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3)
- 2023(11604)
- 2022(9156)
- 2021(8102)
- 2020(6667)
- 2019(14596)
- 2018(14404)
- 2017(27501)
- 2016(15262)
- 2015(17070)
- 2014(17116)
- 2013(16449)
- 2012(14967)
- 2011(13233)
- 2010(12850)
- 2009(11910)
- 2008(11613)
- 2007(10312)
- 2006(8916)
- 2005(7837)
- 学科
- 济(64544)
- 经济(64456)
- 管理(43794)
- 业(43035)
- 企(32430)
- 企业(32430)
- 方法(31208)
- 数学(28375)
- 数学方法(28230)
- 农(19942)
- 中国(19935)
- 财(19872)
- 业经(14263)
- 农业(13900)
- 制(13667)
- 学(13079)
- 贸(12186)
- 贸易(12184)
- 易(11832)
- 地方(11801)
- 银(10810)
- 银行(10762)
- 体(10735)
- 务(10596)
- 财务(10567)
- 财务管理(10546)
- 融(10412)
- 金融(10405)
- 行(10233)
- 企业财务(10109)
- 机构
- 大学(219873)
- 学院(218548)
- 济(92051)
- 经济(90412)
- 管理(82289)
- 研究(75256)
- 理学(72194)
- 理学院(71436)
- 管理学(70233)
- 管理学院(69870)
- 中国(55847)
- 科学(46520)
- 京(45414)
- 农(44926)
- 财(42639)
- 所(38517)
- 业大(36970)
- 农业(35599)
- 研究所(35272)
- 财经(34534)
- 中心(34350)
- 江(32225)
- 经(31726)
- 经济学(29836)
- 北京(27803)
- 经济学院(27316)
- 院(26958)
- 范(26927)
- 师范(26476)
- 财经大学(25878)
- 基金
- 项目(154814)
- 科学(122041)
- 基金(114664)
- 研究(107742)
- 家(102695)
- 国家(101865)
- 科学基金(86655)
- 社会(71802)
- 社会科(68185)
- 社会科学(68168)
- 基金项目(60751)
- 省(59948)
- 自然(56199)
- 自然科(54993)
- 自然科学(54973)
- 自然科学基金(54042)
- 划(50780)
- 教育(49653)
- 资助(45786)
- 编号(41060)
- 重点(35134)
- 部(34333)
- 发(32963)
- 成果(32743)
- 创(32368)
- 国家社会(31220)
- 创新(30356)
- 科研(30147)
- 教育部(29383)
- 计划(29020)
共检索到313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丰
文章在劳动力供求理论基础上,提出老龄化对"中间群体"收入份额可能存在"倒U"型效应。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证实了该"倒U"型效应的存在。其中,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仍处于"倒U"型的左侧,而发达国家已处于"倒U"型的右侧。中国老龄化极大地提升了"中间群体"的收入份额,而日本与之相反。"倒U"型效应的根源在于老龄化促进自动化时,未能带来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和新岗位供给的有效增加。因此,自动化要朝着促进生产率提高、就业增加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方向行进。同时,人力资本投资、维持金融稳定和提高保险保障程度对保持"中间群体"收入份额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雨桐 路先锋 李军
基于1994—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由负到正的非线性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当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超过0.871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由负转正;在负向影响阶段,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渠道与“相对数量”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在正向影响阶段,“相对数量”渠道的作用不再显著,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相对价格”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由负转正的影响越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扬 姜文辉 张卫芳
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推导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据此建立实证方程。随后采用中国197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测算其影响规模。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劳动收入份额越低,要素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各区域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但呈现区域异质性。(2)我国技术进步总体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东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显著大于中部和东北部以及西部地区。(3)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同;此外,劳动收入份额会随对外开放度和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下降。政府可通过适当的人口政策、就业和社保政策及货币政策实施缓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现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
利用1989~2011年的农户微观家计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解和回归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总体变化主要是由组间效应引起的,即不同出生组之间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是收入不平等的主因;无论采用方差分解法还是回归分解法得到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确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效应有增强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蕾 吴姝嫔
文章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使用1985~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老少比"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剔除了物价变化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居民消费的变量及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老少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呈现正负交错的影响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消费 实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正在日益加深,本文以索洛模型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推导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路径问题,试图探讨人口老龄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 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海峰 沈鹏远
利用1995年~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和中药材及中成药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考察老年人口增长率对中药价格指数波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口增长率是中药价格指数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老年人口增长率对中药价格指数波动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从长期来说,老年人口增长率对中药价格指数波动的方差贡献率为17%。以上结论表明,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药价格具有影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中药价格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仁 何芳健 陈涛
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阶段并呈现一种持续加深态势,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当下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传导机制上看,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有效劳动投入、消费支出和城镇化的中介效应,人口老龄化程度能够通过影响居民消费、劳动投入和城镇化来进一步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我国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养老政策,以加快养老体系的建设、提高人口出生率、促进居民消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尽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周潇 武长河 王克强
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海市的人口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综合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的机制,最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通过选取1997-2015年间上海市老年抚养比、家庭成员数、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等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上海市作为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不能明显升高的情况下,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从而导致居民消费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上海市高效地解决“城市病”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间序列模型 居民储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立卫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相关权威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老龄化趋势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之间存在"倒U"关系。其成因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使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部分产业、职业内更富职业经验的劳动者群体扩大,同时家庭和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提高等,但上述因素的正向作用受到人类生命周期规律和一些负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存在"老龄化红利"。我国当前业已进入"老龄化红利"期,要充分利用和延长"老龄化红利",必须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面向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继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发展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及体育事业,积极优化生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志强 魏下海 汤灿晴
不同年龄群体内部的收入程度通常存在差异,因而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会影响整个经济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文章建立了一个(统计性)分析框架,刻画出老龄化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条件,并从经济理论和经验证据上说明该条件在中国成立,从而提出假说:中国的老龄化加剧了经济中的收入不平等。运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从经验上证实老龄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收入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表明,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时,应注意老龄化这一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的因素,因为它蕴含着与其他因素大不相同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老龄化 收入不平等 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健元 高梦璇
本文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在不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的影响时,江苏省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对于人均消费有着积极的作用,且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这就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城乡老年人在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以及其他非物质消费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
关键词:
江苏 人口老龄化 消费水平 多元回归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吕建兴 孙文凯
本文详细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3—2012年98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其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以养老金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资本—劳动比率和经常账户余额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不管是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资本越倾向流出;随着实行现收现付(PAYG)养老制度国家的深入改革,作为资金池的养老金规模逐渐扩大,其对外投资活动也越活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水映 余远
文章以中国各省份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等因素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从全国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存量也能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是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存量一定时,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变小。从区域层面看,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是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的负向外溢效应比较明显,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会阻碍产业转型,在中部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金辉 马树才
文章在世代交叠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城镇居民1992—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及VAR模型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际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是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与山东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与各类消费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有差异。老龄化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率正相关,与居住、医疗保健、交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