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4)
- 2023(7724)
- 2022(5952)
- 2021(5532)
- 2020(4777)
- 2019(10613)
- 2018(11169)
- 2017(22354)
- 2016(12481)
- 2015(14036)
- 2014(14084)
- 2013(13795)
- 2012(13154)
- 2011(11811)
- 2010(12171)
- 2009(11607)
- 2008(11766)
- 2007(10949)
- 2006(10125)
- 2005(9527)
- 学科
- 济(50754)
- 经济(50693)
- 管理(31122)
- 业(30856)
- 中国(21690)
- 企(21462)
- 企业(21462)
- 方法(19524)
- 农(17725)
- 数学(17005)
- 数学方法(16781)
- 制(13133)
- 财(11974)
- 农业(11678)
- 业经(11595)
- 学(11135)
- 贸(10336)
- 贸易(10327)
- 银(10280)
- 银行(10253)
- 易(10103)
- 行(9856)
- 地方(9153)
- 体(8785)
- 融(8627)
- 金融(8627)
- 发(8293)
- 策(7845)
- 人口(7493)
- 理论(7268)
- 机构
- 大学(183143)
- 学院(180314)
- 济(75487)
- 经济(73811)
- 研究(66803)
- 管理(62420)
- 中国(52890)
- 理学(52327)
- 理学院(51631)
- 管理学(50562)
- 管理学院(50229)
- 京(41305)
- 科学(40271)
- 财(37409)
- 所(35657)
- 研究所(31944)
- 农(30425)
- 中心(29422)
- 财经(28934)
- 江(28402)
- 北京(27063)
- 经(26136)
- 范(25467)
- 师范(25214)
- 业大(25069)
- 经济学(24278)
- 农业(23826)
- 院(23769)
- 州(22601)
- 经济学院(21895)
- 基金
- 项目(108712)
- 科学(84432)
- 研究(80046)
- 基金(78039)
- 家(68715)
- 国家(68118)
- 科学基金(56402)
- 社会(50443)
- 社会科(47586)
- 社会科学(47576)
- 省(40331)
- 基金项目(40238)
- 教育(36568)
- 划(35024)
- 自然(34800)
- 自然科(33971)
- 自然科学(33961)
- 编号(33584)
- 自然科学基金(33334)
- 资助(32368)
- 成果(29128)
- 重点(24996)
- 部(24323)
- 发(24184)
- 课题(23379)
- 国家社会(21262)
- 创(21139)
- 性(20600)
- 教育部(20573)
- 科研(20486)
共检索到290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我国正在经历老龄化逐步加速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而且意味着其它年龄组人口的相应变化,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和比重都将会随着老龄化发展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从而对社会经济发生更为深刻和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联合国人口基金最新预测结果,结合其他相应的数据,分析了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可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虽然将会引起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但在2030年之前下降比较缓慢,而年轻劳动力下降则非常迅速,另外,劳动力本身的老化以及农村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程度都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需要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提前做好必要准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供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鹏飞
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设计了四种总和生育率方案,并通过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的设计测算了我国未来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参与率的假设预测了我国2018—2050年劳动力供给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应增加1300万~1400万,但是四种总和生育率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都呈现下降的态势,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但是作用有限;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15~29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得到了一定的缓解,30~3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渐上升,35~6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同时男性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可见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左学金
本文侧重讨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和可能的政策选择。目前中国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来临,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养老保险管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瑜
本文描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数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从劳动参与率、城乡结构、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将会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增长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仍看似充足,但其老龄化情况较严重,难以维持当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另外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已有显著提升。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已经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突发的、灾难性的冲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立军 马文秀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及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从长期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弱化或延缓这一趋势,预计2027年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才会出现明显的"拐点",滞后于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名义劳动力供给下降起始期12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仁福 张林秀 Scott Rozelle
本文使用2000户农户跟踪调查数据系统分析1995—2007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变迁表明,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自营工商业对就业贡献相对较小。由于我国非农就业水平总体已经达到较高程度,但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严重偏低,要在工资快速增长的环境下保持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更多未来农村劳动力接受更好的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必然对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关于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和社会责任,成为我国城市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当制定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服务领域拓展建设,城市各项建设要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营造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风尚等,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不容懈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超 王戎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伴随老龄化人口健康状况下降,这将进一步恶化劳动供给问题。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寻如何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研究发现:在微观家庭层面,健康冲击会降低个体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时间。非稳定型单位的职工更容易遭受健康冲击而增大其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当受到健康冲击时,男性比女性、农村比城市劳动者劳动参与率降幅更大。在宏观省份层面,不良健康状况在规模上通过规模企业数量的减少导致该地区就业率的降低,在质量上通过挤出教育资本投入降低劳动者学历水平。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稳定型单位职工和男性劳动者,更应切实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宇学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和生育率较低的情况下,老龄化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老化";消费能力的相对减弱;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相对衰减;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等等。对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与发展矛盾;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中
本文分析了我国急剧人口转变和快速老龄化的状况与趋势。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抓住人口超高龄化高峰来临前的有利对机,将不断增多的国民储蓄向长期投资类型的积累性养老金资产转变。同时,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动力,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挑战 机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同明
根据国际经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短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然后从劳动参与率低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增加制约经济增长以及劳动生产率薄弱导致劳动力质量不高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并针对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影响,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措施。一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人口老龄化提供经济保障;二要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供给质量;三要探索适当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减小劳动力供需缺口;四要积极发展"银发产业",化解老龄化发展压力;五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养老模式,解决存量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祝平 刘海斌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对劳动供给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龄化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在解释劳动力参与率差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巴西、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的2013年劳动力参与率比较,利用年龄标准化方法,发现在年龄别劳动力参与率一定的情况下,年轻型人口明显比老年型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更高。利用差异分解的方法,发现中国和日本2013年的劳动力参与率相差12.1个百分点,其中79.0%可以归因于年龄结构的差异。更进一步,通过国内面板模型和国际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还表明,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参与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年龄标准化 劳动力参与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封进
我国已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表现为,企业社保缴费降低了劳动需求;退休年龄制度减少了老年劳动参与,延迟退休又有可能减少隔代照料供给,不利于年轻一代劳动供给;社保基金在地区层面运营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劳动力高龄化倒逼企业更多使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减少了劳动需求。本文从降低社保缴费、提高统筹层次、改革僵化的退休年龄政策、建设婴幼儿社会照料体系和构建适应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老龄社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日前在一次会议上向与会者提供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已达到4亿左右。在这4亿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有1%左右,高中文化占12%左右,初中文化占39%左右,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