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1)
- 2023(12368)
- 2022(10006)
- 2021(8776)
- 2020(7414)
- 2019(16921)
- 2018(16337)
- 2017(31485)
- 2016(17125)
- 2015(18649)
- 2014(18253)
- 2013(18035)
- 2012(16483)
- 2011(14909)
- 2010(14931)
- 2009(13831)
- 2008(13836)
- 2007(12331)
- 2006(11104)
- 2005(10390)
- 学科
- 济(72333)
- 经济(72244)
- 业(47327)
- 管理(47057)
- 企(37838)
- 企业(37838)
- 方法(30157)
- 数学(25932)
- 数学方法(25638)
- 中国(22413)
- 财(20352)
- 农(19758)
- 学(16950)
- 业经(16035)
- 贸(14376)
- 贸易(14370)
- 易(13986)
- 农业(13759)
- 制(13743)
- 融(13230)
- 金融(13229)
- 务(12907)
- 财务(12873)
- 财务管理(12854)
- 地方(12637)
- 企业财务(12410)
- 银(12172)
- 银行(12117)
- 行(11566)
- 理论(11030)
- 机构
- 大学(251246)
- 学院(243346)
- 济(104410)
- 经济(102511)
- 研究(92603)
- 管理(90009)
- 理学(77733)
- 理学院(76821)
- 管理学(75301)
- 管理学院(74884)
- 中国(69594)
- 科学(56704)
- 京(54326)
- 农(49514)
- 所(49010)
- 财(48491)
- 研究所(44619)
- 中心(40236)
- 业大(40106)
- 农业(39245)
- 财经(38445)
- 江(36568)
- 经(35243)
- 北京(34665)
- 院(33191)
- 经济学(32967)
- 范(31326)
- 师范(30829)
- 经济学院(29790)
- 财经大学(28968)
- 基金
- 项目(165230)
- 科学(129639)
- 基金(123050)
- 研究(112802)
- 家(111556)
- 国家(110661)
- 科学基金(92959)
- 社会(74214)
- 社会科(70428)
- 社会科学(70404)
- 基金项目(64534)
- 自然(61862)
- 省(61327)
- 自然科(60513)
- 自然科学(60489)
- 自然科学基金(59445)
- 划(53803)
- 教育(50962)
- 资助(50020)
- 编号(42264)
- 重点(37827)
- 部(36760)
- 发(34955)
- 成果(34555)
- 创(33994)
- 科研(32428)
- 国家社会(32213)
- 创新(31806)
- 计划(31555)
- 教育部(31100)
- 期刊
- 济(112598)
- 经济(112598)
- 研究(75163)
- 中国(50168)
- 学报(48424)
- 农(43849)
- 科学(41606)
- 财(36726)
- 大学(35921)
- 管理(34281)
- 学学(33547)
- 农业(29211)
- 融(25201)
- 金融(25201)
- 教育(22806)
- 经济研究(19605)
- 财经(19161)
- 技术(18334)
- 经(16552)
- 业(16551)
- 业经(16162)
- 国际(15715)
- 问题(15429)
- 贸(15081)
- 版(12954)
- 图书(12760)
- 业大(12589)
- 世界(12237)
- 技术经济(11737)
- 科技(11225)
共检索到37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骆立云
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储蓄的下降,并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导致投资的减少。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存在混合结论。由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相对影响程度不同,将引发储蓄一投资失衡,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老龄化不平衡的背景下,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由此推动资本进行跨界流动。不过,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口老龄化给一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老龄化 储蓄 投资 资本流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王淼 李成林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新生人口比例的减少,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家庭的养老储备充足性面临挑战。在储蓄养老向财富养老转型的背景下,探究家庭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资产来积极应对老龄化,对银发时代家庭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首先根据家庭财务决策的过程,从风险约束、效用函数、信息效率这三个角度重点分析了老龄化如何影响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决策;然后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总结了家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组合多样性;最后基于风险偏好和信息效率,整理了老龄化对于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未来可以继续探索的两个潜在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伟 钱文然
本文认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研究文献,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寿命延长两个方面总结了人口老龄化的私人储蓄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评述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储蓄影响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及启示做了展望和探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年龄结构 寿命 储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微亮 姚余栋
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有多重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率一般是指国民储蓄率。与储蓄率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率以及储蓄存款与GDP之比。国民储蓄率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剔除国民消费后的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家庭和团体储蓄(家庭和团体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企业储蓄(企业的公积、利润留存以及计提的拨备折旧等)、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与支出之差)三者构成。其中国民储蓄率和家庭储蓄率均在实物交易意义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统计口径,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马静燕
以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生命周期等理论,采用VAR模型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最大,影响效应先负后正;对政府储蓄率的影响次之,影响效应先正后负;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最小,影响效应先负后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各类储蓄率的不利影响,应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建立老年金融体系;发展银发产业,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周潇 武长河 王克强
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海市的人口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综合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的机制,最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通过选取1997-2015年间上海市老年抚养比、家庭成员数、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等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上海市作为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不能明显升高的情况下,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从而导致居民消费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上海市高效地解决“城市病”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间序列模型 居民储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永中
20世纪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出现了逆转,由先前的从富国向穷国的顺流,转变为由穷国向富国的逆流。国际资本逆流与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完全相悖。本文对关于国际资本流动悖论的理论假说和经验研究作了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首先,建立一个简明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悖论的潜在因素。其次,从发展中国家在人力资本、制度完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外资利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等角度,对国际资本流动悖论的理论假说进行深入阐述和系统分析。最后,作评论性总结。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悖论 理论 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刚
本文以某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对北京市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所进行的抽样调查为依据,通过对未来北京市居民年龄结构的演进分析及相关年龄组人群的消费结构分析等,推导出了居民储蓄率相对于年龄结构的M型变化图,并推论出:北京市居民在2020年以前,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居民储蓄率的负面影响将会显现,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将开始下降,并定量地估算了从2005年到2050年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各年的上升和下降幅度。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储蓄 消费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史晓丹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我国2006-2011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分析得出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负相关,而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关系与理论预期不相符,二者成正相关关系,并用分地区的数据对上述结论做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过快降低的影响。
关键词:
老龄化 储蓄率 人口结构 抚养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雪 何瑞
以北京市1985一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的影响,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结论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正相关;GDP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负相关。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北京市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做出预测,针对预测的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其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影响,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我国已经进入以人口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代。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后人口转变"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水平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呈现U型结构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当人口抚养比小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而当人口抚养比高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推高居民储蓄率。当前,我国居民抚养比约为13.7%,低于18.8%的临界值。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并不是造成居民储蓄率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未来可能会促使居民储蓄率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此,要着力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供兼顾收益性和安全性的投资产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我国已经进入以人口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代。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后人口转变"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水平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呈现U型结构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当人口抚养比小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而当人口抚养比高于18.8%的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推高居民储蓄率。当前,我国居民抚养比约为13.7%,低于18.8%的临界值。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并不是造成居民储蓄率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蒯鹏州 李宝元 王明华
一、人口老龄化经济影响的经典观点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Hansen等便曾前瞻性地预见到,随着预期寿命的上升和人口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提升。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生育率因补偿性生育而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变得不是那么紧迫。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率稳步下降,预期寿命则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开始成为各发达国家需要直面的问题,并重新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