规模在未来还能够持续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庆和 刘岸东
贵州的经验数据证明 ,在 1978~ 2 0 0 2年期间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并没有一些学者所声称的那样巨大 ;虽然从长期看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但在短期里 ,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另外 ,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馈作用也不明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公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少华 谢琳
以南亚四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亚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试图揭示南亚选择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原因及可持续性,以期对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南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历史的选择,与自身资源和当时的国际条件密切相关;服务全球化和锁定效应的外部因素及语言文化传统等内部因素是造成南亚选择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南亚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和借鉴的;南亚经验表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不是唯一快速发展的道路,后发国家如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一直等待,直到中国等现有制造业生产大国失去劳动力的比较有优势后再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走上富裕之路。
关键词:
南亚 服务驱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滕颖
"实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路径。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以及"先污染、后整治"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头上的两把利刃。因此,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资源有效利用以及污染外部效应的两难冲突是实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格兰杰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盈盈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论模型,阐明了经济体产出增长率决定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质量的提高,制度对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的增强,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随之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分配资源程度、国有化程度和腐败程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利用混合回归、动态面板回归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三种不同的计量实证方法,探究了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混合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正,国有化程度、腐败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区域,这些变量与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营 王科
引入政府支出挤出效应,借鉴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长期经济增长中政府支出存在最优规模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1994-2012年29个省区数据,构建包含制度因素的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政府支出规模存在双门槛水平,消费规模呈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存在非线性"倒U型"曲线关系,规模超过最优门槛临界值的省份主要集中于西部。最后,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文章主要结论。
关键词:
政府规模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铖
在我国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金融数据对经济数据的先行引导作用有所减弱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构建STR平滑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是单一的,两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作用的高、低机制转换。在不同的运行区间中,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线性、线性和非线性共同作用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刘修岩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LS回归表明聚集经济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是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却表明聚集经济是内生的。我们使用了单工具变量和多工具变量得到的稳健结果表明:历史上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影响聚集经济而对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产生显著正的影响。
关键词:
聚集经济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